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动力反设计
1)  dynamic inverse design
动力反设计
1.
Based upon rigidity design and inverse design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 inverse design of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system and many degrees of freedom system are introduced.
从刚度设计和反设计的概念出发 ,介绍了单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反设计及多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反设计计算方法 ,并由此提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动力反设计公式。
2)  dynamic design
动力设计
1.
It would be of practical value in dynamic design,vibrating control and capabi.
较真实的反映了桥梁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受力和变形本质,对桥梁的动力设计、振动控制以及动力性能评估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
It also gives envelop curves of vibratory translational displacement control, which provides guidance for dynamic design of future large turbo generator foundations.
创新地推出了控制振动线位移的包络曲线图,对今后大型汽轮发电机基础的动力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The sliding and overturning stability design methods of caisson breakwater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of the static design method, the dynamic design method with no sliding and rocking motion allowed and the dynamic desig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liding distance and rocking angle.
将沉箱式防波堤滑移和倾覆稳定性设计方法分为三类:静力设计方法、不允许沉箱出现滑移和摇摆角的动力设计方法、控制沉箱滑移量和摇摆角的动力设计方法。
3)  Aerodynamic inverse design
气动反设计
4)  Dynamic Design
动力学设计
1.
By comparing the result of experiment,some valuable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which will be the reference for dynamic design and dynamic improvement of this vibratory boult.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振动筛的动力学设计和动力学修改提供了参考。
2.
This paper presents a dynamic design method in which the failure condition of first passage of response for certain points (DOFS) on the structure to random excitation is regarded as a constraint.
提出一种将结构在随机激励下,某些给定点(自由度)上响应首次超过允许极限而发生破坏的条件作为约束的动力学设计方法。
3.
Through studying and manufacturing the hydrodynamic thrust bearing in turboexpanderMW301, this paper suggested dynamic design of the thrust bearing.
本文通过对MW301涡轮膨胀机止推轴承的研制,提出了止推轴承的动力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该轴承的选型、设计和相应的理论计算。
5)  low-dynamic design
低动力设计
6)  design for driving head of drill
动力头设计
补充资料: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学生的民主爱国运动。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广大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日益高涨。5月4日,上海学生上街进行反对内战的宣传,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各校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即罢课抗议并到市政府请愿。9日,近2万名电车、汽车及丝织工人罢工游行,要求增加工资。15日,南京中央大学等校3000余人,赴教育部进行反内战请愿。16日,北京大学院系联合会提出“反饥饿、反内战”的口号,北平各大学相继举行了罢课。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国民党当局极为惊恐,于18日颁布《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严禁10人以上的请愿和一切罢工罢课游行示威。5月20日,京沪苏杭地区16个专科以上学校6000余名学生在南京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请愿游行,并向国民参政会请愿,遭到国民党宪兵、警察、特务的殴打,百余名学生被打伤,20多人被抓走。同日,平津学生也分别举行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活动,天津学生在示威中遭毒打,50余名学生被军警殴伤,造成震惊全国的五二○血案。血案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反迫害的口号,把运动推向新的阶段。上海、南京、天津、北平等60多个城市的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举行罢课和上街游行示威。6月19日各地学生代表在上海集会,成立了中国学生联合会。学生运动与工人、农民、市民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
   
   

北平学生为反对国民党政府,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

北平学生为反对国民党政府,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