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长江三峡大坝
1)  Three-Gorges Dam on the Yangtze River
长江三峡大坝
1.
The Three-Gorges Dam on the Yangtze River is situated on the intact rock mass composed of diorite-granite at the southern termination of the Huangling block.
长江三峡大坝座落于黄陵断块南端由闪长花岗岩组成的完整岩体上。
2)  Three Gorge Dam
长江三峡坝区
1.
The Evolution Rules of Thunderstorm over Three Gorge Dam Area;
长江三峡坝区的雷暴规律
3)  Three Gorges dam
三峡大坝
1.
Would the Three Gorges Dam Reduce the Upwelling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East China Sea?——Reply to Wang and Sun s Comments;
三峡大坝会减小东海的上升流和生产力吗?——敬复王保栋、孙霞两位指教
2.
Would the Three Gorges Dam Reduce the Upwelling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East China Sea?——Discussion with Mr.Chen Zhen-dong;
三峡大坝会减小东海的上升流和生产力吗?——与陈镇东先生商榷
3.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ree Gorges Dam Tourism Economic Circle;
三峡大坝旅游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
4)  Three Gorges Project
三峡大坝
1.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analyze a section of the gravity dam in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将其应用于三峡大坝的一个非溢流断面,得到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损伤响应,并据此评价大坝结构的安全性能和超载潜能。
5)  The Three Gorges Dam,
三峡大坝,
6)  the Three Gorges
长江三峡
1.
The Plan of The Regional Tourism Transport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交通规划
2.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Gorges Cruise Tour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长江三峡游船旅游特征分析及发展战略
3.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ceptions of tourism destination spatial structure, concluded the elements of tourism destination spatial structure, this article constructed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spatial structure from 3 aspects, and analyzed the impact and evolvement on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o its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ructure system.
文章首先解析了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等概念,归纳出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之上从三个层面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最后将此体系应用于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的构成,分析了三峡工程给三峡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造成的影响和空间格局的演变,提出了旅游开发的应对策略。
补充资料: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中国长江中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到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全长204千米。河段为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当长江切穿坚硬的石灰岩时,便形成峡谷,而流经松软的砂页岩时则形成宽谷。
    三峡的分段  长江过了白帝城,从白帝城夔门到巫山县大溪镇(黛溪镇),横穿由石灰岩构成的七岳山,形成瞿塘峡,此峡谷段还包括风箱峡和错门峡,全长约8千米,是三峡中长度最短的峡谷。两岸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岩壁直立,江面狭窄,最宽处不超过150米。出瞿塘峡,经过25千米的大宁河宽谷后进入巫峡。从四川省巫山县大宁河口,到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45千米,是一段完整而幽深的峡谷,两巫峡风光岸重峦叠翠,奇峰如屏。高出江面千米以上的巫山十二峰,矗立于峡谷南北两岸。巫峡又称大峡,此峡段还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出巫峡东口,经过约50千米的香溪宽谷,便进入长约75千米的西陵峡。从湖北秭归县香溪口到宜昌县南津关,包括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其间经约有35千米的庙南宽谷(庙河到南沱),再进入灯影峡(又名明月峡)、黄猫峡(又名宜昌峡)。西陵峡滩多水急,著名的青滩和崆岭滩均在这个峡谷中。长江三峡控制了长江宜昌以上100多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的来水,多年平均径流量4530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入海总水量的一半。出了南津关,江面展宽,离南津关约2千米处,便是长江干流上的葛洲坝水利枢纽。
   
   

巫峡风光

巫峡风光


   
    三峡的形成  三峡是在这一地区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河流的下切以及长江两岸石灰岩的不断溶蚀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距今2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中国西部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当时的海湾一直向东延伸到川东、鄂西一带。距今约1.9亿年的侏罗纪早期,在一次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中,这里地壳隆起,尤其是湖北境内的黄陵庙附近,地壳抬升更为显著。海水后退,海底隆起为山,成为这一带第一座地表分水岭。从此,统一西流水系被切断,东翼水系的水流汇入宜昌以东的湖盆。在距今约1.4亿年的白垩纪初期,又一次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地质上称为燕山运动)使巫山崛起,并成为新的分水岭,沿巫山山脉东西两坡发育的河流,产生溯源侵蚀,此过程进行相当缓慢,到距今约6、7千万年的白垩纪末或第三纪初,东翼水系终于切穿巫山分水岭,掠夺了西翼水系,原始长江始告形成。以后,这一带地壳仍然不断产生间歇性拱型隆起,而长江水流也不断向河床下切侵蚀,久而久之,长江河床下切了1000多米左右。由坚硬且具可溶性的石灰岩类组成的河谷,在水流沿垂直裂隙的不断溶蚀、搬运的作用下,形成两岸险峻,幽深的峡谷。
    三峡水利枢纽  三峡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从重庆到宜昌的600多千米的河段中,集中了140多米的落差,水量大而稳定。有修筑高坝的地质、地貌条件。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坝址选在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三峡工程兴建后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7年11月8日实现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