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共轭方程
1)  adjoint equation
共轭方程
1.
Based on adjoint equation theory and using Euler equations, an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of transonic wing with drag reduction and constant lift coefficient is developed.
 基于共轭方程的优化设计理论,应用三维欧拉方程进行了升力系数不变时跨音速机翼阻力优化设计研究,根据给定的目标函数推导了在物理空间上表述的共轭方程及边界条件,研究了共轭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及目标函数对设计变量的敏感性导数求解问题,发展了一种跨音速机翼阻力优化设计方法,应用该设计方法进行了跨音速机翼阻力优化设计研究,优化后机翼表面的激波强度减弱很多,有效减少了波阻。
2.
According to a given cost function, the corresponding adjoint equation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described in physical space are derived.
设计状态的机翼气动力特性是设计人员最为关心的指标 ,应用控制理论设计方法进行了有升力约束情形下跨音速机翼阻力优化设计研究 ,根据给定的目标函数推导了相应的共轭方程和边界条件 ,研究了共轭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 ,以及计算目标函数对设计变量的敏感性导数时所涉及的度量矩阵变分求解问题 ,研究了流场计算、共轭方程数值求解、敏感性导数求解和拟牛顿优化算法这几个主要方面的有效结合问题 ,发展出了一种跨音速机翼气动力优化设计方法 ,进行了跨音速机翼气动力优化设计研究验证 ,优化后机翼气动力特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阻力系数能减少 2 0 %左右 ,而升力系数有所增大 ,说明所发展的设计方法是成功的 ,该设计方法在跨音速及复杂外形气动设计方面比以往设计方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优越
3.
Because the model variables in the adjoint equation represent the gradient of physical parameters, it can be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exact sensitivity region.
共轭方程中的模式变量反映了物理参量的梯度变化 ,利用它可以达到精确确定敏感海域具体位置的目的。
2)  second order conjugate matrix equation
共轭矩阵方程
1.
The following second order conjugate matrix equation is considered:B *X *AXB+B *X *C +C *XB+D=0,where B∈C p×m ,A∈C n×n ,C∈C n×m ,D∈C m×m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O and A≥O,C or B has full column rank, are studied, the explicit solutions of the equation are also given.
考虑一类二阶共轭矩阵方程B X AXB+B X C+C XB+D =O其中 ,B ∈Cp×m ,A ∈Cn×n,C ∈Cn×m,D ∈Cm×m,在A >O及A ≥O ,C或B为列满秩阵两种情况下 ,此方程可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并在有解的情况下 ,给出了通解的显式表示。
3)  self-conjugate differential equation
自共轭微分方程
4)  conjugate functional equation
共轭型函数方程
5)  Physical Adjoint Flux
物理共轭方程
6)  system of conjugate integral equations
共轭积分方程组
补充资料:共轭分子和非共轭分子
      一类含碳-碳双键的烯烃分子,如果它们的双键和单键是相互交替排列的,称共轭分子;如果双键被两个以上单键所隔开,则称非共轭分子;如果共轭烯烃分子的碳链首尾相连接,则生成环状共轭多烯烃。例如,下列分子为共轭分子:
   
  
  
  非共轭分子中的每个双键各自独立地表现它们的化学性能,一般可以用双键的性质来推断它们的性能;共轭分子中含有一个共轭体系,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非共轭烯烃不同,不能简单地把共轭双键看作是两个各行其是的双键的加和,而是形成一个新体系,表现出它特有的性能。最简单的共轭分子为1,3-丁二烯。
  
  物理性质 ①吸收光谱:非共轭分子的最大吸收波长一般在200纳米以下;共轭分子的吸收则向长波方向移动,如1,3-丁二烯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17纳米。随着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加,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其吸收强度和谱线也随之增加。
  
  ② 折射率:所有共轭双烯的分子折射的增量都比隔离的双烯高。共轭分子中的电子体系很容易极化。
  
  ③ 键长:1,3-丁二烯中 C2-C3之间的单键长是1.483埃,C1匉C2、C3匉C4之间的双键长是1.337埃。乙烯中双键的键长是1.34埃,乙烷中单键的键长是1.53埃。因此,1,3-丁二烯中C2-C3之间的单键具有某些"双"键的性质。
  
  ④ 氢化热:一个碳-碳双键氢化时,一般放出30.3千卡/摩尔热量。但1,3-丁二烯氢化时,两个双键放出的热量只有57.1千卡/摩尔。这说明它比非共轭的分子含有较低能量,即共轭分子要比非共轭分子稳定。
  
  化学性质 非共轭双烯,如1,4-戊二烯与一些亲电加成试剂如溴、氯化氢等加成时,先与一个双键起加成反应,再与另一个双键起加成反应。在同样条件下,用1,3-丁二烯与溴化氢、氯化氢加成时,有两种加成方式:一种是加在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称1,2加成反应;另一种是加在共轭分子两端的碳原子上,称1,4加成反应。1,4加成是共轭体系作为整体参加反应,又称共轭加成。这些加成反应是共轭分子本身的结构本质所决定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