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ntinuous capping
连续帽梁
1.
Connecting with the design of steel-pipe framed bent cradle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level railway station bridge of Nanjing Subway,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loading conditions of continuous capping and framed bent of beam foundati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methods and procedures of the design of elastic foundation.
结合南京地铁迈皋桥高架车站桥梁施工中钢管排架支墩的设计,通过对连续帽梁和梁式基础的排架结构的受力状况分析,提出了弹性基础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cantilever beam of bridge
桥梁连续梁
3) Excel continuous beam
Excel连续梁
4) continuous beam
连续梁
1.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ontinuous beams reinforced with FRP rebars;
FRP筋混凝土连续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the post-tensioning method prestressed of the double S complex linear;
双S曲线连续梁桥复杂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
3.
Damage identification of continuous beam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of rotation mode;
基于转角模态小波变换的连续梁损伤识别研究
5) continuous tubular beam
连续管梁
6) continuous plate beam
连续板梁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ramp bridge s main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with continuous plate beam by a ramp bridge engineering example in expressway circling Ningbo city.
通过宁波绕城高速某匝道桥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连续板梁匝道桥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并针对该匝道桥跨小河、变截面等施工难点提出了施工流程,对类似工程顺利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2.
In this article, authors introduce the high-balance synchro swiveling lifting construction of a 100m span continuous plate beam, and component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SD fluid power lifting system.
介绍跨度为 10 0m的连续板梁高平衡同步转体提升施工 ,LSD液压提升系统的组成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补充资料:连续梁
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支座的梁。连续梁有中间支座,所以它的变形和内力通常比单跨梁要小,因而在工程结构(如桥梁)和机件中应用很广。
连续梁属静不定结构,可用力法求解其中的内力。具体方法是,对n跨连续梁(图1a),将它在每个内部支座处断开,化成n根简支梁,并以各支座处的弯矩Μi(i=1,2,...,n-1)为多余的未知内力,就得到一个力法的基本系统(图1b),而每个内部支座左右两根梁形成一个单位系统(图2)。
根据转角的连续条件,支座左右梁端的转角应该相等,即θ=θ,运用单位载荷法计算该转角,可得到力法的方程组。对于用同一材料制成的连续梁,这组方程为:
(i=1,2,...,n-1),式中Li为第i个跨的跨距;Ii为第i个跨上的梁截面的惯性矩(见截面的几何性质);i是第i个支座的单位系统中各外载荷(集中力、分布力、力矩)的函数,外载荷给定后,它就是确定的。由于每个方程中含有三个支座力矩,所以这个方程组称为三弯矩方程组,简称三弯矩方程。它的系数矩阵为三对角线矩阵。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三弯矩方程,便于在数学上求解(见变形分配法)。
最早得到三弯矩方程的是法国的 B.P.E. 克拉珀龙(1849)和H.贝尔托(1855),他们得到的方程组只适用于支座等高、跨距相等并受均布横向载荷的连续梁。后来德国的H.舍夫勒等人将方程组推广到支座不等高的情况。法国的J.布雷斯进一步又推广到跨距不等并且载荷任意分布的情况。20世纪初,捷克斯洛伐克的K.A.恰利谢夫和美国的H.克罗斯为便于工程运用,又提出逐次近似的力矩分配法。50年代后期以来,发展出用有限元法解连续梁的多种标准程序。
参考书目
S.铁摩辛柯、J.盖尔著,胡礼人译:《材料力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78。(S.Timoshenko and J.Gere,Mechanics of Materials,Van Nostrand Reinhold Co.,New York,1972.)
孙训方等编:《材料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连续梁属静不定结构,可用力法求解其中的内力。具体方法是,对n跨连续梁(图1a),将它在每个内部支座处断开,化成n根简支梁,并以各支座处的弯矩Μi(i=1,2,...,n-1)为多余的未知内力,就得到一个力法的基本系统(图1b),而每个内部支座左右两根梁形成一个单位系统(图2)。
根据转角的连续条件,支座左右梁端的转角应该相等,即θ=θ,运用单位载荷法计算该转角,可得到力法的方程组。对于用同一材料制成的连续梁,这组方程为:
(i=1,2,...,n-1),式中Li为第i个跨的跨距;Ii为第i个跨上的梁截面的惯性矩(见截面的几何性质);i是第i个支座的单位系统中各外载荷(集中力、分布力、力矩)的函数,外载荷给定后,它就是确定的。由于每个方程中含有三个支座力矩,所以这个方程组称为三弯矩方程组,简称三弯矩方程。它的系数矩阵为三对角线矩阵。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三弯矩方程,便于在数学上求解(见变形分配法)。
最早得到三弯矩方程的是法国的 B.P.E. 克拉珀龙(1849)和H.贝尔托(1855),他们得到的方程组只适用于支座等高、跨距相等并受均布横向载荷的连续梁。后来德国的H.舍夫勒等人将方程组推广到支座不等高的情况。法国的J.布雷斯进一步又推广到跨距不等并且载荷任意分布的情况。20世纪初,捷克斯洛伐克的K.A.恰利谢夫和美国的H.克罗斯为便于工程运用,又提出逐次近似的力矩分配法。50年代后期以来,发展出用有限元法解连续梁的多种标准程序。
参考书目
S.铁摩辛柯、J.盖尔著,胡礼人译:《材料力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78。(S.Timoshenko and J.Gere,Mechanics of Materials,Van Nostrand Reinhold Co.,New York,1972.)
孙训方等编:《材料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