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三维协作感知参考模型
1)  3D collaborative awareness model
三维协作感知参考模型
2)  cooperative sensing model(CSM)
协作感知模型
1.
CPSBC was based on a new sensing model-cooperative sensing model(CSM) other than traditional disk sensing model(DISK) and probability coverage model(PROB),and multi-sensors cooperative exploration was considered in it.
该协议基于一种协作感知模型(CSM),与传统的圆盘感知模型和概率覆盖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CSM充分利用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协作探测特性。
3)  Protocol reference model
协议参考模型
1.
In this paper in reference to standard ATM protocol reference model an APON reference model is proposed, the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each layers and traffic management have been conducted in detail.
在ATM标准协议参考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APON系统的协议参考模型,对各子层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流量的管理进行了研究。
4)  cooperative awareness model
协同感知模型
1.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uition and interaction of cooperative awareness,a cooperative awareness model was proposed based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为了提高协同感知的直观性与交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可视化的协同感知模型,在感知粒度和感知范围的支持下将感知对象与感知呈现模式相映射,引入了进程线、任务前趋图、思维导图等图形化的信息可视化方式以支持感知信息的通信,描述了不同设计端对感知信息的处理流程。
5)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
工作流参考模型
1.
Based on J2EE standard and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specification,this paper researches functional components,workflow enactment services,workflow engine,interfaces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of the abstract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and puts forward a J2EE-based achievement framework driven by workflow engine.
本文基于J2EE规范和工作流管理联盟规范,研究了抽象的工作流参考模型的功能组成部件、工作流执行服务、工作流执行引擎、接口以及接口间的信息交换,提出了一种由工作流引擎驱动的基于J2EE的框架实现,在此基础之上,工作流管理系统能很好地实现将企业业务处理过程中活动、信息及资源的调度策略集成到业务的自动协调操作中来。
2.
The interface 3 is a part of workflow API in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 that is defined by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
第3接口是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提出的工作流参考模型中,系统与外部组件通信的接口,在WFMC的说明文档中,不是工作流管理系统必须实现的功能,一个工作流系统缺乏对第3接口的支持,则缺乏一定的可用性。
3.
At present, the most famous workflow standard organ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namely,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fMC), brings up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 and its system structure.
当前,国际上最著名的一个工作流标准化组织,即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提出了工作流参考模型及其体系结构图。
6)  inter-working reference model
互操作参考模型
补充资料:模型参考适应控制系统
      包含有理想系统模型并能以模型的工作状态为标准自行调整参数的适应控制系统,简称模型参考系统。这种适应控制系统已有较成熟的分析综合理论和方法。模型参考适应控制系统最初是为设计飞机自动驾驶仪而提出的,初期阶段由于技术上的困难而未能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系统的实现已较容易。模型参考适应控制技术已在飞机自动驾驶仪、舰船自动驾驶系统、光电跟踪望远镜随动系统、可控硅调速系统和机械手控制系统等方面得到应用。
  
  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是说明模型参考适应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其中,参考模型是一个具有固定结构和恒定参数的理想系统。在系统的参考输入作用下,模型的输出被规定为系统的受控对象所应具有的理想输出。由于外界干扰和内部的随机变化(参数漂移等),受控对象的实际输出与理想输出之间会出现误差e(t)。自适应环节根据误差信号,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整策略(自适应律)向自适应控制器发出调整信号。控制器根据参考输入信号r(t)、受控对象实际输出的反馈信号和调整信号,对受控对象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误差e(t)减小以至消失,也就是使受控对象的输出接近于理想状态。
  
  设计问题  在模型参考适应控制系统中,自适应环节常是非线性的。如果设计不当,可能使整个系统失去稳定(见稳定性)。自适应律的合理设计是模型参考系统设计中的核心问题。为使系统稳定工作,可采用李雅普诺夫直接法(见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或波波夫超稳定性理论的概念和方法来设计自适应律。在图2 的系统中,受控对象是一个一阶系统,它的传递函数为K/(Ts+1)。其中K为未知参数,是需要自适应调整的增益,T是已知常数。参考模型的传递函数是K0/(Ts+1), K0是理想增益。对于这个系统,适应控制器是一个增益可调的放大器。它是按照李雅普诺夫方法来设计的,其中取李雅普诺夫函数V(e,x)=e2+λx2,λ≥0,x=K0- KS,KS是实际的系统增益。按照图2的结构组成的适应控制系统可稳定地工作,且可使输出偏差e(t)趋于零。
  
  参考书目
   Y.D.Landau, Adaptive Control: The Model Reference Approach,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