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远程多管火箭炮
1)  long range multibarrel rocket gun
远程多管火箭炮
1.
Based on the math model of damage for long range multibarrel rocket gun against group target, damage extent to exposed infantry is calculated.
依据远程多管火箭炮对集群目标射击毁伤程度数学模型,计算出对暴露步兵射击的毁伤程度,并与其他火箭炮的射击效能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2)  long-range rocket launcher
远程火箭炮
1.
Meteorology condition is of great influence for shooting precision of certain type of long-range rocket launcher, this paper use the error-analyses method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针对远程火箭炮武器系统射击精度问题,运用误差分析法探讨气象条件对远程火箭炮武器系统射击精度的影响。
3)  long range MLRS
远程多管火箭
1.
According to the up-to-date theories from the launching dynamics and the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and utilizing the established simulation system which can precisely depict the motion law of the long range MLRS,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hot accuracy between short,middle and maximum range can be quantitatively defined,so an it can be used to realize the reduced computation of different range.
文中根据发射动力学和多体系统动力学最新理论,利用建立的可以精细刻画远程多管火箭运动规律的仿真系统,确定了远程多管火箭中、小射程射击精度与最大射程射击精度的定量关系,从而可以实现不同射程射击精度的折算。
4)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
多管火箭炮
1.
Load characteristics, transformation law of moment of inertia and action rule of exhausted flow shock moment of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 (MLRS)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对多管火箭炮负载特性,转动惯量变化规律及其燃气流冲击力矩作用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基于此设计了多管火箭炮交流位置伺服系统结构并提出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对其具体控制结构的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统一滑模变结构控制和串级滑模变结构控制两种方案。
2.
In this paper,basis on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certain minor caliber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 and tactical demand of air defense and antimissile,it is analyzed in detail that friction torque,unbalanced moment,impact moment of burning gas flow and variable rule of moment of inertia,which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more research of position servo system of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
文中依据某小口径多管火箭炮机械结构及防空反导的战术要求,对影响多管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性能的摩擦力矩、不平衡力矩、燃气流冲击力矩以及转动惯量的变化规律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多管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5)  multiple rocket launcher
多管火箭炮
1.
Research on Rapid Loading and High Precision Automatic Operating & Aiming System of a Certain Canister Multiple Rocket Launcher;
某箱式多管火箭炮快速装填与高精度自动操瞄系统研究
2.
This thesis focuses on structural dynamic design of a multiple rocket launcher with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 dynamics an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launch system.
本文以某多管火箭炮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动力学方法和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其进行动态设计研究,以提高发射系统的打击精度。
3.
This thesis focuses on structural dynamic design of a multiple rocket launcher with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 dynamics an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d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launcher rockets on initial disturbance of rocket launcher.
本文以某多管火箭炮发射装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结构动力学方法和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发射装置结构参数对多管火箭炮初始扰动的影响。
6)  multiple launcher rocket system
多管火箭炮
1.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multiple launcher rocket system and concerning to the factors affecting multiple launcher rocket system, a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of multiple launcher rocket system was set up in this paper.
从多管火箭炮发射系统整体出发 ,结合影响多管火箭炮发射系统的各种因素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多管火箭炮发射系统综合指标体系 ,根据多管火箭炮发射系统的特点 ,提出用一致逼近技术对多管火箭炮发射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补充资料:苏联bm-13型火箭炮
Image:11775541832925840.jpg
苏联bm-13型火箭炮

用了一个最美丽姑娘的名字,命名了一种最野蛮的火炮。

苏联的火箭炮--"喀秋莎",有着烈火史诗般的传奇故事。

苏联火箭炮之所以被称为"喀秋莎",有两种传说。一说:喀秋莎是一个美丽的苏联姑娘,在二战中参加了对德国法西斯的战斗,后来英勇牺牲。人们为了纪念她,把苏联红军最厉害的武器火箭炮称为"喀秋莎"。另一说:在火箭炮刚刚研制出来时,为了保密,起了一个与武器完全无关的代号--"喀秋莎",因为这是很多苏联姑娘都喜欢取的名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总共有四大系列的,他们分别是82毫米 m8系列,132毫米 m13系列,300毫米m30系列,310毫米 m31系列.在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军队总共装备了2400门 bm-8,6800门 bm-13,1800门 bm-31喀秋莎,以嘎斯卡车底盘总共生产了3374辆火箭发射车(不包括美国援助的吉普车改装的喀秋莎).

是苏联最先研制成功火箭炮,并首先用于实战。在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象前苏联那样投入人力、财力去研究各种火箭装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威名远扬的自行火炮--喀秋莎系列就是苏联多年不懈努力的成果。战后,苏联又将其应用范围扩大,发展出了完备的火箭炮武器运载平台,使苏联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火箭强国。

火箭炮的诞生

苏联火箭武器发展经历了十分崎岖坎坷的历程。

早在沙俄时代,就有大批具有开拓精神的科学家和航空工作者在航空和火箭领域做过许多先驱性的尝试,但因政治环境影响,他们的工作受到种种限制和阻碍,直到十月革命后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变。当时,杰出的火箭学家尼古拉.依万诺维奇.迪秋米洛夫在苏联政府的支持下,与其他科学家一起组成了气体力学研究小组(简称gdi)。这是苏联火箭研究和开发事业真正的开端。

1920年,科学家v.a.阿尔特米耶夫完成了固体燃料火箭的设计、组装和试射,但遗憾的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内有叛乱,外有干涉的严峻形势,火箭事业再次陷入停顿。直到1925年,迪秋米洛夫开发组才又集中力量开始研究以固体燃料为动力的火箭弹课题。经过3年奋斗,开发组终于完成了供炮兵使用的以无烟火药为动力、射程1300米的火箭炮。

1930年4月,迪秋米洛夫不幸逝世,刚刚起步的苏联火箭工业又遭沉重打击。群龙无首的gdi研究所差点解放,幸得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的庇护,研发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1933年末,rs-82型82毫米火箭弹和rs-132型130毫米火箭弹研制成功。两种火箭弹既可车载发射,又可机载,射程可达5公里以上。

1938年,苏联以战斗机作为机载平台,成功的进行了世界首次空对空,空对地火箭弹攻击实验。1939年5月9日,在蒙古边境的哈拉哈河战役(日方称为诺门坎事件)中,苏军把使用延时引信的火箭弹投入了空战。根据参战的苏联王牌战斗机飞行员波罗杰伊金在战后所著的《战斗机》一书记载,在他参加的85次战斗中,共使用火箭弹击落了10架日军轰炸机。

战争之神的魅力

1938年10月,火箭炮车载实验正式开始,以吉斯--6载重卡车为平台,实验车的弹架结构非常有特色,共有24条发射轨,上下两排交错排列,每排12条,看上去活像两排篱笆。更有意思的是,发射轨的指向竟与车头方向垂直,且只能做高低调整。也就是说,开火的时候,必须将车身与目标保持90度角,方向调整只能通过车辆转向来实现。

通过这次不太成熟却有革命性意义的实验,苏联终于在1939年4月制造出16管132毫米、弹架能进行180度旋转的自行火箭炮,它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bm-13-16型样车。

这种新兵器以"喀秋莎"的绰号于1939年9月开始秘密装备部队。6辆配属陆军,另5辆配属塞瓦斯托波尔的海军岸防部队试用。

喀秋莎的诸多优点在试用过程中得到肯定,但好事多磨,它的卓越性能反而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