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纳米二氧化硅/聚酰亚胺纳米杂化膜
1)  nano-SiO2/Polyimide hybrid membrance
纳米二氧化硅/聚酰亚胺纳米杂化膜
2)  polyimide/silica nanocomposite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
3)  nano-inorganic hybrided polyimide
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
1.
And,nano-inorganic hybrided polyimide,acquired by introducing nanometer material into the PI matrix,has more excellent behavior due to some properties of nano-inorganic granule such as low water-absorbing and low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CTE).
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计算在不同温度下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膜的变形量,并以此计算出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膜的热膨胀系数。
4)  γ-alumina/polyimide nanocomposite films
γ-氧化铝/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
5)  carbon nanotube/nanocrystalline titanium oxide-polyaniline film
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聚苯胺膜
6)  nano-Si/SiO2
纳米硅/二氧化硅
补充资料:美索不达米亚美术
      公元前3000~前 331年出现于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一带的美术。
  
  概况  美索不达米亚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作为历史和文化的概念,它指今伊朗扎格罗斯山脉以西至非洲之间的狭长地带,也就是今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约旦、巴勒斯坦一带和伊朗西部。从目前考古材料来看,这里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前6000~前5000年之间,这一带就出现了锄耕农业。 
  
  这里古文明的形成与上述两条河流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古代重镇都在其沿岸。两河流域的下游是巴比伦地区,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约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在这里开沟挖渠,息居繁衍。上游是亚述高原,土壤贫瘠,游牧部落善于狩猎。他们不断向平原地区迁移侵扰,使这块无险可守的宝地战争连年不断,王朝反复更迭,先后经历了苏美尔人的乌尔王朝和拉格什王朝、阿卡德王朝、巴比伦王国、亚述王朝、新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国的统治时期。
  
  两河地区的原始宗教信仰多神,起源于苏美尔人,又经过阿卡德人细微的改变而形成。神祇有天神阿努、地神恩利尔、风暴之神阿达德、水神埃阿、丰收和战争女神伊什塔尔等等,许多神祇具有天文学性格,而且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传奇性神话故事。吉尔伽美士传说经常出现在装饰题材画面上。雕像除了帝王肖像以外,大多数是寺庙中供奉的偶像。丰收女神伊什塔尔和地神恩利尔是古苏美尔地区很多城市的保护神。
  
  由于王朝更换频繁,信仰多神,统治者和祭司对于艺术的干涉和控制相应宽容一些,艺术形式的程式规定也不严格。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仿佛是个大熔炉,在这里各种艺术风格互相渗杂,多种渊源汇集,造型艺术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面貌。留存下来的艺术品有圆雕、浮雕、陶器、乐器和贵金属工艺品,直至巨大的神庙和宫殿遗址。从这些文物可以看出两河地区的帝王和自由民重视现世的享乐,不像埃及人对死后埋葬那样极度关心。这里没有巨大的金字塔式陵墓或"帝王谷"。他们筑造装饰华丽的宫殿是为了夸耀和享乐;建立高大神庙是为了祭祀诸神,保佑年年丰产。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期彩陶主要产生在两河下游的埃利都和波斯湾北部苏萨山区、泰佩-锡亚勒克地区。考古断代为前4800~前3400年之间。有些陶瓶形体高大,最大有0.5米高,它们主要以风格粗犷的动物图案和几何纹样为装饰,有奔驰的羊和猎狗,有奇特的水鸟和鱼类,这些小动物都被大胆地演变成抽象的几何形体,融化在圆形和方形、水平线和垂直线的互相搭配的节奏韵律中。
  
  
  
  
  苏美尔美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考古队在两河地区发掘出土了尼普尔、乌鲁克、拉格、马里和乌尔等遗址与遗物,断代为前2800~前2340年之间。其中著名的建筑古迹有乌鲁克的埃-安那神庙和天神阿努神庙;埃什努纳的方形神庙和海法吉椭圆形神庙等。具有代表性的造型艺术和工艺品主要有苏美尔人的神像和祭司像。它们都是用石灰石、霰石雕凿的,并且镶有黄金和宝石,其容貌特征是鹰钩鼻、大眼睛、圆头颅、上身赤裸、下身穿着羽毛或树叶编织的大长裙。这是典型的苏美尔人形象。其次还有在乌尔城的王陵中发现的金盔和军旗,舒阿女王墓中出土的牛头竖琴和各种金银首饰。这些艺术品的特征是稚拙朴实、装饰味浓。同时也反映当时广为流传的古老的传说的内容,以及虔诚的原始宗教崇拜(见苏美尔美术)。
  
  
  
  阿卡德美术  阿卡德王朝兴盛于前2340~前2150年。从奠基人萨尔贡皇帝到第4 代皇帝纳拉姆·辛时期是阿卡德王朝的盛期。这时期的艺术表现重点明显从对神的奉祀转向对王权政治的歌颂,突出为帝王歌功颂德的功能。例如纳拉姆·辛纪功碑,就是威赫一时的纳拉姆·辛皇帝远征苏萨山区取得胜利后留下的纪念物。另有肖像雕塑开始重视个性的刻画,作于前2250年的萨尔贡青铜头像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为了表现这位性格刚毅的开国君主,古代艺术家采用了极为严谨的写实手法和技巧。萨尔贡的面部表情严肃,精心梳理的胡须和发式塑造得细致入微,烘托出他的高贵身份,虽说他那镶嵌宝石的眼睛遭到损坏,但是他的帝王气概依然保持(见阿卡德美术)。
  
  古地亚美术 继阿卡德王朝之后,古蒂人建立了统治。这时,也称之为苏美尔文化复兴时期。大约前2220年居住在扎格罗斯山脉一带的古蒂人,从东方侵入美索不达米亚,数年后消灭了阿卡德王朝。这时处于两河流域下游的原苏美尔人乘机以拉格什为中心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他们的首领K.古地亚送大量贡物给古蒂王,成为古蒂王的附属,换得了他所统治的古地亚王国的安宁,相对独立和文化的发展。所以古地亚美术指的就是公元前2220年~前2104年间在原苏美尔的文化中心拉格什再次复兴起来的美术。这时期的雕塑特点,是把古苏美尔装饰风味与阿卡德王朝的粗犷强健气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古地亚雕像就是用坚硬的花岗岩雕凿。艺术工匠技巧熟练。雕像表面经过精心打磨,显得光滑明亮。在现存的10多个古地亚王雕像中,有一个坐像把他刻画成一个正在研究建筑图样的人物,他袒露着右臂、穿着单薄长衫,衣衫下健壮肌肉清晰明了。这是一尊敬神还愿的雕像,座椅上的楔形文字铭文详细记述了神庙的修筑过程。
  
   
  
  乌尔第三王朝美术  前2111~前2003年间统治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是一个强盛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乌尔第三王朝。苏美尔- 阿卡德的建筑在乌尔第三王朝时代臻于极盛。1919年和1934年,由H.R.霍尔和C.L.伍利领导的英美考古队发掘了乌尔古城,发现此城的护城河、城墙、宫殿和神庙的遗址,其中包括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塔庙。塔庙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典型建筑物,类似于埃及的多层金字塔,只不过它不是巨石结构,而是用砖块堆砌的,这是一个宏伟的多台阶的神庙基座。
  
   
  
  巴比伦美术  前1900年之后,阿莫里特人重骑兵侵入美索不达米亚,经过数年混战,前1894年巴比伦王国统一了这一地区。前1792~前1750年汉谟拉比当政,是巴比伦王国最繁荣的时期。由于后来亚述人几次入侵把巴比伦城夷为平地,现存文化遗物很少。汉谟拉比法碑是最著名的作品,整块石碑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浮雕画面,国王汉谟拉比庄严地站在代表正义原则的太阳神夏玛什面前宣誓。虽然坐着的太阳神按比例关系要比汉谟拉比高得多,由于艺术家的巧妙的构图处理,却给人以协调统一的感觉。下部是280条法规全文, 用楔形文字刻在坚硬的玄武岩石柱上。它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如今还清晰可见。汉谟拉比法碑与纳拉姆·辛纪功碑相比,技术上有明显的提高,人物造型更为准确和生动(见巴比伦美术)。
  
  赫梯美术  前2000年赫梯人第一次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他们生活在两河流域北部安纳托利亚的多石高原上,部落中心在今土耳其博阿兹柯伊附近。当时他们属于半农半牧的印欧语系民族。在前1400~1300年之间赫梯人在西亚政治历史上曾扮演重要角色。赫梯人文化艺术许多方面成为古苏美尔- 阿卡德文明和亚述文明之间的桥梁。在他们生活集聚区的四周用很大石头围起高墙,门口还有高大雄狮石雕守卫,手法简练、气魄浑厚,令人想起尼尼微亚述宫殿门口的守护神。赫梯人善于在高山上利用天然岩石进行雕刻。他们的雕刻删除琐碎细部,表现大体气势,富有纪念碑性质,特别是各种动物造型更为精采。他们的艺术与后来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的浮雕、圆雕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见赫梯美术)。
  
  亚述美术 亚述人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化民族,他们作战凶猛、为政严峻,喜爱猎狮显示自己威力,在前883~前640年间称霸于两河地区。19世纪中叶,在尼姆鲁德发掘了阿苏尔那希帕二世的宫殿,在尼尼微发掘了萨尔贡二世的行宫,人们惊讶地看到亚述全盛时代辉煌的造型艺术。其中有大量的浮雕和圆雕,表现守护神、帝王肖像等,反映出宫廷生活的富丽豪华,战争的残酷激烈,猎狮场面的雄伟。在宫殿门口两侧立着巨大神兽。它是人头、狮身、牛蹄,身上还带巨大飞翼。这种奇异的神兽形象后来成为西亚的守护神的象征。这些富丽堂皇的装饰品和象征物都是颂扬国王功绩和显耀军事威慑力。在亚述美术中,动物形象最成功,充满了生气和力量,也反映出当时艺术工匠对生活深入细微的观察。亚述美术是美索不达米亚美术重要组成部分,它留下的大量的浮雕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研究西亚古代文明极为珍贵的文物(见亚述美术)。
  
  新巴比伦美术  前626~前625年间,来自东北方的西徐亚人和梅德人分别占领了亚述帝国的北部。由于连年战争消耗和奴隶起义,亚述帝国国势日益衰弱。前612年,亚述首都尼尼微城终于在梅德人和巴比伦人的联合进攻下陷落。亚述帝国宣告灭亡。新巴比伦王国在这块肥沃的新月平原上兴起。新巴比伦王国强大的祭司阶层在政治上起重要作用,新建的首都巴比伦城成为西亚一个重要经济文化中心。城内有神庙和圣殿近50座,其中包括献给朝霞女神的巴别大塔,传说高达90米,整个城市有 3道城墙围绕,并建有近100座防守塔楼, 幼发拉底河从城内穿过,城里宫殿墙壁覆以琉璃砖,并利用五彩缤纷的小琉璃砖镶嵌成各种图案。宫殿旁边一条圣道直通伊什塔尔女神大门,这个门楼废墟保存完整,高达12米,门的两边有突出的塔楼,墙面也是用琉璃砖砌成,上百牡牛和各种奇怪的动物图案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鲜艳夺目,高雅华丽。与亚述宫殿中浮雕相比,一个是风格粗犷强悍,另一个优美秀气。这种琉璃砖传统是两河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后来在中世纪兴建的很多伊斯兰宫殿、清真寺就继承了新巴比伦的这一传统(见巴比伦美术)。
  
  
  
  
  波斯美术  在伊朗高原西南地区有一个很大的部落联盟,称为帕尔苏阿人。他们曾臣服于亚述王,公元前550年形成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在前539年征服了巴比伦,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前331年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所灭。在波斯帝国的宫殿和陵墓建筑中有大量的浮雕饰带、柱头装饰。它们规划精确、雕刻细微。遗留下来的帕萨尔加德的居鲁士宫和波斯波利斯附近的宫殿建筑群废墟,为我们提供了当时两种类型建筑物,一种是寝宫;另一种是接见大厅。厅内有细高圆柱,上面架着木顶棚。阶梯两旁雕满了成排的战士和进贡臣民,以及各种猛兽动物,它们与整个建筑气势和节奏融为一体,显得格外壮丽和严整。这些浮雕无论在人物处理和技法上都受到巴比伦和亚述艺术的强烈影响,与亚述宫殿里的雕刻相比,在风格上一脉相承,但更为严谨、成熟。在阿契美尼德王朝艺术中,至今还没有发现雄伟的圆雕,但是希腊作家曾记载说:在波斯国王驻跸地点有希腊匠师创作的雕像。
  
  波斯的手工艺术也非常发达。流传至今的金属器皿、小雕刻、装饰品都雄辩地证实这一情况。在工艺品中很多动物造型颇为独特。它们既包含着中亚、西亚的本地特征,而且还结合着东欧和里海地区的游牧民族风格,夸张大胆,变形奇特,是古代艺术中一枝独放异彩的花朵(见伊朗美术)。
  
  20世纪以来大量考古发现,证实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早于埃及文化。当尼罗河三角洲刚建立起居民聚集点时,两河流域城镇早已初具规模;楔形文字的创立也早于埃及几百年;公元前5800~前5500年间,在两河地区的哈苏那已出现陶器。在美索不达米亚历代王朝中遗留下来的大量文物中,反映出西亚各民族的灿烂文化传统,虽然至今已有数千年,仍然焕发着各自的艺术光彩。它们不仅对本地区文明的延伸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关系到欧洲、印度和埃及的文化发展,是世界艺术史上启蒙阶段的重要的一页。
  
  

参考书目
   〔法〕格鲁塞著,常任侠、袁音译,《近东与中东的文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Pierre Amiet, Art of the Ancient Neɑr Eɑst,Harry. N.Abrams Inc. Publishers,N.Y.,1980.
   H.A.Groenewegen-Frankfort & Bernard Art of the Ancient World, Prentice-Hall Abrams Inc. Publishers,N.Y.,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