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iji Restoration
明治维新
1.
Another Interpretation for Meiji Restoration:Institutional Change Caused by Financial Pressures;
由财政压力引起的制度变迁——明治维新的另一种诠释
2.
An Analysis of Japan s Meiji Restoration and China s One Hundred Days Restoration;
谈明治维新与百日维新的成败原因
3.
The Role of China in Forming Japan s Sense of the West before Meiji Restoration;
论明治维新前夕中国在日本对外部世界认识中的作用
2) Meiji Reform
明治维新
1.
On Reasons for the Successfully Meiji Reform in Japan and the Abortive 1898 Reform Movement in China from Interest Groups;
从利益集团视角解析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2.
Review on the Result of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and Meiji Reform For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 and Japan s Choice in Learning Western Culture;
从中日对西学的选择看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结局
3.
Analysis of Japan’s Meiji Reform of“Japanese Mixed Poetry”;
《日本杂事诗》的明治维新解读
3) Meiji Reformation
明治维新
1.
Japanes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Policies since the Meiji Reformation;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2.
How to Understand the Survivals of Feudalism After Meiji Reformation in Japan;
如何客观认识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封建残余
3.
Comparing some Policies Reformation between Meiji Reformation of Japan and Serfdom of Russia;
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4) the Meiji Reformation
明治维新
1.
On the Meiji Reformation and Japanese Industrial Design;
明治维新对日本工业设计的影响
2.
A long time ago, facing the emergence of the capitalism of the world, Japan, colonized by the Western imperialist powers and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m, realizes making one s country rich and building up its military might, overthrow feudal shogunate and so came the social change which develops capitalism--The Meiji Reformation.
近代以来,面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崛起,日本为了摆脱被西方列强殖民化的命运,实现富国强兵,掀起了一场推翻封建幕府统治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变革--明治维新,立宪政治建设是明治政府建立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结果,是日本实现富国强兵的历史要求。
3.
It starts from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Japanese nation character, and then discuss the great influence which is made by Japanese nation character after the Meiji Reformation.
从日本民族性的形成与特点方面展开,进一步探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民族性对教育的巨大影响。
5) the Meiji Reformation of Japan
明治维新
1.
The Reason for the Success of the Meiji Reformation of Japan(1868) And the Failure of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From the Angle of Social Culture;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之原因
2.
As one of the first works introducing the Meiji Reformation of Japan,Poems on Japanese Affairs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in acquainting the Chinese with Japan and making them realize problems China faced and ways of its development.
作为国内最早出现的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著作之一,《日本杂事诗》对于当时国人了解日本、认清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起到了重大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3.
In order to be lifted out of the humiliate standing and make their countries rich and build up their military power, Japan, Korea and China carried out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movements—the Meiji Reformation of Japan of 1868,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al Reform and Modernization of 1898 and the Korean Kapshin Incident of 1884.
为摆脱屈辱的地位和实现富国强兵,日本于1868年推行了明治维新,朝鲜在1884年实行了甲申政变,中国则在1898年掀起了戊戌变法。
补充资料: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 Meiji Restoration 19世纪下半叶日本发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革运动。时值明治天皇(睦仁)在位(1867~1912),故名。 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日本开国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封建阵营出现分化,中下级武士中要求改革的分子形成革新势力,号召尊王攘夷。革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有吉田松阴、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横井小楠、大村益次郎等,主要集中在长州(今山口县)、萨摩(今鹿儿岛县)、土佐(今高知县 )、肥前(今佐贺县和长崎县)等西南部强藩。这些藩国在历史上与幕府矛盾较深,接受海外影响较早,输入近代科学技术和拔擢中下级武士都比较积极。
幕府末期,在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 ,展开了要求改革幕政 、抵御外侮的斗争,并在人民群众推动下,发展为武装倒幕。 倒幕经过 1863年6月,幕府被迫宣布攘夷,随之发生了美、法军舰进攻下关,英国舰队进攻萨摩藩的事件。1865年春,长州藩尊王攘夷派领袖高杉晋作提出开港讨幕的战略,决定不再提攘夷,转向武装倒幕,并与萨摩藩结成秘密军事同盟。与此同时,英国也权衡利害,改变策略,援助倒幕派。幕府方面则投靠法国,于1866年7月发动第二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此时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沉重打击幕府。长州藩联合倒幕势力英勇抗击,同年9月迫使幕府撤军。 1867 年孝明天皇死,太子睦仁亲王(即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势力积极结盟举兵。11月8日,天皇下达讨幕密敕。9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奏请“奉还大政”,同时却在大阪集结精兵,企图反叛。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鸟羽、伏见之战),德川庆喜败走江户。戊辰战争由此开始。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叛乱诸藩。1869年春,天皇军出征北海道,于6月27日攻下幕府残余势力盘据的最后据点五畯廓(在函馆 ),戊辰战争结束。 新政府的改革 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随后,新政府着手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同年7月25日天皇下诏接受各藩奉还版籍(版指领地,籍即户籍),任命藩主为藩知事,取消藩主、公卿等旧称,统称华族(其他武士则称士族)。1871年8月29日实行废藩置县,解除旧藩主的藩知事职务,建立近代府县体制。于是,封建领主制被废除。1872年9月颁行学制,实行教育改革,兴办近代国民教育。1873年1月发布征兵令,废除武士垄断军籍的旧兵制,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常备军。7月发布地税改革法 ,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把年贡制(由农业生产者按收获量向领主交纳实物或代金)改为地税制,由国家向土地所有者按法定地价征收固定货币地税 。从此逐步确立起新的土地所有制度(半封建的寄生地主所有制)。1876年 8月颁布《金禄公债发行条例》,取消封建俸禄,由政府一次发给分期偿付的有息公债券,总额1.7亿 多日元。经过改革,废除了幕藩体制,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但寄生地主制也有所发展。武士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华族和少数上层士族转化为近代资产阶级、官吏或知识分子;大多数士族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下降,因而导致士族暴乱。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的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的口号下 ,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以高征地税等手段进行大规模原始积累,建立了一批以军工、矿山、铁路、航运为重点的国营企业。与此同时,引进缫丝、纺织等近代设备,建立示范工厂,推广先进技术;招聘外国专家,派留学生出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由于过重的财政负担曾经引起财政危机,80年代初政府把一批国营企业和矿山廉价出售给与政府勾结因而拥有特权的资本家( 即所谓政商),以优厚的保护政策鼓励华族、地主、商人及上层士族投资经营银行、铁路及其他企业,培植了一批财阀。80年代中期起,以纺织业为中心,开始出现产业革命的高潮。 天皇制专制主义和对外侵略扩张 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神化天皇的绝对权威,建立“华族”制度以维护旧藩主、公卿的特殊地位,并把维新功臣、财阀列入华族,培植特权阶层;在经济上扶植带封建性的财阀和寄生地主;在意识形态上宣扬神道、皇道、儒学,并引进德国唯心主义哲学。1882年发布《军人敕谕》,鼓吹武士道 。1890年发布《教育敕语》,推行以效忠天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教育。经过明治维新,日本从幕藩领主统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带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财阀紧密勾结的萨摩、长州等强藩出身的军阀、官僚贵族长期把持政柄,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过程中推行“藩阀政治”。19世纪70~80年代,日本发生了反对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的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通过暴力镇压和政治分化瓦解了这一运动,并于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1890年开设国会,从而确立了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 在对外关系方面,随着国力日渐充实,不断进行交涉,要求修改条约。从1894年开始修改条约,至1911年终于全部废除 。明治初年,日本即蓄谋向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1874年出兵侵略中国台湾。1875年武装入侵朝鲜,次年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79年并吞琉球,改为冲绳县。至80年代末期,以侵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基本形成。自90年代中期起,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