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防雷击保护器
1)  lighting protector
防雷击保护器
1.
Further more the features of various lighting protectors as well as their selection skill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improve lighting protection ability.
结合工程实例 ,从防止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方面 ,介绍了高层住宅防雷设计的要点及做法 ,论述了防雷击保护器的特点和选择 ,以提高防雷的综合能力。
2)  Lightning prevention
雷击防护
3)  lightning strike protection
雷击保护
1.
The chip has internal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open circuit protection,lightning strike protection and thermal shutdown protection circuits.
芯片内设的短路保护、开路保护、雷击保护、过温保护等电路可保证收发器在恶劣的应用环境下正常工作。
4)  lightning protection
防雷保护
1.
On "scatter" type lightning protection scheme for HV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探讨高压架空送电线路采用“疏导”型思想的防雷保护
2.
Simulation of secondary equipment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EHV substation based on ATP
基于ATP的超高压变电站二次设备防雷保护的仿真
3.
Through a case of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lightning invasion wave which the circuit breaker were damage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transmission line and the subst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proposed to consummate lightning protection measure on the line.
通过对一起变电站雷电侵入波造成站内断路器损坏案例的阐述,对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线路防雷保护的措施。
5)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防雷保护
1.
Discussion on design of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and earthing installation for rural substation;
农村变电站防雷保护与接地装置设计探讨
2.
The reasons that the foreground computer of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in a 35kV substation in Guang an of Sichuan province was damaged by lightning stroke in 2004 are analyzed in brief,and the detailed scheme of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for the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in such substation is proposed.
对2004年四川广安某35 kV变电站监控系统前台电脑被雷击损坏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该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防雷保护提出了具体的方案。
6)  thunder striking and protective
雷击与防护
补充资料: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训练
      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袭击所进行的防护训练。简称"三防"训练。苏军称"化生放"防护训练,美军称 "核生化" 防护训练。目的是提高军队的防护能力,免受或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对人员、牲畜的杀伤和对武器、装备、物资的破坏。
  
  简史  "三防"训练是随着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出现、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加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首次使用化学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生物武器和核武器。这些新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引起许多国家军队对其防护研究和训练的普遍重视,先后设置组织机构管理训练。1939年,针对侵华日军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设立了防化学队,八路军各师建立了防化勤务主任室,部队开展了防化训练。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针对侵朝美军多次使用生物、化学武器,普遍进行了防生物和防化学武器的训练。1953年,人民解放军建立了各级"三防"训练的专业机构,并将"三防"训练列入训练大纲,作为全军训练的共同科目,普遍开展了训练。
  
  
  内容和方法 其内容通常包括: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基本性能,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发现放射性沾染和毒袭的方法,个人和分队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在受染地域、地段的行动要求和通过的方法,消毒、消除沾染和急救方法等。这种训练的组织方法:军官采取短期集训或结合部队演习,演练防护的组织指挥;部队训练通常由团以上机关培训骨干,以连、排为单位组织实施。一般使用图表模型、毒剂嗅样盒和模拟化学武器、模拟核爆炸等代用器材进行训练。有时亦可在专用场地进行实毒训练,或利用核武器爆炸试验进行训练。
  
  苏联和美国军队在营一级分队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军官,指导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训练;在团(旅)以上部队设有专业机构或人员,计划和监督防护训练。苏联在军外训练中,受训人员即进行穿带防毒面具和使用侦察仪器的训练,入伍后的新兵增加防护训练时间和内容,并结合战术训练进行。美军明确规定了单兵在核、生物、化学武器条件下的训练内容,以及生存和基本作业的标准。
  
  发展趋势  随着战术核武器、中子弹的出现,速效、高效化学武器的发展,生物战剂传播、扩散方法的改进,增大了杀伤、破坏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因而加强群众性的防护训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将更为各国军队所重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