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海洋环流模式
1.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of response of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to wind stress;
一个海洋环流模式对风应力响应的敏感性试验
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globally coupled climate models and the modeling studies of climate in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SG) ,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IAP) during the last decade are sumrnarized.
概述近10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及其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的发展和气候模拟方面的应用。
3.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are done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of tropical Pacific to the wind stress in an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为了检验一个准全球的海洋环流模式中热带太平洋对风应力变化的响应,使用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强迫场强迫该模式进行控制试验,在(10。
2)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海洋环流模式
1.
A three-dimensional coastal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which depends on time and space has been described in spherical coordinate system.
本文描述球坐标系下的一个三维的依赖于时间和空间的近岸海洋环流模式,为了便利地求解具有复杂海底地形的近岸海洋环流模式,引入一套新坐标———η-坐标,目的是将原坐标系下的环流模式转化到新坐标系下,从而得到较原模式易于求得更精确解的η-坐标模式。
3)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海洋环流模式
1.
A basinwide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of the Pacific Ocean is configured from a global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called LICOM that was developed by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of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from which the modeled results are analyzed.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全球气候海洋环流模式(LICOM)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太平洋海盆环流模式,并对其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2.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IAP / LASG global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to simulate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during the l980s, espec- ially the El Nino and La Nina events, we adopt three datasets of wind stress to force the model.
为了检验第三代 IAP/LASG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在模拟 20世纪 80年代热带太平洋年际变化方面特别是圆 Nino和 La Nina事件的能力,作者使用了三种风应力资料强迫该模式。
4)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OGCM)
海洋环流模式 OGCM
5) ocean circulation
海洋环流
1.
A large eddy simulation turbulence model and a local filtering assimilation method for ocean circulation problems;
基于大涡模拟和局部滤波同化方法的海洋环流模式
2.
A triply two-way nested-grid ocean circulation modeling system in polar coordinates is developed for a coastal zone in this paper.
在极坐标条件下,考虑流体等密度面的斜压性,建立了具有4阶精度的三重双向嵌套海洋环流三维原始方程数值模型,模型垂直方向采用z坐标不均匀分层,具有完全非线性和计算效率高的特性。
补充资料:海洋环流数值模拟
在一定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按一定的步长把基本方程(质量、动量、热量和盐量守恒的方程)离散化成差分方程,利用近代电子计算机来数值地求解方程组以模拟出海洋环流。这是研究实际海洋环流的一种重要方法。
所有用来数值求解的方程,例如平均运动方程、连续方程、湍流盐量扩散方程和湍流热量传导方程或湍流密度扩散方程,可根据需要写成有限差分方程,也可用有限元方法加以离散。所有的项(包括非线性项)及外加的驱动力因子,都可以同时加以考虑,这就是它比解析法优越之处。计算中先用某种二维的或三维的适当网格,首先把所有微分方程离散化为差分方程,再把边界条件(例如表面应力、温度、盐度和侧向开边界上的流速)内插到网格上。计算的初始条件是指计算起始时刻的流速、温度及盐度等的初始分布:流速通常从全域为零的静止状况开始计算,而温度和盐度等则需要有其随空间分布的初始状态。这样,依模式通过向前的时间步长而逐步进行计算,即所谓"时间积分"。
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考虑方程中几乎所有的项及近似真实的地形和海岸线,使其结果比经过简化而抽象化以后的解析解更为"逼真"。作为海面边界条件的风应力,一般利用S.黑勒曼风应力公式,计算以强迫函数输入式中的拖曳系数对风速和其他参数的依赖关系。
当提高空间分辨率,即缩小网格的空间步长时,对于通用的显式技术来说,为了保证计算的稳定性就必须缩短时间步长。对于二维流场而言,两方向的分辨率加倍,则计算工作量大约要增加8倍。对于三维流场,若三方向的分辨率都加倍,则计算工作量大约增加16倍。由此可见,希望通过增加分辨率以描述较小尺度的流况的想法,将受到计算机容量和速度的限制。例如,要想模拟能反映空间尺度约为 100公里的中尺度涡旋的问题,就需空间步长约为25公里的分辨率才行。基于目前计算机的容量和速度,用这样的分辨率来模拟某些有限的海域还可以,而对全球大洋环流的数值模拟则是不可能的。
为使计算稳定,在非线性模式中要引入足够的摩擦耗散项。当运动增强时,摩擦效应也增大,直到供给运动的能量输入率与摩擦耗散能量之速率达成平衡,使运动保持有界。在计算中,通常把湍流系数作为恒量。可是,湍流摩擦应力(湍流扩散项)可用湍流粘滞系数(湍流扩散系数)与平均速度梯度(平均盐度梯度或温度梯度)的乘积来表示,说明湍流粘滞系数与空间分辨率有一定的联系。为使湍流摩擦保持合理性,故当采用较大的网距时,湍流粘滞系数必须相应增加,即选用的湍流粘滞系数通常大于我们根据实际观测所推断出来的值,这有可能削弱非线性项的作用。近来,有人采用了可变的湍流粘滞系数,将之取为与流速应变率的均方根成正比的关系,这有助于实现非线性效应的处理。然而,采用较低的、更切合实际的平均湍流粘滞系数值,可以保持计算的稳定性。
参考书目
S. Pond, G. L. Pichard, Inlroductory Dynamic Oceanography,Pergamon Press,New York,1978.
所有用来数值求解的方程,例如平均运动方程、连续方程、湍流盐量扩散方程和湍流热量传导方程或湍流密度扩散方程,可根据需要写成有限差分方程,也可用有限元方法加以离散。所有的项(包括非线性项)及外加的驱动力因子,都可以同时加以考虑,这就是它比解析法优越之处。计算中先用某种二维的或三维的适当网格,首先把所有微分方程离散化为差分方程,再把边界条件(例如表面应力、温度、盐度和侧向开边界上的流速)内插到网格上。计算的初始条件是指计算起始时刻的流速、温度及盐度等的初始分布:流速通常从全域为零的静止状况开始计算,而温度和盐度等则需要有其随空间分布的初始状态。这样,依模式通过向前的时间步长而逐步进行计算,即所谓"时间积分"。
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考虑方程中几乎所有的项及近似真实的地形和海岸线,使其结果比经过简化而抽象化以后的解析解更为"逼真"。作为海面边界条件的风应力,一般利用S.黑勒曼风应力公式,计算以强迫函数输入式中的拖曳系数对风速和其他参数的依赖关系。
当提高空间分辨率,即缩小网格的空间步长时,对于通用的显式技术来说,为了保证计算的稳定性就必须缩短时间步长。对于二维流场而言,两方向的分辨率加倍,则计算工作量大约要增加8倍。对于三维流场,若三方向的分辨率都加倍,则计算工作量大约增加16倍。由此可见,希望通过增加分辨率以描述较小尺度的流况的想法,将受到计算机容量和速度的限制。例如,要想模拟能反映空间尺度约为 100公里的中尺度涡旋的问题,就需空间步长约为25公里的分辨率才行。基于目前计算机的容量和速度,用这样的分辨率来模拟某些有限的海域还可以,而对全球大洋环流的数值模拟则是不可能的。
为使计算稳定,在非线性模式中要引入足够的摩擦耗散项。当运动增强时,摩擦效应也增大,直到供给运动的能量输入率与摩擦耗散能量之速率达成平衡,使运动保持有界。在计算中,通常把湍流系数作为恒量。可是,湍流摩擦应力(湍流扩散项)可用湍流粘滞系数(湍流扩散系数)与平均速度梯度(平均盐度梯度或温度梯度)的乘积来表示,说明湍流粘滞系数与空间分辨率有一定的联系。为使湍流摩擦保持合理性,故当采用较大的网距时,湍流粘滞系数必须相应增加,即选用的湍流粘滞系数通常大于我们根据实际观测所推断出来的值,这有可能削弱非线性项的作用。近来,有人采用了可变的湍流粘滞系数,将之取为与流速应变率的均方根成正比的关系,这有助于实现非线性效应的处理。然而,采用较低的、更切合实际的平均湍流粘滞系数值,可以保持计算的稳定性。
参考书目
S. Pond, G. L. Pichard, Inlroductory Dynamic Oceanography,Pergamon Press,New York,197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