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基于继电反馈的模型辨识
1)  mode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relay-based feedback
基于继电反馈的模型辨识
2)  Relay feedback identification
继电反馈辨识
1.
Using hysteresis relay feedback identification method to obtain parameters can reduce disturbance error,and acquire mor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调整PID参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用滞环继电反馈辨识方法来获得参数,能够减小扰动误差,获得更精确的辨识结果。
2.
The autotuning PID/ PI based on the improved relay feedback identification is proposed and it is applied in the typical long time lag and large inertia ob- ject— the moisture and basis weight control system of paper machine, and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is satisfactory.
要:分析和研究了常规PID算法不适应用于大时滞过程控制的一些主要因素,有针对性 地提出了基于改进型继电反馈辨识方法的PID/PI自整定控制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典 型的大时滞大惯性对象——纸机的水分定量控制系统中,系统运行结果证明控制效 果良好。
3)  Knowledge-based Model
基于知识的模型
4)  recognition based on model
基于模型的识别
1.
By applying the technology of “The recognition based on model” to ship-targets recognition,the recognition information of ship-targets was extracted.
将国际上迅速发展的基于模型的识别技术应用到舰船目标识别中,提取舰船目标识别信息。
5)  feedback identification
反馈辨识
1.
Close-loop feedback identification with saturation elements;
具有饱和环节的闭环反馈辨识
6)  relay identification
继电辨识
1.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MTZ(electrical furnace multiple temperature zone),such as large delay,time variety,strong coupling,a kind of method based on relay identification model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针对多温区电加热炉大时滞、时变性强、强耦合和对象模型难以确定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继电辨识模型的PID自整定算法,该法将Smith预估算法、继电辨识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用继电反馈法在线辨识出Smith预估所需要的对象模型,并整定出控制器PID的初始值,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Smith预估补偿的同时利用模糊控制在线修正PID参数。
2.
A PID parameter self-tun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based on relay identification,amplitude and phase margin theory.
基于继电辨识及相位、幅值裕度的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幅频裕度配置PID参数自整定方法,并按照相应理论完整设计了软件。
3.
Standard relay identification method has many advantages,such as testing without independent signal generator and testing in close-loop,however this method has lower precision.
标准继电辨识的方法测试过程不需要独立的信号发生装置、测试过程中调速系统处于闭环状态,能够有效抑制扰动,最大限度减小测试对调速系统的影响等,但该方法辨识精度较低。
补充资料:房室模型辨识
      房室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可辨识性分析。房室是包含某种物质的具有一定体积的空间,在任何时刻,这些物质都分布于房室中,但也可以在房室与房室之间以及房室与外界环境之间按一定的速度转移或转换,并满足物质守恒定律,也就是说没有物质转换为能量。房室的概念是由对现实系统的化简、归并和抽象而得到的。房室可以与一个实际系统是同构的,也可以与任何现实空间不等同。现实空间的同一部分可以同时被看作是不同的房室,另一方面一个房室也可以包括现实空间的几个不同的部分。例如研究血液中两种物质的相互转化,每种物质含于某一房室内,但这两个房室所对应的现实空间都是血液。又如研究某种物质(如激素)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往往将该物质运动经过的某一脏器或若干脏器归并为一个房室。
  
  由若干个房室组成的系统称为房室系统,描述这类系统中物质的运动模型(包括结构框图和运动方程式)称为房室模型。通过房室模型辨识,即可达到辨识房室系统的目的。
  
  特奥雷尔在1937年最初将房室分析用于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但房室的概念直到1948年才由谢泼德正式提出。
  
  房室模型  图为房室系统的基本结构。环境作为房室0,fij表示房室i到房室j的物质转移(转换)速率。对一个具有n个房室的系统,房室i中的物质的浓度记作xi。按物质守恒定律,物质运动方程为
  
   
  
   房室与房室之间的物质转移(转换)速率是主要的研究对象。按照 fij的性质不同可将房室模型分成不同的类型,如线性、非线性、随机和时变房室模型等
  
  房室模型的结构包括室的数目 n(也就是模型的阶)和 fij的具体形式。正确决定模型的结构是房室模型应用成功的关键。结构的确定依赖于对实际系统的知识和应用的目的。结构确定之后辨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输入输出数据估计模型的未知参数。
  
  参数估计  房室模型参数估计常用的方法是:在给定参数条件下先求出模型的解(这个解一般来说是参数的非线性函数),将它同实测输出数据进行比较,然后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的估计值。
  
  可辨识性  在实际的房室系统(特别是在生理、生态、环境等系统)中,实验条件是受到限制的。首先,对系统的激励方式不能是任意的,如在生理系统的实验中,输入一般只允许是注射或点滴;其次,各个房室的状态不一定能够测量,或者测量到的数据可能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模型的参数能不能被估计出来(得到唯一的估计值),这就是模型结构的可辨识问题。这个问题对房室模型来说十分重要。通过对实际系统的分析建立起房室模型之后,就需要根据实验条件和测量手段来判断模型是否具有可辨识性。如果不具有可辨识性,就需要重新考虑模型结构,例如对房室进行化简、归并,在新的结构下再来考察可辨识性。模型结构的真实可靠和可辨识性,是在建立模型时必须考虑到的两个方面。
  
  应用  房室模型主要用于系统的动力学研究,通过辨识可以估计各房室之间的物质传输速率,这些速率是重要的动力学参数,而且往往难以直接测量得到。房室模型已广泛应用于生理、药理、生态、环境、化工等领域的研究中,例如药物动力学,生理系统中各种物质(例如激素、酶等)的代谢动力学,生态循环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