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开放边界
1)  open boundary
开放边界
1.
A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for a single intersection with open boundary conditions is presented.
建立开放边界条件下的十字交叉路口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通过研究十字交叉路口红绿灯对交通流的影响,确定各种交通状况下的最佳红绿灯配时方案。
2)  open boundary condition
开放性边界条件
1.
The phases of Nagel-Schreckenberg traffic model with open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studied.
在开放性边界条件下,从功率谱的角度讨论N age l-Schreckenberg随机交通流模型的相变,数值模拟结果充分地反映了交通流从自由流动相到拥堵相的相变,且在相变点上可以观察到1/f噪声信号。
2.
A main-road cellular automata traffic flow model with turning-probability in terms of rules of the improved Nagel-Schreckenberg is presented on the open boundary condition.
在开放性边界条件下,利用改进的Nagel-Schreckenberg交通流模型,引入过路口车辆的可转向机制,建立二维n速主干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研究了干道转向概率和注入概率对干道交通状况的影响,从而达到对干道资源的优化。
3.
A deterministic two-dimension dominate road traffic model with open boundary condition is studied by means of computer simulation.
采用开放性边界条件下二维主干道元胞自动机确定论模型研究红绿灯周期对干道速度的影响,并推出干道速度在基本图中取到峰谷值时所对应的周期表达式,同时给出成因分析。
3)  open boundary condition
开放边界条件
1.
A study on an improved Nagel-Schreckenberg traffic flow model with open boundary conditions;
开放边界条件下改进的Nagel-Schreckenberg交通流模型的研究
4)  Open Spaces and Their Borders
开放空间及其边界
5)  rock digging bourn
开岩边界
6)  open boundary
开边界
1.
Inversing open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idal bore estuary using adjoint data assimilation method;
伴随数据同化法反演涌潮河口开边界
2.
Boundary correlation functions of the six-vertex model with open boundary;
开边界六顶角模型的边界关联函数
3.
The Gaudin formula for the case of XXX-1/2 spin chain with integrable open boundary condition;
可积开边界条件下XXX-1/2自旋链模型的Gaudin公式
补充资料:"门户开放"政策
      19世纪末美国国务卿J.M.海提出的侵略中国的政策。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出现的瓜分中国狂潮中,西方列强竞相在中国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海(1838~1905)于1899年 9月照会英、德、俄、日、意、法各国,提出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即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既得利益,各国所属口岸和铁路对一切船只货物通用现行中国约定关税率,并按同一标准收取路费。1900年7月3日海再次照会各国,主张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这是把最初的开放"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的政策应用到整个中国,形成"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一改追随英国侵略中国的作法,提出独立的对华政策。这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的"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美国企图通过它迅速增长的经济力量,进行畅通无阻的渗透和扩张,绕过其他国家的军事优势,最终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英、德、俄、日、意、法 6国出于不同考虑,程度不同地接受了"门户开放"政策。其中英国是切望借助美国阻止其他国家的竞争,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只有俄国一度持迟疑态度。帝国主义各国接受"门户开放"政策,不仅是由于义和团运动阻遏了它们的瓜分活动,还由于它们谁都无力独吞中国,因而宁愿维持现状徐图扩张。这反映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呈现势均力敌的局面。"门户开放"政策以确认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为前提,表面上提倡"机会均等",实际上是一项十足的帝国主义政策。所谓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质上是保持一个完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以适应美国扩张的需要。日俄战争冲击了"门户开放"政策。1915年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更破坏了门户开放政策。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门户开放"原则得到列强正式承认,并作为列强对华侵略的政策原则被载入《九国公约》。中国革命的胜利,使"门户开放"政策随着旧中国的覆灭而结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