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uturism
[英]['fju:tʃərɪzəm] [美]['fjutʃə'rɪzəm]
未来主义
1.
James and Futurism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
詹姆斯与未来主义——《一位女士的画像》试评
2.
The thesis analyze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doctrine of relation,doctrine of conformity,doctrine of metropolitan territory and futurism,and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Gramsci s thinking of literatur.
本文探讨了葛兰西的文学形式思想,着重从"关系主义"、"整合主义"、"本土主义"和"未来主义"四个层面给予了分析与阐述,指出葛兰西的文学形式思想既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类型的提出,同时也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历史内涵,体现出多重的宏观的文学形式理论的建构维度,其思想具有普遍的启示价值。
3.
The Russian poetry genre of futurism is formed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in Russian Poetry circles influenced by Italian futurist artistic movements,though this poetry school consists of stereoscopic futurism,ego-(futurism),and a wobble group between the two.
俄国未来主义诗歌流派是19世纪初俄国诗坛受意大利未来主义思潮影响而形成的诗歌流派,这个诗歌流派包括立体未来主义、自我未来主义以及游移于两者之间的小团体。
2) anti-futurism
反未来主义
1.
Owing to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feminism terminology,and the logical resul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feminism,China s feminism in the era has been organically interlocked with the spirit of after-modernism, namely,the historical view points of its organism,thoughts on anti-dualism,anti-materialism and anti-futurism.
由于西方女权主义话语的涌入 ,也由于中国妇女运动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 ,新时期的中国妇女运动与后现代精神有着内在的契合之处 ,即它的有机主义、拒斥二元论思想、反物质至上主义和反未来主义的历史观。
3) literature of futurism
未来主义文学
1.
There are two major schools in modernistic literature,literature of symbolism and literature of futurism.
它最主要的流派是象征主义文学和未来主义文学。
6) futur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资本主义未来
1.
It also clarifies necessity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and states that its basic theory is the scientific guidance in forecasting the fate of socialism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本文就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两种制度发展的若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阐明科学社会主义需要发展 ,但它的基本原理仍然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命运和资本主义未来的科学指南。
补充资料: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 futurismo 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文艺流派和思潮。1909年2月20日,意大利诗人、戏剧家马里内蒂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宣告未来主义诞生。翌年,他又发表《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阐明这一流派的理论主张和文学创作原则。 未来主义受到尼采、柏格森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同旧的传统文化彻底决裂,否定一切文化遗产和传统。认为人类既往的文学艺术和现存的文化都已腐朽、僵死,无法反映当今飞跃发展的时代,提出“摒弃全部艺术遗产和现存文化”、“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的口号。未来主义追求文学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全面革新,认为文学艺术的使命应该是勇于探索未知,面向未来,从反映停滞不前的、死气沉沉的现实,转而反映新的现实和以此为基础的新的价值观念;把爱情、幸福、美德这些传统的主题排斥于文学艺术之外,转而“歌颂进取性的运动”、“机器文明”,歌颂工商业都市动乱的生活,赞美“速度的美”和“力量”,展示人的意识的冲动,甚至颂扬战争、暴力和恐怖。 在艺术形式上,提倡以“自由不羁的字句”为基础的诗,以便随心所欲地表达运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速度以及它们的组合。强调直觉,主张用一系列的“类比”、“感应”、“凌乱的想象”,排斥理性和逻辑,表现作者朦胧的、奥秘的感受和不可理解的事物,表现病态、梦境、黑夜、死亡。甚至要求取消语言规范,消灭形容词、副词和标点符号,而仅仅借助奇特的文字游戏,词语的字体变化,各种图案的剪贴、组合,模拟自然界杂乱的声音,甚至使用枯燥的数学符号、乐谱,来赋予字句以他们想表达的涵义,从而开辟了通向非理性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道路。 未来主义从文学开始,很快席卷绘画、音乐、戏剧、电影、雕塑、舞蹈、建筑等各个艺术领域。例如,1910年2月11日,博乔尼、巴拉等发表《未来主义绘画宣言》。1915年,马里内蒂、塞蒂梅利等发表《未来主义戏剧宣言》。 未来主义兴起于意大利,随后波及全欧。在意大利,除马里内蒂外,代表人物有帕拉泽斯基、戈沃尼、帕皮尼、索菲奇等。在法国,吉约姆·阿波利奈尔于1913年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反传统》,提出“立体未来主义”。在俄国,1911年,谢维里亚宁发表《自我未来主义序幕》,倡导“自我未来主义”。翌年,布尔柳克、卡缅斯基、马雅可夫斯基等发表《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倡导“立体未来主义”。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