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石英单测片释光测年
1)  Sing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 dating
石英单测片释光测年
2)  Simplified multiple aliquot dating on fine grain quartz
石英简单多片光释光测年
3)  Quartz OSL dating
石英光释光测年
4)  Luminescence dating
释光测年
1.
New progresses of luminescence dating on application study;
释光测年在应用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2.
Separation of quartz from loess in luminescence dating;
黄土释光测年中石英的分离
3.
There are five parts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on luminescence dating technique.
本文从5个方面评述了释光测年方法的现况。
5)  OSL dating
光释光测年
6)  Optical dating
光释光测年
补充资料:圆测大师(613~696年)
【圆测大师(613~696年)】
  圆测大师,名文雅,是玄奘的著名弟子之一。他原是新罗国王孙,三岁出家,唐初来中国,十五岁受学于法常(五六七~六四五年)和僧辩(五六八~六四二年)。受戒后,住长安玄法寺。钻研“毗昙”、“成实”、“俱舍”、“婆沙”等论,及其注疏。在玄奘回长安以前,圆测所学的内容已很丰富,并负盛名。西元六四五年玄奘回到长安,他就开始从玄奘受学。显庆三年玄奘徒居新建的西明寺,同时敕选名僧五十人同住,圆测也在其中。他在玄奘门下与慈恩寺的窥基并驾齐驱。玄奘去世(六六四年)以后,他就在西明寺继承玄奘弘传唯识教义(因此,后世唯识著作中称他为“西明”)。他的“解深密经疏”大约就在此时写成。他性好山水,约六六八年,曾往居终南山云际寺,又在离寺三十余里的地方,净修了八年。在地婆诃罗来到长安稍前,他回西明寺讲“成唯识论”。
  地婆诃罗于仪凤初至垂拱末(六七五~六八七年)于两京东西太原寺及西京弘福寺译“大乘显识经”等十八部经论,敕召名僧十人襄助,圆测与薄尘、嘉尚、灵辩等同充证义。证圣元年(六九五年)实叉难陀在洛阳大内大遍空寺重译“华严经”,圆测应召前往协助讲译。经还未译完,即于万岁通天元年(六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在洛阳佛授记寺去世。后在龙门香山寺北谷荼毗、起塔。他的弟子西明寺主慈善和大荐福寺胜庄等,分了一部分遗骨,葬在终南山丰德寺东岭上他曾经游历过的地方。宋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年)同州龙兴寺仁王院广越又从丰德寺分了一部分遗骨,葬在兴教寺玄奘法师塔左,与窥基塔相对,贡士宋复为作“塔铭”(见宋复撰“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圆测法师舍利塔铭序”)。
  圆测著述现存的有三种:
  一、“解深密经疏”四十卷,第三十五卷以后曾经佚失,但在藏文“丹珠尔”中保存有完整的译本,近年来中国佛教学会观空法师又从藏文译成汉文补齐。本书为圆测仅存的主要著作。书中引及“大般若经”,可能是在玄奘去世后写成的。本书又引玄奘译的“瑜伽”、“唯识”、“杂集”、“俱舍”、“婆沙”诸论很多,引真谛译的“决定藏论”、“三无性论”、“摄大乘论释”、“般若疏”、“金光明记”、“解节经记”等也很多。特别是“解节经记”,几乎随时引到。本书卷一,引真谛翻译目录说,陈天嘉二年(五六一年)于建造寺译“解节经”一卷、“义疏”四卷。“续高僧传”卷一“法泰传”说,法泰与僧宗、惠铠等,于广州制旨寺从真谛笔受文义,前后出经论五十余部,并述“义记”等。因此本书所引真谛“记”,可能是真谛的“义疏”,或法泰的“义记”。真谛的注解久已失传,要了解他的学说,本书实为极重要的资料。
  二、“仁王经疏”三卷。本书在说明所诠宗旨中,叙述了真谛、玄奘安立无相法轮的不同。
  三、“般若心经疏”一卷。
  另外,佚失的著作有“金刚般若经疏”、“阿弥陀经疏”、“成唯识论疏”等十一种。
  圆测关于唯识和因明的著作都已佚失,与窥基一系见解不同之处,只有从惠沼、智周等的著作中见到一部分。特别是惠沼著的“成唯识论了义灯”,主要是驳圆测和他的弟子道证的说法。此外,惠沼在“因明入正理论义断”中,也有驳破圆测和道证的地方。从这些书中可以见到慈恩和西明的种种不同见解。
  圆测早年的学说,是渊源于真谛的。他最初从学的法常和僧辩,都出于摄论师道岳(五六八~六三六年)之门。道岳的师父道尼,曾亲同智(白 放)等听过真谛弟子智恺的讲说,并撰集所传真谛的注疏。智恺死后,在真谛面前立誓弘传“摄大乘论”和“俱舍论”的十二人中,即以道尼为首。道尼于开皇十年(五九〇年)到长安,道岳亲从受学,后来有从广州显明寺求得智恺亲笔记录真谛口传的“俱舍论疏”和“十八部论记”,钻研很久,成了摄论师中一大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