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ynchronized variable length codes
同步变长码
1.
A new coding mechanism with variable lengths,synchronized variable length codes (SVLC),which possessed an infinite code table and each code ended with synchronized code, was presented.
给出了一种新的变长码———同步变长码(SVLC),它具有无限可数的码表,且码表中每个码字都以同步字结尾。
2.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struct principle of synchronized variable length codes (SVLC), after dividing code table into code group by code length and dividing code group into sub code group by the first n bits, an iterative algorithm to count code length distribution of code group and sub code group of SVLC is derived.
基于同步变长码(SVLC)的构造原理,先根据码长的不同将码表分成不同的码组,再根据前n位的不同将码组细分为不同的子码组,然后给出了一种计算SVLC子码组的码长分布的迭代算法。
3.
By using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in perfect condition,the error resiliency of synchronized variable length codes(SVLC) is counted.
利用在理想条件下的概率分布,计算了同步变长码的抗误码扩散概率。
2) resynchronizing variable length code(RVLC)
再同步变长编码
3) quasi-reversible synchronized variable length code(QRSVLC)
准可逆同步变长码
4) variable-length chromosonies
可变步长编码方法
5) Bit synchronization
码同步
1.
Firstly,through estimating Doppler frequency by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measurement,the method not only corrected the frequency offset of PCM/FM signal,but also improved the precision of bit synchronization.
首先通过瞬时测频方法,估计信号中的多普勒频移,不但修正了信号中存在的多普勒频偏,而且提高了码同步的精度。
6) code synchronization
码同步
1.
The method of sequential search used in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system is unfit for the code synchronization of cyclic code shift keying.
CCSK码字的同步不同于 DSSS系统的 PN码同步 ,他的实现不适合采用 DSSS系统的序贯检测法 ;“多码字相关平滑匹配”法相对于序贯检测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是 CCSK信号盲检测中实现码字同步的一种快速有效方法。
补充资料:同步码
具有帧同步能力的码字。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代表消息的数字信号是分帧传送的,即用一定数目的码元组成一个码字,由若干码字组成一帧。接收端必须按每一个码字的起止位置进行译码。
50年代初,R.H.巴克提出以一种特殊形式的数字序列加在每一帧的前头作同步信号,这个数字序列常称为巴克码。二元巴克码是由N个有限数目的±1符号组成的,其自相关函数R(j)的定义为
当N=7,巴克码的前后数据符号全为零时,其自相关特性如图所示。由于巴克码在位移j=0时有尖锐的自相关特性,因此,接收端对收到的数字序列进行相关运算,便可确定帧和码字的起止位置。此外,维列码、诺曼-霍夫曼码也是具有良好性能的同步码。在卫星通信的时分多址系统中,采用具有良好自相关特性和低的互相关函数值的独特码作帧同步码。这种码为获得帧同步而增加的剩余度,并不能提高码元纠正加性差错的能力。
50年代末,S.W.戈洛姆等提出无逗号的码。如码长为n的任意两个码字A=a1a2a3...an和B=b1b2b3...bn,则
ajaj+1...anb1b2...bj-1 (j=2,3,...,n)
均不可能构成可用码字。因此,无逗号码仅是某一码集中一个小子集,虽然它具有自同步能力,但通常没有加性差错的纠正能力和不能提供足以译码的代数特性。60年代中期,E.J.韦尔登和R.C.博斯等提出了可同步的纠错码,如扩展的循环码,它是能纠正码元加性差错和码字失同步的码。
50年代初,R.H.巴克提出以一种特殊形式的数字序列加在每一帧的前头作同步信号,这个数字序列常称为巴克码。二元巴克码是由N个有限数目的±1符号组成的,其自相关函数R(j)的定义为
当N=7,巴克码的前后数据符号全为零时,其自相关特性如图所示。由于巴克码在位移j=0时有尖锐的自相关特性,因此,接收端对收到的数字序列进行相关运算,便可确定帧和码字的起止位置。此外,维列码、诺曼-霍夫曼码也是具有良好性能的同步码。在卫星通信的时分多址系统中,采用具有良好自相关特性和低的互相关函数值的独特码作帧同步码。这种码为获得帧同步而增加的剩余度,并不能提高码元纠正加性差错的能力。
50年代末,S.W.戈洛姆等提出无逗号的码。如码长为n的任意两个码字A=a1a2a3...an和B=b1b2b3...bn,则
ajaj+1...anb1b2...bj-1 (j=2,3,...,n)
均不可能构成可用码字。因此,无逗号码仅是某一码集中一个小子集,虽然它具有自同步能力,但通常没有加性差错的纠正能力和不能提供足以译码的代数特性。60年代中期,E.J.韦尔登和R.C.博斯等提出了可同步的纠错码,如扩展的循环码,它是能纠正码元加性差错和码字失同步的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