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1,2-二(五溴苯基)乙烷
1)  1,2-di(pentabromophenyl)ethane
1,2-二(五溴苯基)乙烷
2)  1,1'-[1,2-Ethanediylbis(oxy)]bis[2,4,6-tribromobenzene]
1,2-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
3)  1,2-dibromo-1-phenylethane
1,2-二溴-1-苯乙烷
4)  1,1'-(1,2-Ethanediyl)bis-benzene
1,2-二苯基乙烷
5)  1,2-diphenoxyethane
1,2-二苯氧基乙烷
6)  1,2-dibromoethane
1,2-二溴乙烷
1.
The synthesis of 2-bromoethoxybenzene by the reaction of phenol and 1,2-dibromoethan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of tetrabutylammonium bromide was studied.
在四丁基溴化铵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以苯酚、1,2-二溴乙烷为原料合成2-溴乙氧基苯,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2.
The reaction of bis-imidazoline with 1,2-dibromoethane and potassium carbonate in acetonitrile provided monobromide salt with a yield of 78.
4%,在乙腈溶剂中,碳酸钾存在下,双咪唑啉和1,2-二溴乙烷进行扩环反应,得到环状中间体一溴盐,产率78。
3.
A series of 2,3-biarylimino-1,4-dithiacyclohexan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sufur- alkylation of N,N'-diaryldithiooxamide with 1,2-dibromoethane in the presence of bases.
以N,N'-二芳基二硫代草酰胺与1,2-二溴乙烷进行S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3-双芳基亚氨基-1,4-二硫杂环己烷,反应在4h内完成,产率52%~62%。
补充资料:五氯乙烷

国标编号 61557
CAS号 76-01-7
分子式 C2HCl5;Cl3CCHCl2
分子量 202.31

无色重质液体,有氯仿气味;蒸汽压0.47kPa(20℃);熔点 -46.6℃;沸点162.0℃;溶解性:不溶于水;密度 相对密度(水=1)1.67;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14(有毒品);主要用途: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给予特别注意。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作用,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并可引起肺、肝、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5035006mg/m3,2小时(大鼠吸入);小鼠吸入25g/m3×2小时,最低麻醉浓度;狗经口1.75g/kg,致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狗吸入1g/m3,8~9小时/天,3周,出现肝脏脂肪毒性和肾、肺损伤。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大肠杆菌25814umol/L。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仓鼠卵巢100mg/L。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可疑阳性,人类无可靠证据。

危险特性:可燃。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气体。极易挥发,在空气中发烟,遇水或水蒸气能产生热和有毒的腐蚀性烟雾。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色谱/质谱法《水和有害废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周文敏等编译
高效液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1976) 职业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0.1mg/m3
前苏联(1977) 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0.005mg/m3(一次值)
0.001mg/m3(日均值)
前苏联(1974) 饮用水中最高容许浓度 0.3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它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埸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子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生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