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女性主义文学
1)  feminist literature
女性主义文学
1.
The paper firstly looks back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feminist literature,the trend of feminist criticism arising in 1990s.
通过对九十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发展变化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走向的分析考察,阐述了对女性主义文学现状的看法。
2.
Her success provides beneficial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litera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此策略的成功实施为21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3.
The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of feminist literature a re all based on “social gender”.
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及其特点都是基于社会性别 ,从长远的斗争目标来看 ,女权主义要用“关怀”代替“平等”这个口号 ,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一种新的“女性写作”。
2)  feminism literature
女性主义文学
1.
The style of feminism literature writing shows us a new type of view and makes them popular.
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以激进的文学话语与自恋式的退守、自虐的抗争等表达方式来宣泄情感 ,感受世界 ,给人一种独特的全新的视角 ,使女性写作红遍文坛。
2.
Chinese feminism literature falls into an embarrassing dilemma, however: while feminism is voiced, feminism hegemony and body writing is hailed.
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在承袭与反叛的双重变奏中却形成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局面,即它一方面呐喊出了女权主义的声音,一方面又陷入崇尚女性霸权、躯体写作的尴尬境地。
3)  feminine literature
女性主义文学
1.
In today s feminine literatures,this traditional concept has been challenged,and males gradually retrogress from center to periphery in women s world.
在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中,这种传统观念遭到挑战,男性逐渐从女性世界的中心地位移居边缘。
2.
However, in her writings, the new expressive mode of feminine literature has not gained adequate recognition and affirmation 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criticism.
孙惠芬获奖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对于现代女性意识中残留的传统文化的阴暗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和批判,但其创作中全新的女性主义文学表达在文学批评界未能得到应有的认识和肯定。
4)  new feminism literature
新女性主义文学
1.
After 1960s ,the feminist movement in Taiwan has developed vigorously,and the new feminism literature creation in Taiwan flourished consequently,which explored how the women evaluated themselves correctly and how the women consummated themselves at the new period.
20世纪60年代以后,台湾的女权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台湾的新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也随之而兴盛。
5)  feminist stylistics
女性主义文体学
1.
critical Stylistics and feminist Stylistics.
批评文体学和女性主义文体学是语境文体学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
2.
Feminist Stylistics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gender into the classic stylistic studies,focuses on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the women images and sexism and gender stereotype in the stylistic analyses,challenges the conventional distortion of women\'s experience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and construct the multiple meanings and diversity of the textual analyses.
女性主义文体学把社会性别理念引入文体学研究,突出文体分析中对女性的丑化和歧视,以及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挑战文本阐释中对女性经验的遮蔽和扭曲,建构文本分析的丰富性和多意性。
6)  Western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1.
Combining Western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and Chinese women s specific gender situation in particular historical background,China s feminist literary and its criticism is a non-feminist movement and a "cultural criticism",and continues to establish and develop its own system of feminist criticism.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下“中西结合”,结合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中国女性的性别境遇而得到产生和发展,是一种非女权运动而产生的“文化批评”,不断建立并形成自己的女性主义批评体系,但由于上路时间短,仍有许多工作尚待完成。
补充资料: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女性书写已成为社会文明的一个文化符号

我们已经开始从文学中分出性别,并定义出“女性文学”这样的概念,开始看出文学性别的差异对文学与人生的影响。“差异”的概念来自于被认知物与记忆的对照,这种对照其实是对旧有的遗留的文学常识的反思。可以这样说,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这种差异的推进和认知中不断向前的。

中国百年文学中,大量女作家的涌现和大量妇女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文学关注,大量两性关系的乡村化都市化和欲望化的多重叙述和多元描写,女性从肉体哲学到灵魂鞭笞,从“拷红”到“审男”乃至于阿q与吴妈的原初欲念都一一在这种差异中显示着文学的诗学表达,显示着两性文学关系中的深度差异,正在成为文学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但是,从女性的词根出发,对之的文学定义其实是大有问题的,貌似尊重而将事关女性性别的文学,从创作到实践都与男性特别区分开来,谋求差异求得平衡以显示公允。看出差异是一种进步,而差异本身则是一种歧视。因之女性文学的定义也就问题丛生—这是长期以来学界的一个错误—是指作者性别,不涉其余?是指文学题材、女性意识?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文学史中并不鲜见这样的现象:一是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毫无二致,二是男性作家照样可以写出女性意味或女权主义的作品,如郁达夫、叶灵凤等;女性作家也不乏写出阳刚粗犷毫无女性意识的作品,如草明、刘真等革命作家。

(故“女性文学”更为准确的定义应是“女性书写”,这是社会开放和文学进步予女性的文学尊重,也是现代社会文明通过文学表述,窥视两性差异以走向和谐的理性补充。而把女性问题囿于女性作家性别视野之内,这恐怕不是女权主义的旨意。)

问题不在于由谁来书写,在男权时代,女性写作被当作反抗男权的证明,而在女权时代呢?作者的性别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在主张男女平等而又性别文明尚在消长的现代社会,女性书写才彰显出它独特的意义。也就是说,女性书写本身已然超越自身而成为一面旗帜,一面争取独立平等的旗帜,一个表明社会性别文明程度的文化符号。

女权运动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发展

法国革命唤醒了女性的觉悟,提出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问题。19世纪末,美国英国发生了争取妇女参政的运动,第一个目标就是争取选举权,然后是争取在教育、文化和工作上的平等。到上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一直在蓬勃发展。

1987年12月30日西班牙《终极日报》载文《世界女权运动》:“教育界已不再是男人的势力范围,进入大学的男女同学之间的比例逐渐趋于平衡,妇女已认识到受教育是寻求职业的必由之路。20年前主张性解放的妇女,现在发现自己成了男人满足欲望的工具。因此,她们甚至组织起来反对选美,认为这是对妇女的侮辱。在一系列问题上,需要做出明确判断。全世界的妇女都知道,她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然而目标是不会改变的,这就是男女平等。”

这种描述的基本轨迹至少表明了如下倾向,女权运动在多年挫折和反复之后,从开始时注重对自身以外的条件进取转向女性自身,包括对社会生活、家庭角色的体验,转向内心生活需要。这种转向,启示我们对以往女权运动做历史检讨和清理。女权运动,究其实是争取在社会生活同时在心理需求上与男性取均衡平等的权利。这种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男性被当作“物种之范”的质疑与反抗。男子在所有神话里被看作具有规范性,而女性则是这一规范的变异和离差。男子是主体,女子是他体。男性对女性的所有作为,其动机都在“收回”,而女性作为肋骨,所有的被动都在于“回归”。这就是男权理论的最古老注脚和男女关系的哲学解释。依照这种认知,假如把女性比做左撇子,则女性是生活在为右撇子创造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中男性代表着规范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