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生活质量法
1)  Life Quality Method
生活质量法
2)  quality of life ,QOL
生活质量法(水平)
3)  Life quality
生活质量
1.
Effects of behavior therapy upon mental patients′ life quality;
行为疗法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life quality of aged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of Urumqi city;
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3.
Clinic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n life quality improve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tomach cancer;
中医药治疗干预老年Ⅳ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4)  quality of life
生活质量
1.
Evaluation of surgical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er limb venous insufficiency;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手术疗效评价与术后生活质量调查
2.
Quality of life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the hospitalized women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类风湿关节炎住院妇女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
3.
Evalu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in remitted paranoid schizophrenia patients;
缓解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5)  QOL
生活质量
1.
Studying the QOL for the Residents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n Chongqing;
重庆三峡库区居民生活质量研究
2.
The results were assessed with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and WHO-QOL-100 for the pre and pos.
目的观察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
Methods: 102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were investigated by QOL questionnaire, comparing it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QOL.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寻找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方法。
6)  The quality of life
生活质量
1.
ShenMai injection enhance the gemcitabine treafment of elderly non-small clee lung cancer the quality of life analysis
参麦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生活质量分析
2.
The research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af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介入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
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ain influencing risk factors,and to provide evide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增进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补充资料:生活质量法
      通过直观途径对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生活的质量进行预测和评价的方法。生活质量这一概念最早是在J.加尔布雷斯写的《富裕社会》(1958)一书中提出的。60年代中期有些美国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在工业化社会中,经济增长不一定就意味着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的含意要比经济问题丰富得多,他们把经济价值以外的其他价值统称为文化价值,并主张用一个综合价值指标来表示生活质量的高低,这个综合指标既包括经济价值又包括文化价值。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R.鲍尔教授为首的一个小组出版了《社会指标》文集,由此而形成社会指标运动。这一运动一开始就和生活质量概念密切相关。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意味着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和自然等各种条件的普遍改善。生活质量的计量工作,除了要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外,还要有一系列的计算模型。
  
  在同一社会里,不同人对各种事物有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法的实质就是研究当社会发生某种变化时,持各种价值观的人对生活质量看法的总评价。例如,假设持有价值观P、Q或R的人分别为15、10和5人,根据某种动机他们分别想要进行X、Y、Z活动,然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活动 Y受到限制。假定社会条件发生了某种变化,活动Y受到鼓励,而活动X却受到限制。对于这种?浠?,持有价值观P的人将会感到生活质量下降,而持有价值观Q的人则感到生活质量提高。持价值观 R的人对此变化持无所谓态度。如果把持各种价值观的人数作为对社会变化的评价分,结果可得到由于上述变化引起整个社会生活质量下降5分的结论。这种方法首先把各种人的价值观分类,并进一步求出持各种价值观的人的数量,然后就能定量计算出某种社会变化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对于这种方法来说,如何将众多的价值观归并分类是一个关键问题。已有许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对此作了大量研究。
  
  70年代中期,国际上有人提出一种感觉指标模型。他们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感觉分为从完全满意到完全不满意等若干等级,并通过发调查表和交谈来收集人们对生活质量所作的不同评价,然后汇编成图表,作出综合性评价。此外,还有一种非感觉指标模型,即感觉之外的客观的物质指标。一般认为把这两种模型结合使用更有应用价值。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对生活质量的研究需要与未来学和技术评价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书目
   J.加尔布雷斯著:《经济学和公共目标》,商务印书馆,北京,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