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General Building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North Campus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科技综合楼
3) Academic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4) the Life Sciences Building in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楼
5) Technology Building of Shenzhen University
深圳大学科技楼
补充资料:中山大学图书馆
位于广州市。是在原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和私立岭南大学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24年孙中山创办广东大学,由广东高等师范、法科大学、农业专门学校和公医学校合并而成。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中山大学。图书馆前身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广东高等师范的前身)藏书楼。杜定友曾长期担任该馆馆长。岭南大学图书馆亦成立于1906年,谭卓桓、何多源、陆华琛先后主持过馆务。该馆藏书颇丰,馆藏理科期刊种数,抗日战争前居全国各大学图书馆之首。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随校内迁云南、粤北等地,图书资料损失严重。岭南大学图书馆则损失较少,十有九存。1952~1953年,主要以原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两校的文、理学院为基础成立新的中山大学,图书馆藏书相应调整,原两馆的工、农、医、师范、法律等学科藏书随有关学院调出,亦有少量文、理书刊调入。1953年底新的中山大学图书馆藏书总量为69万册。
到1990年底馆藏251.4万册 (件),其中,中文书刊183.9万册,外文书刊67.5万册;订购中文现刊2587种;外文现刊2379种。馆藏古籍25300种,近30万册,其中,善本2307种25421册,其中明刻本多且精,岭南地方文献亦有不少。华南地区出版的主要报刊,自清末迄今均有收藏,如中共早期刊物《共产党》(1920~1921)、《向导》(1922~1927)、《前锋》(1923)以及大革命时期在广州出版的《政治周报》、 《人民周报》、 《中国农民》、《中国工人》、《少年先锋》等。西文期刊中,藏有1832年创刊号至1939年的德国《李比希化学年志》、1864年创刊号至1944年的英国《动物学记录》以及美国人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英文报刊《中国丛报》(从1832年创刊,到1851年休刊,共20年全套)。与本校专业设置有关的学科文献大致配套,其中尤以社会科学总论、哲学、中国各体文学、中国古文字学、中国近现代历史、东南亚历史、政治法律、生物科学(昆虫学)、数理化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文献资料较齐全。
新馆舍于1982年落成,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设有各种阅览室15个,阅览座位1500席。还设有古籍善本、珍贵报刊、中山大学校史研究、鲁迅研究、陈寅恪教授学术思想研究等专室。除外借、阅览、文献检索、参考咨询、情报服务外,还提供静电复制、缩微摄制、缩微阅读、视听和国际联机检索服务。开始应用计算机管理业务。1990年度固定读者19376人,文献外借 698132册次,解答咨询2805条,专题情报提供48个课题,阅览室每周开放82小时。同欧美、日本、澳洲37个国家和香港地区的92所大学、学术机构,同国内444个单位建立了书刊交换关系,1990年通过交换、受赠的文献9748册(件)。
该馆设有馆长办公室、中文采编部、外文采编部、典藏流通部、参考阅览部、期刊部、古籍部、技术服务部和情报中心等。工作人员155人(1990),其中高级职称者15人。
到1990年底馆藏251.4万册 (件),其中,中文书刊183.9万册,外文书刊67.5万册;订购中文现刊2587种;外文现刊2379种。馆藏古籍25300种,近30万册,其中,善本2307种25421册,其中明刻本多且精,岭南地方文献亦有不少。华南地区出版的主要报刊,自清末迄今均有收藏,如中共早期刊物《共产党》(1920~1921)、《向导》(1922~1927)、《前锋》(1923)以及大革命时期在广州出版的《政治周报》、 《人民周报》、 《中国农民》、《中国工人》、《少年先锋》等。西文期刊中,藏有1832年创刊号至1939年的德国《李比希化学年志》、1864年创刊号至1944年的英国《动物学记录》以及美国人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英文报刊《中国丛报》(从1832年创刊,到1851年休刊,共20年全套)。与本校专业设置有关的学科文献大致配套,其中尤以社会科学总论、哲学、中国各体文学、中国古文字学、中国近现代历史、东南亚历史、政治法律、生物科学(昆虫学)、数理化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文献资料较齐全。
新馆舍于1982年落成,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设有各种阅览室15个,阅览座位1500席。还设有古籍善本、珍贵报刊、中山大学校史研究、鲁迅研究、陈寅恪教授学术思想研究等专室。除外借、阅览、文献检索、参考咨询、情报服务外,还提供静电复制、缩微摄制、缩微阅读、视听和国际联机检索服务。开始应用计算机管理业务。1990年度固定读者19376人,文献外借 698132册次,解答咨询2805条,专题情报提供48个课题,阅览室每周开放82小时。同欧美、日本、澳洲37个国家和香港地区的92所大学、学术机构,同国内444个单位建立了书刊交换关系,1990年通过交换、受赠的文献9748册(件)。
该馆设有馆长办公室、中文采编部、外文采编部、典藏流通部、参考阅览部、期刊部、古籍部、技术服务部和情报中心等。工作人员155人(1990),其中高级职称者15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