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姚江引水
1)  water draught from Yaojiang River
姚江引水
1.
Emergency project of water draught from Yaojiang River is raised and its possibility is considered.
慈溪市水资源属于“资源型缺水”,为解决城乡用水矛盾突出,通过分析慈溪市水资源现状,查明姚江引水的建设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慈溪市姚江引水应急工程的重要性。
2)  Yaojiang river
姚江
3)  river water diversion
引江调水
4)  West River water diversion
西江引水
5)  Yujiang water diversion
郁江引水
1.
Construct Yujiang water diversion project,improve water environment of Yulin City proper;
建设郁江引水工程 改善玉林市城区水环境
6)  Yangtze River diversion works
长江引水
补充资料:姚江学派

【姚江学派】明王守仁创立心学。因其出生余姚姚江之滨,又因初学者多为邑中之士,因而称为“姚江学派”,又王守仁号“阳明”,又称“阳明学派”。简称“心学”。学派主旨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就是认为事物之理取决于吾心之理。“吾心”宇宙万物的本源,心是宇宙之天渊。这是王守仁继承陆象山之学而加以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与朱熹学说的“论先后,知为先”这一说相颉顽。王守仁的“致良知”是他的哲学核心,认为“良知”是“人先天具有”,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人入井,自然知恻隐。“致良知”即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要求每人通过反求内心,消绝人欲修养方法,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王守仁的良知并非知识的标准,而是判断善恶、道德的标准。即以“致良知”为认识和实行封建道德途径达到道德修养的目的。王学以反传统面目,冲击着当时被封建统治者定于一尊的程朱理学,给僵化的思想界注入活力,对后来明清启蒙思想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王学后来分为七派,余姚子弟徐爱、钱德洪、孙应奎、闻人诠等属“浙中派”。

【浙东史学派】简称浙东学派,为区别南宋浙东学派,也称清代浙东学派。学派理论奠基人和创始人是余姚黄宗羲,其他主要人物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黄宗炎、黄宗含、黄百家、章学诚、邵晋涵均为浙籍人士。他们一般主治学先穷经而求证于史,并提出“六经皆史”等命题,倡导一种研究史料,而通经致用的风气。

【汝湖初等农业学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5)正月,余姚士绅谢宝书等集资13040元,于泗门汝仇湖畔,购民房修校舍创设汝湖初等农业学堂,设蚕业科,招收学生44人。至民国元年(1912)改名为“余姚县立乙种农业学校”,当时已毕业2班。“汝湖初等学堂”办学方针为注重科学,发展实业。先设蚕桑科,辟蚕房三间,重视教学实验。教材多为自编,如《栽桑法》、《养蚕学讲义》、《新中华农业大意》等,并出资派教师至日本大阪农校深造,以提高师资质量。我国早期革命家杨贤江、著名农业学家沈宗瀚为当时学校学生。1913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对该校极为重视,亲撰《余姚汝湖乙种农学校记》对谢宝书等提倡实业、集资创办农校,大为赞誉。民国16年(1927)改为县立第二小学。

【余姚中学】在余姚镇武胜门西舜水桥南堍。是余姚市最负盛名的学府,是浙江省重点中学之一。前身是余姚私立实获初级中学,创建于1935年秋。以后由私立改为公办,由初级中学发展为完全中学,两度迁移校舍。十次更易校名,历经风雨沧桑。至1995年已培养初高中学生25000多人,遍布全国各地,在社会主义建设岗位上各自施展才华,作出奉献。其中不少学生经过继续深造、锻炼,成为专家学者、军事将才、外交使者、政府官员、企业明星、劳动模范、行家能手,成绩卓著,造福社会。余姚中学现有高中24个班级,1272名学生,115名教职员工。校园有地70亩(1995年),建筑面积达19000余平方米,有新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行政楼、健身房以及师生宿舍、食堂等。运动场占地30亩,田径、球类等设施完全。最近十年间,又新置教学设备有:电子计算机房全套计24台计算机,语音实验室64座设备一套,电脑打字机一套,校长自动办公系统一套等。

余姚中学素以严于治校,重视教学著称。现已形成“爱国、求实、进取”的良好校风。

【姚江书院】明崇祯十二年(1639),余姚人沈国模、管宗圣、史考咸讲学于半霖,因建义学,祀先贤王阳明,名姚江书院。清康熙八年(1669)韩孔当主院事,严立规约,弟子七十余人。三十三年邵廷采继之。四十一年迁南城声角苑(今花园桥)。姚江书院重自由讲学之风,弘扬王阳明“致良知”学说为“姚江学派”活动中心之一。书院组织严密,规章制度完备,月有会,会有讲。强调“进德修业”,力求言行一致,反对“趋炎附势、把持乡曲”。院规六条:一,阐致知之蕴,为学须精切探求,阐明“致良知”深义,躬行实践;二,“合证人之旨”,立诚为首,为学不能有半点虚假;三,“申鹿洞之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四,“加敏求之功”,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乘不拔之志”,要严于操守,持之有恒;六,“究当世之务”,要关心社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