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不确定性厌恶
1)  uncertainty aversion
不确定性厌恶
2)  degree of uncertainty aversion
不确定性厌恶度
1.
When decision- maker is uncertainty- aversion,how does updating his beliefs influence the degree of uncertainty aversion?This paper gives the answer.
讨论了当决策者对不确定性具有厌恶的倾向时模糊信念的修正递推对不确定性厌恶度的影响 。
3)  To heave the gorge
不胜厌恶
4)  uncertain [英][ʌn'sɜ:tn]  [美][ʌn'sɝtṇ]
不确定性
1.
Eliminate the uncertain factor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going concern;
消除不确定性因素,提高持续经营能力
2.
The fluency of uncertainty on the currency stabilization;
不确定性对通货稳定的影响
3.
Research on Volatile and Uncertain Strategic Environment of Langxue Flour Company;
基于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廊雪面粉公司战略环境研究
5)  indeterminacy [英][,indi'tə:minəsi]  [美][,ɪndɪ'tɝmɪnəsɪ]
不确定性
1.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Indeterminacy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Highway Network Planning;
公路网规划环评不确定性的初步探讨
2.
Research on indeterminacy of rockfill test result;
论堆石料力学试验中的不确定性
3.
International goods trade and indeterminacy in a Ramsey growth model;
国际商品贸易和Ramsey增长模型中的不确定性
6)  uncertainties [英][ʌn'sə:tnti]  [美][ʌn'sɝtṇtɪ]
不确定性
1.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for the Attitude of Flying Vehicle with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飞行器的变结构姿态控制
2.
Robust decentralized dissipative control for nonlinear interconnected system with uncertainties;
含有不确定性的非线性互联系统的鲁棒分散耗散控制
3.
On Uncertainties to On-bottom Stability Design of Submarine Pipelines;
海底管道稳定性设计的不确定性
补充资料:《厌恶》

《厌恶》

是萨特的成名作,也是法国当代文学中划时代的作品。萨特认为,“从纯粹文学的角度来看,《厌恶》是我最好的作品”。小说通过主人公洛根丁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表明了作者的存在主义观点。主人公是个年已30仍未成婚的知识分子,因对飘零生活感到厌倦而返回故里,来到布维勒城,住在一个旅馆里。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着手撰写18世纪法国阴谋家德·洛勒旁侯爵传记。但没过几天,他就觉得一切都令人恶心,因而离开该城前往巴黎。

在萨特看来,人与其周围的一切总是脱节,相互之间既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毫无意义;人和事物的存在,只是存在着,彼此相逢相迎却不能沟通,既无规律可循,也没有因果关系;人生是荒诞的。但是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眼前浮动的一切,就会在你的心里翻腾,令你感到不适,于是就想呕吐、恶心。洛根丁对周围生活产生厌恶,正是作者这一思想的体现。他忙于钻图书馆,查阅资料,疲惫不堪。他发现自己过去确实喜欢过这个人物,但现在只是对这本书感兴趣。最后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他想,既然自己都把握不了自己,又怎能去掌握别人的生活,给他人作传?他每日把发生的事情记下来,不放过任何线索和细节,如街道、人群、咖啡店、公园、大便纸、扑克牌、啤酒杯、各种人的脸等。所有这些事物,既不重要,相互之间也毫无联系。而他自己反而在记录过程中,情绪发生变化,产生了厌恶感。他逐渐地意识到,任何事情都是不可理解和没有意义,生活是荒诞的,“存在就是虚无”。

作者认为,《厌恶》的核心是“孤独”。作品中也多次出现“孤独”一词。从某种程度上说,主人公“厌恶”的根源就来自于“孤独”。他不满小市民的麻木、庸俗和虚伪,更看不惯资产阶级的凶狠和贪婪。他揶揄、嘲讽小市民根本不懂生活真正的意义,一切行动都只不过在消磨时间。那个宣称自己是人道主义的学者,只知道按图书目录卡的字母顺序读书,真是愚蠢而又怪僻。可自己又怎么样呢?整天忙忙碌碌,不知在干些什么。在无聊中,他与自己并不喜欢的旅店老板娘鬼混,却得知老板娘每天要换一个男人。他希望在情人安妮那里得到安慰和理解,但发现她已变成一个心灰意冷的粗笨女人。他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命运难以把握,感到更加恶心。主人公正是从这种陌生感和孤独感中,体会到现实的荒诞。

《厌恶》酝酿的年代,正是西方世界社会处于动荡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刚刚过去,新的战争危机又将来临。席卷西方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陷入更大的混乱。一些人认为“上帝已死”,失去了信仰的依靠,但又找不到正确道路。希特勒上台时,萨特正好在德国研究哲学,目睹纳粹分子的战争狂热和对民主力量的迫害,使他对人们的焦虑、不安、孤独的情绪有了更为深切的了解。这部作品面对的正是这种不合理、丑恶、虚妄和荒诞的社会现实。小说中既有作者对现实的感受与思考,也包含着他对现实的否定和反抗意识。但在作品中,作者没有让自己的主人公在孤独和厌恶中消沉下去,而是给他安排了新的生活:主人公打算撰写另一部书,他完成了从“自为存在”到“自在存在”的超越。

小说用日记体写成,以“我”的思想活动和对人生的看法构成全书内容。虽然没有动人的情节,也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却层次分明。从他对生活意义感到困惑,个别事物令自己“恶心”,到逐渐扩大,以致包围自己,到最后忽然醒悟,决定尝试拯救自己。线索的发展十分清晰。全书的思想和描述浑然一体,有真实细致的生活细节的再现,也有主人公哲理性的内省过程和心理感受。小说语言朴实、辛辣。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