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年资本成本率
1)  annual capital cost interest rate
年资本成本率
2)  capital cost ratio
资本成本率
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calculating problem of EVA quotas, on the basis of surveying the EVA historical data of some listed companies of telegram and computer, builds econometrics model and draws an conclusion that EVA per share is correlated to earnings per share (EPS) and capital cost ratio.
本文旨在透过EVA指标在计算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部分电信与计算机类上市公司EVA历史数据的调查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得到每股EVA是与每股收益以及资本成本率成本相关的结论 ,并利用模型估算每股EVA ,解决EVA的实际估算问题。
3)  capital of cost rate
资金成本率
1.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income and risk of real estate portfolios by using the single-index,wodel and capital of cost rate formula,Then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and investing principle of real estate,the paper establishes a goal program model in real estate investment of bundling business.
根据房地产投资的特征与投资目标,利用成熟的单指数模型,资金成本率公式,建立了减少风险危害,保证投资有效的房地产投资项目组合的目标规划模型。
4)  Rate of cost raised fundraising
筹资成本率
5)  capital cost
资本成本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cost and capital structure in Chinese listed corporation;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实证分析
2.
The Financing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Based on Capital Cost;
资本成本视角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解析
3.
The Capital Cost Restraint of our Country Lacks Scout Source and Perfect Conception;
我国资本成本约束性缺乏探源及完善构想
6)  cost of capital
资本成本
1.
Research on the Cost of Capital for Insurance Companies in China;
我国保险公司资本成本问题分析
2.
Confusion between cost of capital and cost of financing and its harm;
论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及危害
3.
The Study on the Root Reasons for the Function Defects of Chinese Capital Market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Cost of Capital;
论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缺陷的深层次原因——基于资本成本的分析
补充资料:《资本论(1863~1865年草稿)》
      K.马克思于1863年 8月至1865年底所写的《资本论》草稿。亦称《经济学手稿(1863~1865)》。现被称为《资本论》的第三部草稿。但也有人认为马克思的这个草稿,只包括《资本论》第三卷草稿。
  
  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把自己的经济学著作命名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并先后于1857~1858年,1861~1863年间写了两部草稿(见《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经济学手稿(1861~1863)》)。1862年末至1863年初,他决定把书名改为《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并重新设计了全书的理论结构。1863年8月,马克思开始按新的设想写作《资本论》,到1865年底完成了这部包括一至三册(后来称为卷)的草稿。
  
  第Ⅰ册《资本的生产过程》  共六章。原稿据说大部分都遗失了,保存下来的只有一章,即《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第六章原是作为第Ⅰ册的最末一章写的,在内容上,既是第Ⅰ册的总结,又是向第Ⅱ册过渡的准备。这一章主要分析了三个问题:①作为资本产物的商品同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前提的商品的区别。开始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商品是出发点。当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之后,商品成为资本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作为资本前提的商品只是一个具有一定量价值的商品,而作为资本产物的商品则不同。首先,它的价值已经包含着物化了的有偿劳动和无偿劳动两个部分;其次,作为资本产物的商品已不是单个商品,而是一个商品量,这个商品量既包含预付资本的价值又包含剩余价值;第三,作为资本产物的商品实际上已经是资本的一种存在形式,即商品资本。②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本册的前五章考察了资本的生产过程。而第六章,则进一步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区别于简单商品生产的最本质的规定性。马克思分析了处在资本生产过程内部的商品同简单商品的区别、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从属向实际从属的过渡、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③资本主义生产既是物质条件的再生产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时,没有采用这一章。
  
  第Ⅱ册《资本的流通过程》  本册共三章,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资本流通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第一章《资本流通》和第二章《资本周转》,分析了资本的循环和资本的周转;第三章《流通和再生产》,分析了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论述了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并详细地考察了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在研究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时,马克思假定劳动生产率不发生变化,因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模决定于预付资本的数量,产品的价值量、使用价值量同新加劳动量成比例增加。但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规模并不完全决定于预付资本的数量。马克思研究了在不增加预付资本数量的条件下,对物质资料再生产规模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可变因素,其中主要有:固定资本的利用,劳动力的使用,科学技术水平和自然资源的开发。
  
  这一册草稿是《资本论》第二卷草稿中的头一份草稿,还带有片断性质,因而恩格斯在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二卷时没有采用这一草稿。
  
  第Ⅲ册《资本总过程的各种形式》  马克思在写作《经济学手稿(1861~1863)》的过程中,已经建立起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地租理论,并对商业资本、货币资本等资本形式作了深刻分析,但那时是以同前人论战的形式,或专题研究的形式论述这些问题的。
  
  在第Ⅲ册草稿中,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这些理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说明了资本运动作为总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第Ⅲ册草稿是《资本论》第三卷的唯一草稿,经恩格斯整理编辑,于1894年出版。
  
  《资本论(1863~1865年草稿)》的完成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已经成熟的标志。至此,《资本论》的四卷草稿均已写成(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草稿于1862年写成),马克思创立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全部基本理论都已确立起来。正是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润色和誊写,《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 9月问世。
  
  马克思这份草稿的第Ⅰ册第六章和其他各章的一些散页以及第Ⅱ册,由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翻译,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 2版第49卷。第Ⅲ册的原稿尚未公布。
  
  

参考书目
   恩格斯:《资本论》第二卷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恩格斯:《资本论》第三卷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