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壳纲(Bivalvia) 具有两瓣贝壳,足呈斧状的软体动物。又称瓣鳃纲(Lamellibranchia)或斧足纲(Pelecypoda)。全部水生,多数海产,少数生活于淡水或寄生。全世界现存约15000种,如河蚌、牡蛎、贻贝、船蛆等。 体常侧扁,左右对称。头部退,无眼和触角等感觉器官,口中无齿舌。足一般呈斧状,插入水底泥土中,移动缓慢。 贝壳分左右两片,其背侧以韧带连接。韧带能使贝壳张开。 外套膜也分左右两片,其边缘与壳紧贴,膜内即为外套腔。两外套膜边缘在身体后方成为入水管和出水管,是水流入和流出外套的通路。 肾脏一对,一端开口于围心腔,另一端开口于外套腔内。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节、脏神经节和足神经节构成。感觉器官很不发达。大多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一般在外界水中或外套腔中受精。发育大多经过自由生活的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从热带至南北极,淡水和海水均有分布。大多数瓣鳃类潜入水底泥沙中生活,它们的足和水管都比较发达,淡水中如河蚌生活于水流缓慢的涨沙水底。三角帆蚌栖于水质清澈的泥沙底。楔蚌生活于水流湍急的污泥底。海产的船蛆可凿木穴居,有些种类还可寄生和共生于棘皮动物体上。 重要种类有: ①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壳面黄褐色。珍珠层乳白色或肉红色,有珍珠光泽。雌雄异体。4-8月繁殖,产卵约20万粒。杂食性,吃轮虫、硅藻等浮游生物。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湖泊、河流中。可产优质珍珠或药用,也用其贝壳制螺钿、镶嵌等。 ②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壳面黄绿色至黑褐色。有珍珠光泽。雌雄异体。分布全国各地。珍珠生长速度较快,为淡水育珠的良种。 ③珍珠贝(Pteria margaritifera):生活于潮间带下部浅海,利用足丝附着在岩石或珊瑚礁上。分布广东、海南省、西沙群岛等海域。盛产珍珠,药用可作清凉解毒剂。 ④船蛆(Teredo navalis):分布于中国沿海。严重危害港口建筑及船只。 毛蚶、贻贝等许多种类可供食用。珍珠为著名装饰品,又可入药。贝壳可制贝雕、镶嵌雕绘各种艺术品,还可用饲料和烧制石灰。贝类的肉也是鱼类和禽、畜的良好饲料,小型贝类如蓝哈、短齿哈等可作农田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