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zero steady-state error compensation
零稳态误差补偿
2) zero steady-state error
零稳态误差
1.
A novel grid-connected inverter system with zero steady-state error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设计了一种具有零稳态误差的并网逆变器系统,系统控制器由比例调节器P和谐振调节器R组成。
2.
Two novel P+resonant control strategies for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are presented in the paper, which can achieve zero steady-state error of output current.
介绍两种新型PR(P+Resonant)控制策略,实现了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零稳态误差。
3.
Unified fixed point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UFP-CT),and a novel zero steady-state error current control method for active power filter(APF) based on UFP-CT were proposed.
提出一种统一定点坐标变换和基于该变换的有源电力滤波器零稳态误差电流控制方法。
3) compensator zero error
补偿器零点误差
4) error dynamic compensation
误差动态补偿
6) compensation of attitude error
姿态误差补偿
补充资料:稳态误差
自动控制系统在稳态下的控制精度的度量。控制系统的输出响应在过渡过程结束后的变化形态称为稳态。稳态误差为期望的稳态输出量与实际的稳态输出量之差。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越小说明控制精度越高。因此稳态误差常作为衡量控制系统性能好坏的一项指标。控制系统设计的课题之一,就是要在兼顾其他性能指标的情况下,使稳态误差尽可能小或者小于某个容许的限制值。
稳态误差的分类 稳态误差按照产生的原因分为原理性误差和实际性误差两类。
① 原理性误差 为了跟踪输出量的期望值和由于外扰动作用的存在,控制系统在原理上必然存在的一类稳态误差。当原理性稳态误差为零时,控制系统称为无静差系统,否则称为有静差系统。原理性稳态误差能否消除,取决于系统的组成中是否包含积分环节(见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通常,伺服系统为无静差系统,而自动调节系统为有静差系统。对于无静差系统,无静差性是相对于某种特定形式的输入信号或扰动作用而言的。一个控制系统对于单位阶跃函数(见拉普拉斯变换)的输入信号或扰动作用是无静差的,并不表示它对单位斜坡函数的输入或扰扰动也是无静差的。对于同时有输入r(t)和扰动n(t)作用的控制系统(见图),在系统为渐近稳定(见稳定性)的前提下,原理性误差ess规定为t→∞时控制误差e(t)的值。ess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输入信号引起的稳态误差 esr,另一部分是由扰动作用引起的稳态误差esn,即ess=esr+esn。用G1(s)、G2(s)、H(s)分别表示系统各部分的传递函数,并令G(s)=G1(s)G2(s)为系统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则系统稳态误差与系统传递函数间的关系为
其中R(s)和N(s)分别是输入r(t)和扰动n(t)的拉普拉斯变换,s为复数自变量。
② 实际性误差 系统的组成部件中的不完善因素(如摩擦、间隙、不灵敏区等)所造成的稳态误差。这种误差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只能通过选用高精度的部件,提高系统的增益值等途径减小。
系统的结构类型 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常常按系统组成中所包含的积分环节的个数对系统进行分类,这对研究不同典型输入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是很方便的。系统前馈通道中不包含积分环节时称为0型系统,包含一个积分环节时称为Ⅰ型系统,包含两个积分环节时称为Ⅱ型系统。高于Ⅱ型的系统一般没有实际意义,这种结构的控制系统很难具有满意的过渡过程性能,在工程上几乎不采用。表1为各型控制系统在三种典型输入信号(单位阶跃函数1(t)、单位斜坡函数t、单位加速度函数t2)作用下的稳态误差ess,其中K 表示系统的开环增益。
静态误差系数 在控制系统的分析中,通常采用静态误差系数作为衡量系统稳态性能的一种品质指标,静态误差系数能表征系统所具有的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的能力。静态误差系数越大,系统的稳态误差就越小;当静态误差系数为∞时,系统没有稳态误差。静态误差系数包括位置误差系数Kp、速度误差系数Kv、加速度误差系数Ka。
用G(s)H(s)表示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则三种误差系数与G(s)H(s)的关系为
Kp=[G(s)H(s)]S=0
Kv=[sG(s)H(s)]S=0
Ka=[G2(s)H(s)]S=0
表2为各型控制系统的静态误差系数值。表3为三种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稳态误差和静态误差系数间的关系,其中K 为系统的开环增益。
参考书目
本杰明、C.郭著,张一中译:《自动控制系统》,水利电力出版社,北京,1983。(Benjamin C.Kuo,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s,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 New York,1975.)
稳态误差的分类 稳态误差按照产生的原因分为原理性误差和实际性误差两类。
① 原理性误差 为了跟踪输出量的期望值和由于外扰动作用的存在,控制系统在原理上必然存在的一类稳态误差。当原理性稳态误差为零时,控制系统称为无静差系统,否则称为有静差系统。原理性稳态误差能否消除,取决于系统的组成中是否包含积分环节(见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通常,伺服系统为无静差系统,而自动调节系统为有静差系统。对于无静差系统,无静差性是相对于某种特定形式的输入信号或扰动作用而言的。一个控制系统对于单位阶跃函数(见拉普拉斯变换)的输入信号或扰动作用是无静差的,并不表示它对单位斜坡函数的输入或扰扰动也是无静差的。对于同时有输入r(t)和扰动n(t)作用的控制系统(见图),在系统为渐近稳定(见稳定性)的前提下,原理性误差ess规定为t→∞时控制误差e(t)的值。ess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输入信号引起的稳态误差 esr,另一部分是由扰动作用引起的稳态误差esn,即ess=esr+esn。用G1(s)、G2(s)、H(s)分别表示系统各部分的传递函数,并令G(s)=G1(s)G2(s)为系统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则系统稳态误差与系统传递函数间的关系为
其中R(s)和N(s)分别是输入r(t)和扰动n(t)的拉普拉斯变换,s为复数自变量。
② 实际性误差 系统的组成部件中的不完善因素(如摩擦、间隙、不灵敏区等)所造成的稳态误差。这种误差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只能通过选用高精度的部件,提高系统的增益值等途径减小。
系统的结构类型 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常常按系统组成中所包含的积分环节的个数对系统进行分类,这对研究不同典型输入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是很方便的。系统前馈通道中不包含积分环节时称为0型系统,包含一个积分环节时称为Ⅰ型系统,包含两个积分环节时称为Ⅱ型系统。高于Ⅱ型的系统一般没有实际意义,这种结构的控制系统很难具有满意的过渡过程性能,在工程上几乎不采用。表1为各型控制系统在三种典型输入信号(单位阶跃函数1(t)、单位斜坡函数t、单位加速度函数t2)作用下的稳态误差ess,其中K 表示系统的开环增益。
静态误差系数 在控制系统的分析中,通常采用静态误差系数作为衡量系统稳态性能的一种品质指标,静态误差系数能表征系统所具有的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的能力。静态误差系数越大,系统的稳态误差就越小;当静态误差系数为∞时,系统没有稳态误差。静态误差系数包括位置误差系数Kp、速度误差系数Kv、加速度误差系数Ka。
用G(s)H(s)表示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则三种误差系数与G(s)H(s)的关系为
Kp=[G(s)H(s)]S=0
Kv=[sG(s)H(s)]S=0
Ka=[G2(s)H(s)]S=0
表2为各型控制系统的静态误差系数值。表3为三种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稳态误差和静态误差系数间的关系,其中K 为系统的开环增益。
参考书目
本杰明、C.郭著,张一中译:《自动控制系统》,水利电力出版社,北京,1983。(Benjamin C.Kuo,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s,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 New York,197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