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ill slope debris flow
山坡泥石流
1.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site with hill slope debris flow;
山坡泥石流场地易损性评价
2.
The preliminarily discussion of site-specific vulnerability of hill slope debris flow was made and the assessment method and formula were given.
鉴于山坡泥石流的危险性主要表现为冲击破坏作用,运用能量守恒原理,将泥石流场地危险性评价公式改进为“危险度=能量×频率”。
2) debris flow on slopes
山坡型泥石流
3) slope debris flow
坡面泥石流
1.
Taking the Beibei of Chongqing City as an example,the paper analyzes the self-organization criticality of solid loose materials,and the criticality of geomorphology and rainfall while slope debris flow occurs.
坡面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
2.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general characters of slope debris flow triggered by landslides or collapses , the authors apply the debris flow of 1995 in Wuming gully as a model, which occurs a time in a hundred years.
在分析崩滑坡面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其峰值流速流量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以康定雅拉河无名沟 1 995年的百年一遇泥石流为研究示范 ,在了解该流域的基本特征 ,分析该次泥石流的形成、容重、颗粒组成等基本特性的基础上 ,用弯道超高的理论和用古乡沟泥石流建立的流速计算公式 ,计算测量断面的流速及泥石流峰值流速沿程变化。
3.
The possibility of slope debris flow occurrence is the difficulty area and importance area ofgeography.
本文在对重庆市北碚区坡面泥石流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着手,重点分析了研究区坡面泥石流形成的降雨条件。
4) debris flow on slope
坡面泥石流
1.
Based on dynamic geomorphology,general developing model for debris flow on slope was put for- ward.
运用动力地貌学方法提出了坡面泥石流演化模式;从几何相似、模型土体和降水装置三方面构建了坡面泥石流半定量-定性物理试验模型,拟定了模型试验过程,降雨历时140~300min,其中第0~70min属于前期降雨阶段,降雨速度控制在1。
5)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滑坡泥石流
1.
Meanwhile, Lanzhou is one of the cities that severely threatened by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同时兰州又是在中国各大城市中,滑坡泥石流频发率较高,受危害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2.
The correlation among rainfall,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is revealed with the moisture content distribution changed.
通过大型人工降雨滑坡泥石流试验和小型模型试验,对试验现象进行观测和含水量监测,研究暴雨条件下发生的坡面侵蚀、崩滑现象和由此引发滑坡,滑坡土体转化成泥石流的全过程,揭示了蒋家沟流域特殊环境下的暴雨、滑坡、泥石流共生关系。
6) Mud-rock flow and landslip
泥石流滑坡
1.
Mud-rock flow and landslip often happen on the east side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the severe precipita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mud-rock flow and landslip events.
青藏高原东部是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多发区, 强降水是产生泥石流滑坡灾害的主要原因。
补充资料:冰川泥石流
发育在现代冰川和积雪边缘地带,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洪水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常发生在增温与融水集中的夏、秋季节,晴、阴、雨天均可产生。与暴雨泥石流相比,冰川泥石流具有规模大、流动时间长等特征。世界上有10多个国家遭受冰川泥石流灾害,有的国家开展了防治研究。
形成条件 较陡的地形,大量的冰碛、冰水沉积物和充沛的水量是形成冰川泥石流的主要条件。如中国西藏东南部古乡冰川谷中贮有4亿立方米的冰碛,上部冰川和积雪区突然增加的消融水或冰湖溃决水,居高临下地冲蚀冰碛,形成1953年特大的古乡泥石流。据观测,触发泥石流的冰川融水比平时水量要大4~5倍,冰湖溃决水量常达100~1000万立方米。
类型 按引起冰川泥石流的水源划分:①冰雪融水型泥石流。由于急剧增温,冰川、积雪强烈消融洪水冲蚀冰碛物所形成,此类泥石流分布较普遍。②冰雪融水与降雨混合型泥石流。由降雨促进冰雪融化或直接供水所形成,在海洋性冰川和亚大陆性冰川区常见。③冰、雪崩消融型泥石流。由地震等引起的雪崩或冰崩消融所酿成。如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使26条冰川同时发生大规模冰崩泥石流,最大的泥石流总量达250万立方米。④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由冰川湖水量突增,或冰川末端冰内、冰下排水系统疏通以及冰崩落入导致溃决而产生。
按泥石流体的物理性质划分:①粘性泥石流,容重达1.8~2.3吨/米3,粘度大于3泊,呈十分粘稠的泥石流体。②稀性泥石流,容重1.4~1.8吨/米3,粘度小于3泊,具有紊流特征。
分布 主要分布在急剧消退的现代冰川区。如苏联高加索山和外伊犁山,美国太平洋沿岸山区、阿拉斯加和南美洲委内瑞拉西北部的山区。中国冰川泥石流分布广泛,在东经102°以西的10多个山系中均有发育,大体分为3个区:①海洋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和横断山等冰川区。该区泥石流发生频繁、规模大,如古乡泥石流自1953年暴发以来迄今不断,最多的一年发生85次,最长的流动时间达63.5小时。②亚大陆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喀喇昆仑山、阿尔泰山、天山西段和祁连山东部等冰川区。该区多冰湖溃决或突发性融水泥石流,有时规模较大。③极大陆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青藏高原腹部、昆仑山、天山东部和祁连山西段等冰川区,泥石流分布零星、规模小。
危害和防治 冰川泥石流发生在高山区,规模大,来势猛烈,难以预报,常形成大灾。如秘鲁境内的科迪勒拉山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6万人死于冰川泥石流。防治措施一般以拦截为主,如苏联为保护阿拉木图城,在冰川湖下方设有 120米高的大坝。中国目前以排导工程为多,道路桥梁多为高桥单跨。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等:《甘肃泥石流》,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2。
形成条件 较陡的地形,大量的冰碛、冰水沉积物和充沛的水量是形成冰川泥石流的主要条件。如中国西藏东南部古乡冰川谷中贮有4亿立方米的冰碛,上部冰川和积雪区突然增加的消融水或冰湖溃决水,居高临下地冲蚀冰碛,形成1953年特大的古乡泥石流。据观测,触发泥石流的冰川融水比平时水量要大4~5倍,冰湖溃决水量常达100~1000万立方米。
类型 按引起冰川泥石流的水源划分:①冰雪融水型泥石流。由于急剧增温,冰川、积雪强烈消融洪水冲蚀冰碛物所形成,此类泥石流分布较普遍。②冰雪融水与降雨混合型泥石流。由降雨促进冰雪融化或直接供水所形成,在海洋性冰川和亚大陆性冰川区常见。③冰、雪崩消融型泥石流。由地震等引起的雪崩或冰崩消融所酿成。如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使26条冰川同时发生大规模冰崩泥石流,最大的泥石流总量达250万立方米。④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由冰川湖水量突增,或冰川末端冰内、冰下排水系统疏通以及冰崩落入导致溃决而产生。
按泥石流体的物理性质划分:①粘性泥石流,容重达1.8~2.3吨/米3,粘度大于3泊,呈十分粘稠的泥石流体。②稀性泥石流,容重1.4~1.8吨/米3,粘度小于3泊,具有紊流特征。
分布 主要分布在急剧消退的现代冰川区。如苏联高加索山和外伊犁山,美国太平洋沿岸山区、阿拉斯加和南美洲委内瑞拉西北部的山区。中国冰川泥石流分布广泛,在东经102°以西的10多个山系中均有发育,大体分为3个区:①海洋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和横断山等冰川区。该区泥石流发生频繁、规模大,如古乡泥石流自1953年暴发以来迄今不断,最多的一年发生85次,最长的流动时间达63.5小时。②亚大陆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喀喇昆仑山、阿尔泰山、天山西段和祁连山东部等冰川区。该区多冰湖溃决或突发性融水泥石流,有时规模较大。③极大陆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青藏高原腹部、昆仑山、天山东部和祁连山西段等冰川区,泥石流分布零星、规模小。
危害和防治 冰川泥石流发生在高山区,规模大,来势猛烈,难以预报,常形成大灾。如秘鲁境内的科迪勒拉山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6万人死于冰川泥石流。防治措施一般以拦截为主,如苏联为保护阿拉木图城,在冰川湖下方设有 120米高的大坝。中国目前以排导工程为多,道路桥梁多为高桥单跨。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等:《甘肃泥石流》,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