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极地雪藻
1)  Chlamydomonas nivalis
极地雪藻
1.
Biological Effect of UV-B Radiation on Chlamydomonas nivalis;
UV-B辐射对极地雪藻Chlamydomonas nivalis的生物学效应
2.
Physi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Chlamydomonas nivalis under Ultraviolet Radiation;
极地雪藻对紫外辐射的生理适应性研究
3.
Determination of Free Radicals in Snow Algae Chlamydomonas nivalis using Fluorescence Probe;
荧光探针法测定极地雪藻自由基含量的研究
2)  polar sledge
极地雪橇
3)  Parietochloris incisa
雪藻
1.
Parietochloris incisa is a species of cryophilic green microalgae, which is economically valuable and has a unique ability to accumulate large amount of arachidonic acid.
8cm光径的平板光生物反应器 ,恒定高光强 [2 4 0 0 μE/(m2 ·s) ],通气、无菌高密度连续培养雪地绿藻 (简称雪藻 )。
4)  Nansen sledge
极地雪橇的一种
5)  snow algae
雪生藻
6)  snow algae
雪生藻类
补充资料:北极雪藻
2002年7月31日,在北极科考的冰川学家张文敬教授,在斯瓦尔巴德群岛郎伊尔宾冰川上发现北极雪藻。这是从事冰川研究32年的张文敬教授首次发现冰川雪藻,也是这次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目前取得的重要科考成果。

茫茫冰川,在张文敬眼里,是一个丰富多采的世界。上午10时许,记者与张文敬教授两人结伴而行。在向冰川雪线攀登途中,我们边走边聊,哪里是冰井,哪里是冰杯,哪里是冰面河流,哪里是冰川构造带……看到冰上也有泥土,记者问到冰川上是否有生命时张教授回答:“有啊,有蚯蚓,还有藻类。零摄氏度的气温对人类是低温,对有些低级生命却适合它们存活。不过,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科考中,他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冰川藻类。”

行进了1个多小时,临近雪线,正是“脚力尽时”,前方忽然出现一条冰面河流,把冰川冲成了一道大大的裂缝,时而在冰面上奔腾,时而又在暗缝中咆哮。这冰上奇景吸引着我们,正当记者贴近冰河拍摄时,张教授指着记者脚下隆起的一处冰说,这可能是雪藻。只见晶莹的冰粒上附着粉红色的颗粒,点点滴滴,象谁不经意涂抹上的颜色。我们顺着粉红色的颗粒细细搜索,发现在冰河朝阳的峭岸上布满了带状的粉红色的颗粒。张文敬教授用GPS定位仪测得,这里是北纬78.10度,高度为41英尺,时间是7月31日中午12点。这个发现出乎张教授意料之外,他没有带采样的容器,记者找出4个胶卷盒,张文敬用冰粒洗净,采样4瓶。

在北极冰川积累区发现雪藻,说明这里有低级生命存在。在其他类似的冰川环境下,很难发现这种生命现象存在分布。这次北极雪藻的发现,丰富了冰冻川里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张文敬说:“研究北极雪藻的生存条件,它是怎样繁衍的,对于研究冰雪王国里生命的产生、延续和演化,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张文敬是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现年55岁,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学的是冰川专业。32年来与冰川结伴,有浓浓的“冰川情结”,这次到北极的第一天就爬上冰川,以后每天都要爬一次冰川,涉冰水河、翻碎石山,以苦为乐。这次,他还把女儿张怡华也带来了,本来张怡华要去美国读研究生的。有时,张文敬独自上冰川,早出而暮未归,她女儿便到冰川底下迎他。记者问张怡华:你是不是为有这样的爸爸而自豪?她说:“当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