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差错概率
1)  error probability
差错概率
1.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fading correlation on the noncoherent unitary space-time code,deduced the pair-wise error probability(PWEP) and Chernoff bound under fading correlation.
主要分析了空间衰落相关对非相干酉空时码带来的影响,推导了衰落相关条件下酉空时码的成对差错概率及其Chernoff边界。
2.
A general error probability analysis for the noncoherent Mary orthogonal keyed(MOK)signals with square envelope detector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分析非相干M进制正交键控信号在随机高斯干扰信道中的平均差错概率;给出了计算非相干M进制正交键控信号在包络平方检波时,平均差错概率的通用表达式,为分析M进制正交键控信号提供了数学工具。
3.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noise entropy in a channel in according to the Shanno s information theory,get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noise entropy is the maximum when the error probability of channel equipment is 0.
得出当在信息通信模型中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的差错概率为 0 5时 ,信道噪音的熵达到最大值。
2)  pairwise error probability(PEP)
成对差错概率
1.
The pairwise error probability(PEP) of space-time trellis codes(STTC) was investiga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STTC over fading channels.
为获得衰落信道中空时网格码(STTC)的性能估计,对STTC的成对差错概率(PEP)进行了研究。
3)  sequence error probability
序列差错概率
1.
The upper bound on the sequence error probability is shown to b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1-.
该文以堆栈算法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抗差错算术码序列差错概率上界,该上界与(1-R)成反比(R是抗差错算术码的编码效率)。
4)  pairwise error probability
成对差错概率
1.
Two exact expressions and two bounds for pairwise error probability over Nakagami fading channels with no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were proposed.
讨论了Turbo码在无法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纠错性能联合上界,提出无信道状态信息时,Nakagami慢衰落信道中成对差错概率的2个精确计算式和2个近似计算式。
2.
Based on the alternative representations of Q(x) and the moment generating function of SINR, the pairwise error probability of a convolutional coded system and union upper bound of error performance are deriv.
使用Q(x)的另一种数学表达式和信干噪比的矩生成函数,推导了Nakagami-m衰落信道上存在多址干扰以及发射端发射不等功率下,卷积编码系统的成对差错概率和误码性能联合限。
3.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a new exact expression of the pairwise error probability(PEP) is presented.
以此为基础推导给出成对差错概率精确及高信噪比近似计算公式,并利用高信噪比近似公式定量分析接收相关性对最大似然接收机分集增益及信噪比损失的影响。
5)  first-event error probability
首事件差错概率
1.
The first-event error probability of STC is evaluated, and a new hybrid design criterion of space-time code for time-varying fading channel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at probability.
考察了空时码的首事件差错概率,并基于首事件差错概率提出一种新的用于时变衰落信道的空时码混合设计准则。
6)  human-error probability
人的差错概率
补充资料:差错控制
      在数字通信中利用编码方法对传输中产生的差错进行控制,以提高数字消息传输的准确性。差错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原理如图。图中虚线内的部分就是数字通信中的差错控制系统。当没有差错控制时,信源输出的数字(也称符号或码元)序列将直接送住信道。由于信道中存在干扰,信道的输出将发生差错。数字在传输中发生差错的概率(误码率)是传输准确性的一个主要指标。在数字通信中信道给定以后,如果误码率不能满足要求,就要采取差错控制。按具体实现方法的不同,差错控制可以分为前向纠错法、反馈重传法和混合法三种类型。
  
  
  前向纠错法  差错控制系统只包含信道编码器和译码器。从信源输出的数字序列在信道编码器中被编码(见信道编码),然后送往信道。由于信道编码器使用的是纠错码,译码器可以纠正传输中带来的大部分差错而使信宿得到比较正确的序列。
  
  反馈重传法  只利用检错码以发现传输中带来的差错,同时在发现差错以后通过反向信道通知发信端重新传输相应的一组数字,以此来提高传输的准确性。根据重传控制方法的不同,反馈重传法还可以分成若干种实现方式。其中最简单的一种称为等待重传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时发信端每送出一组数字就停下来等待收信端的回答。这时信道译码器如未发现差错便通过收信端重传控制器和反向信道向发信端发出表示正确的回答。发信端收到后通过发信端重传控制器控制信源传输下一组数字,否则信源会重新传输原先那组数字。
  
  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别是:①前向纠错不需要反向信道,而反馈重传必须有反向信道。②前向纠错利用纠错码,而反馈重传利用检错码。一般来讲,纠错码的实现比较复杂,可纠正的差错少,而检错码的实现比较容易,可发现的差错也多。③前向纠错带来的消息延迟是固定的,传输消息的速率也是固定的,而反馈重传中的消息延迟和消息的传输速率都会随重传频度的变化而变化。④前向纠错不要求对信源控制,而反馈重传要求信源可控。⑤经前向纠错的被传消息的准确性仍然会随着信道干扰的变化而发生很大变化,而经反馈重传的被传消息的准确性比较稳定,一般不随干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两者的适用场合很不相同。
  
  混合法  在信道干扰较大时,单用反馈重传会因不断重传而使消息的传输速率下降过多,而仅用前向纠错又不能保证足够的准确性,这时两者兼用比较有利,这就是混合法。此法所用的信道编码是一种既能纠正部分差错又能发现大部分差错的码。信道译码器首先纠正那些可以纠正的差错,只对那些不能纠正但能发现的差错才要求重传,这会大大降低重传的次数。同时,由于码的检错能力很强,最后得到的数字消息的准确性是比较高的。
  
  差错控制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卫星通信和数据通信。在卫星通信中一般用卷积码或级连码进行前向纠错,而在数据通信中一般用分组码进行反馈重传。此外,差错控制技术也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其具体实现方法大致有两种:①利用纠错码由硬件自动纠正产生的差错;②利用检错码在发现差错后通过指令的重复执行或程序的部分返回以消除差错。
  
  

参考书目
   R.W.汉明著,朱雪龙译:《编码和信息理论》,科学出版社,北京,1984。(R. W. Hamming, Coding and Information Theory,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