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movement analysis of plane mechanical components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
5) kinematic analysis of machanisms / sawing
机构运动分析/锯削加工
补充资料: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运动形态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运动学的解剖学部分(见运动生物力学),其目的是从人体结构的角度分析运动动作的规律性,为学习和提高动作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运动动作虽然有多种多样,但从人体结构角度分析,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任何动作都是以肌肉收缩为动力,牵引骨骼,围绕关节而运动的。骨与关节是运动的被动部分,肌肉则是主动部分。肌肉在人体运动中处于重要位置。分析运动动作时,其重点为肌肉。因此,在进行动作分析之前,必须先了解肌肉的功能。
肌肉由许多肌纤维构成。在做动作时,肌纤维可以缩短,也可以被动地伸长,还可以处于既不缩短也不伸长的状态。肌纤维处于缩短状态时所做的工作叫做克制工作,这是运动动作中较常见者,如三角肌纤维收缩就可使两臂侧平举。肌纤维处于伸长状态时所做的工作叫退让工作,在负重的情况下缓慢地屈肘关节,使上臂后面之肱三头肌纤维被拉长时所做的工作,就属此类。做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时,肢体是处于运动的状态,所以这种产生运动的工作又称为动力工作。与此相反的另一种工作为静力工作,即肌纤维长度不变,既不缩短也不伸长,可是肌肉的紧张程度(张力)增加,如两臂保持侧平举时,三角肌纤维长度不变,但其张力增加,以克服两臂下垂的重力,就属此类。
每个关节的运动,都不是单纯地由一块肌肉来完成,而是由一群肌肉完成的。而在这一肌群中各个肌肉所起的作用又不完全一样,其中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叫原动肌,与其作用相反的肌肉叫对抗肌。例如屈肘时,上臂前面的肱二头肌、肱肌和前臂外侧的肱桡肌是屈肘的原动肌,而上臂后面的肱三头肌是屈肘的对抗肌,其肌纤维被拉长,但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使屈肘时的原动肌在收缩过程中免于因动作过猛而受伤。有时在做某个动作时,只需一个关节运动,要求邻近的关节固定不动。以便使活动这个关节的肌肉能充分发挥力量。这种使邻近关节固定不动的肌肉,叫固定肌。如用力屈肘时要求肩关节固定,所以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则称为固定肌。
在分析运动动作时除了要注意肌肉收缩力以外,还要注意重力和摩擦力等。这些力产生于身体外部,因而称为外力。肌肉收缩力产生于身体内部,所以称为内力或肌力。内力和外力往往同时作用于人体,其作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如果在肢体上两种力的方向相反,肌力大于外力时,肢体则朝着与外力相反的方向运动。例如作高抬腿跑时,大腿于髋关节处做向上屈的动作,其原动肌就是与重力相反的一侧的髂腰肌、股直肌(图1)等。若负重蹲起时,身体需由蹲位伸直向上,这时为了克服杠铃和身体各部分向下运动,则蹲起的原动肌主要为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图2)。如果作用于肢体的两种力的方向一致,肢体运动速度则快,其原动肌则是位于肢体运动方向同一侧的肌群。例如,排球运动员在跳起正面扣球时,上肢在肩关节处作伸与内收动作,其重力也有使上肢向下的作用,所以上肢内收和伸的速度要超过重力向下的速度。这时扣球动作的原动肌,就是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和内收的肌群,即胸大肌、背阔肌和三角肌(图3)等。如果作用于肢体时两种力的方向相同,而肢体运动速度慢于重力,则原动肌是位于肢体运动方向相反的一侧的肌群。例如在双杠上做双臂屈伸慢落下时,上臂在肩关节处外展和伸,重力也是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外展和伸;为了提高训练效果,使身体下落速度小于重力速度,原动肌就是位于与肢体运动方向相反的一侧,即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内收和屈的胸大肌和背阔肌。
了解肌肉的工作以后,就可着手对运动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运动动作比较复杂,又因有连贯性,动作过程较快,所以用眼睛观察往往不易发现问题。若要做确切的分析,最好能用电影或录相将动作记录下来,然后制成连续电影图片,这样才可以对动作进行详细的观察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可将动作划分成几个阶段。如单杠上的引体向上动作,可划分为悬垂、引体向上和还原3个阶段等。然后,根据图片描述各阶段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姿势,说明各个阶段动作中肢体在关节处的运动方向,这样才能分析出在关节处运动的原动肌。例如,引体向上的开始姿势,即悬垂阶段,上肢伸直,悬于单杠上,两手距离与肩同宽,手掌面向身体,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引体向上阶段: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原动肌为胸大肌、大圆肌、背阔肌与三角肌后部,做动力工作;肩胛骨下回旋和内收,原动肌为斜方肌、菱形肌与胸小肌,做动力工作;上臂在肘关节处屈,其原动肌为肱二头肌、肱肌与肱桡肌;桡尺关节保持外旋位置;腕关节保持微屈,原动肌为屈腕肌群,做静力工作;指关节保持微屈,原动肌为屈指肌群,做静力工作;第一掌指关节,保持内收姿势,原动肌为拇指内收肌,做静力工作。还原阶段:肩关节由伸到屈;肩胛骨由下回旋变为上回旋,内收变为外展;桡尺关节、腕关节、指关节和第一掌指关节保持静力工作。
除了分析原动肌以外,还应分析妨碍动作完成的一些消极因素,如重力、对抗肌、韧带等。例如,在引体向上阶段,原动肌主要用来克服身体下垂的重力。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动作进行总结和讨论。从分析可以确认,引体向上是发展肩关节伸肌、肘关节屈肌和使肩胛骨下回旋、内收的肌群力量的一种简易的练习。为了进一步发展这些肌肉力量,在做动作时可以在身体上增加一定负荷(沙袋杠铃片等),或加大两手握杠距离。通过动作分析,可以找出动作的积极因素(原动肌)和消极因素(重力、对抗的肌力和韧带阻力等)。在做动作时,如能充分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就可以提高动作质量,并可避免发生损伤。
运动动作虽然有多种多样,但从人体结构角度分析,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任何动作都是以肌肉收缩为动力,牵引骨骼,围绕关节而运动的。骨与关节是运动的被动部分,肌肉则是主动部分。肌肉在人体运动中处于重要位置。分析运动动作时,其重点为肌肉。因此,在进行动作分析之前,必须先了解肌肉的功能。
肌肉由许多肌纤维构成。在做动作时,肌纤维可以缩短,也可以被动地伸长,还可以处于既不缩短也不伸长的状态。肌纤维处于缩短状态时所做的工作叫做克制工作,这是运动动作中较常见者,如三角肌纤维收缩就可使两臂侧平举。肌纤维处于伸长状态时所做的工作叫退让工作,在负重的情况下缓慢地屈肘关节,使上臂后面之肱三头肌纤维被拉长时所做的工作,就属此类。做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时,肢体是处于运动的状态,所以这种产生运动的工作又称为动力工作。与此相反的另一种工作为静力工作,即肌纤维长度不变,既不缩短也不伸长,可是肌肉的紧张程度(张力)增加,如两臂保持侧平举时,三角肌纤维长度不变,但其张力增加,以克服两臂下垂的重力,就属此类。
每个关节的运动,都不是单纯地由一块肌肉来完成,而是由一群肌肉完成的。而在这一肌群中各个肌肉所起的作用又不完全一样,其中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叫原动肌,与其作用相反的肌肉叫对抗肌。例如屈肘时,上臂前面的肱二头肌、肱肌和前臂外侧的肱桡肌是屈肘的原动肌,而上臂后面的肱三头肌是屈肘的对抗肌,其肌纤维被拉长,但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使屈肘时的原动肌在收缩过程中免于因动作过猛而受伤。有时在做某个动作时,只需一个关节运动,要求邻近的关节固定不动。以便使活动这个关节的肌肉能充分发挥力量。这种使邻近关节固定不动的肌肉,叫固定肌。如用力屈肘时要求肩关节固定,所以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则称为固定肌。
在分析运动动作时除了要注意肌肉收缩力以外,还要注意重力和摩擦力等。这些力产生于身体外部,因而称为外力。肌肉收缩力产生于身体内部,所以称为内力或肌力。内力和外力往往同时作用于人体,其作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如果在肢体上两种力的方向相反,肌力大于外力时,肢体则朝着与外力相反的方向运动。例如作高抬腿跑时,大腿于髋关节处做向上屈的动作,其原动肌就是与重力相反的一侧的髂腰肌、股直肌(图1)等。若负重蹲起时,身体需由蹲位伸直向上,这时为了克服杠铃和身体各部分向下运动,则蹲起的原动肌主要为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图2)。如果作用于肢体的两种力的方向一致,肢体运动速度则快,其原动肌则是位于肢体运动方向同一侧的肌群。例如,排球运动员在跳起正面扣球时,上肢在肩关节处作伸与内收动作,其重力也有使上肢向下的作用,所以上肢内收和伸的速度要超过重力向下的速度。这时扣球动作的原动肌,就是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和内收的肌群,即胸大肌、背阔肌和三角肌(图3)等。如果作用于肢体时两种力的方向相同,而肢体运动速度慢于重力,则原动肌是位于肢体运动方向相反的一侧的肌群。例如在双杠上做双臂屈伸慢落下时,上臂在肩关节处外展和伸,重力也是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外展和伸;为了提高训练效果,使身体下落速度小于重力速度,原动肌就是位于与肢体运动方向相反的一侧,即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内收和屈的胸大肌和背阔肌。
了解肌肉的工作以后,就可着手对运动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运动动作比较复杂,又因有连贯性,动作过程较快,所以用眼睛观察往往不易发现问题。若要做确切的分析,最好能用电影或录相将动作记录下来,然后制成连续电影图片,这样才可以对动作进行详细的观察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可将动作划分成几个阶段。如单杠上的引体向上动作,可划分为悬垂、引体向上和还原3个阶段等。然后,根据图片描述各阶段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姿势,说明各个阶段动作中肢体在关节处的运动方向,这样才能分析出在关节处运动的原动肌。例如,引体向上的开始姿势,即悬垂阶段,上肢伸直,悬于单杠上,两手距离与肩同宽,手掌面向身体,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引体向上阶段: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原动肌为胸大肌、大圆肌、背阔肌与三角肌后部,做动力工作;肩胛骨下回旋和内收,原动肌为斜方肌、菱形肌与胸小肌,做动力工作;上臂在肘关节处屈,其原动肌为肱二头肌、肱肌与肱桡肌;桡尺关节保持外旋位置;腕关节保持微屈,原动肌为屈腕肌群,做静力工作;指关节保持微屈,原动肌为屈指肌群,做静力工作;第一掌指关节,保持内收姿势,原动肌为拇指内收肌,做静力工作。还原阶段:肩关节由伸到屈;肩胛骨由下回旋变为上回旋,内收变为外展;桡尺关节、腕关节、指关节和第一掌指关节保持静力工作。
除了分析原动肌以外,还应分析妨碍动作完成的一些消极因素,如重力、对抗肌、韧带等。例如,在引体向上阶段,原动肌主要用来克服身体下垂的重力。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动作进行总结和讨论。从分析可以确认,引体向上是发展肩关节伸肌、肘关节屈肌和使肩胛骨下回旋、内收的肌群力量的一种简易的练习。为了进一步发展这些肌肉力量,在做动作时可以在身体上增加一定负荷(沙袋杠铃片等),或加大两手握杠距离。通过动作分析,可以找出动作的积极因素(原动肌)和消极因素(重力、对抗的肌力和韧带阻力等)。在做动作时,如能充分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就可以提高动作质量,并可避免发生损伤。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