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rgadava Musuem of Stone Sculpture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2) Museum of Inscribed Steles,Suzhou
苏州碑刻博物馆
3) The stone with carved deer
鹿石雕刻
4) Museum Gem Collection
博物馆宝石藏品
5) Japanese Imperial Museum
南通博物苑
1.
Nantong museum was influenced by Japanese museums,especially by Japanese Imperial Museum.
1905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发国人自办博物馆之先声。
6) Yin Ruin Museum
殷墟博物苑
1.
Time is like a Song:In Commemoration of the 21st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Yin Ruin Museum and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Archeological Excavation of Yin Ruin;
岁月如歌忆斯苑——纪念殷墟发掘80周年和殷墟博物苑建苑21周年
补充资料:南通博物苑
中国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民族实业家张謇于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九日 (1905年1月14日)创建。是目前保存下来的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通市。
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九日(1906年1月3日),张謇又将兴建中的公共植物园规划为博物苑,占地 23300平方米,后扩大为 71800平方米,建立了中馆、南馆、北楼和东楼。苑内有 4 个陈列馆,陈列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文物与标本。中馆为三开间中式平房,上部加盖一间二层尖顶小楼。南馆平面凸字形,为一座西式二层楼房。北楼为五开间二层中式楼房。东楼为一座 X开间中式楼房。苑内种植树木花草,饲养鸟兽,并有亭榭、假山、荷池等园林建筑。1912年改称南通博物苑。
苑内文物、标本来源于各地人士和寺院捐赠、售予。1914年编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共收录文物、标本2973号,1933年增至3605号,每号 1件至数件不等。自然部分有动、植物活体、标本、化石和矿物。动物类有国外的标本,如南洋群岛的时乐鸟,印度的鳄鱼,俄罗斯的斑鼠,美洲的袋鼠、蜂鸟,朝鲜的笔贝,新加坡的石蚕等标本;植物类中有羊齿植物化石、各种果木和药用植物;矿物类有1910年清末官商合办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结束后捐赠的各省矿石标本。历史部分有金、玉石、陶瓷、拓本、土木、车器、画像、卜筮、军器、刑具、狱具等展品;美术部分有书画、雕刻、漆塑、织绣、缂丝、编物、文具等类,其中露香园的《昼锦堂记》字绣长屏12幅、沈寿绣《耶稣》像为美术精品;教育部分有科举、私塾、学校 3类,有科举时代的考卷、夹带、窗课,有学校教学用的教具、模型。
1938年3月17日,侵华日军占领南通,苑藏文物、标本大部遭劫掠、破坏或散失。1945年 9月至1949年 1月国民党统治时期,博物苑继续遭到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着手修复博物苑。1951年改名南通博物馆,原有建筑和园林布局基本保持原貌,1981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决定将附近的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划归博物苑范围,1982年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 7月1 日恢复南通博物苑原名。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品 至1989年底馆藏品有40115件,其中自然标本6126件,一级文物55件。藏品具有地方特色,如海安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和骨角器,以及汉代的煎盐工具盘铁、1973年南通市出土的晚唐(827~907)青瓷皮囊式壶 (越州窑仿北方游牧民族革囊水壶形制烧造)。"陈若虚记"瓷乳缽,是明万历间(1573~1620) 南通名医陈实功 (号若虚) 特制研药用具。书画、刺绣等艺术品中,有扬州八家的李方膺(南通人)的画和近代刺绣家沈寿的绣品。革命文物中有抗日战争时期反清乡斗争的文献、手稿、武器和烈士遗物。
陈列 博物苑陈列面积450平方米,分历史文物、革命文物、自然标本 3个基本陈列。历史文物陈列的展品,上自原始社会,下至清末,其中有博物苑早期的藏品,如战国的于、汉代的铜鼓、宋代龙泉窑青瓷炉、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明代墓葬中出土的棉布;近代文物中,有张謇的手迹、文献及其创办大生纱厂、盐垦以及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的实物和历史图片;历史文物陈列的最后部分是辛亥革命烈士、曾任北方革命军参谋长的白雅雨(南通人,李大钊的老师)的事迹;革命文物反映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南通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文物中有1922年入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吴亚鲁创办的《平民声》报,有土地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党旗,反清乡斗争的历史文献、证件和武器等。自然标本陈列品中,有须鲸亚化石和现代鲸骨骼以及启东陨石、本地珍稀鸟类和昆虫标本。
历年来,博物苑举办了多种临时展览,如"革命烈士事迹" 陈列、"反清乡斗争文物"、"民俗品物"、"爱鸟护鸟"等。
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九日(1906年1月3日),张謇又将兴建中的公共植物园规划为博物苑,占地 23300平方米,后扩大为 71800平方米,建立了中馆、南馆、北楼和东楼。苑内有 4 个陈列馆,陈列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文物与标本。中馆为三开间中式平房,上部加盖一间二层尖顶小楼。南馆平面凸字形,为一座西式二层楼房。北楼为五开间二层中式楼房。东楼为一座 X开间中式楼房。苑内种植树木花草,饲养鸟兽,并有亭榭、假山、荷池等园林建筑。1912年改称南通博物苑。
苑内文物、标本来源于各地人士和寺院捐赠、售予。1914年编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共收录文物、标本2973号,1933年增至3605号,每号 1件至数件不等。自然部分有动、植物活体、标本、化石和矿物。动物类有国外的标本,如南洋群岛的时乐鸟,印度的鳄鱼,俄罗斯的斑鼠,美洲的袋鼠、蜂鸟,朝鲜的笔贝,新加坡的石蚕等标本;植物类中有羊齿植物化石、各种果木和药用植物;矿物类有1910年清末官商合办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结束后捐赠的各省矿石标本。历史部分有金、玉石、陶瓷、拓本、土木、车器、画像、卜筮、军器、刑具、狱具等展品;美术部分有书画、雕刻、漆塑、织绣、缂丝、编物、文具等类,其中露香园的《昼锦堂记》字绣长屏12幅、沈寿绣《耶稣》像为美术精品;教育部分有科举、私塾、学校 3类,有科举时代的考卷、夹带、窗课,有学校教学用的教具、模型。
1938年3月17日,侵华日军占领南通,苑藏文物、标本大部遭劫掠、破坏或散失。1945年 9月至1949年 1月国民党统治时期,博物苑继续遭到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着手修复博物苑。1951年改名南通博物馆,原有建筑和园林布局基本保持原貌,1981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决定将附近的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划归博物苑范围,1982年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 7月1 日恢复南通博物苑原名。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品 至1989年底馆藏品有40115件,其中自然标本6126件,一级文物55件。藏品具有地方特色,如海安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和骨角器,以及汉代的煎盐工具盘铁、1973年南通市出土的晚唐(827~907)青瓷皮囊式壶 (越州窑仿北方游牧民族革囊水壶形制烧造)。"陈若虚记"瓷乳缽,是明万历间(1573~1620) 南通名医陈实功 (号若虚) 特制研药用具。书画、刺绣等艺术品中,有扬州八家的李方膺(南通人)的画和近代刺绣家沈寿的绣品。革命文物中有抗日战争时期反清乡斗争的文献、手稿、武器和烈士遗物。
陈列 博物苑陈列面积450平方米,分历史文物、革命文物、自然标本 3个基本陈列。历史文物陈列的展品,上自原始社会,下至清末,其中有博物苑早期的藏品,如战国的于、汉代的铜鼓、宋代龙泉窑青瓷炉、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明代墓葬中出土的棉布;近代文物中,有张謇的手迹、文献及其创办大生纱厂、盐垦以及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的实物和历史图片;历史文物陈列的最后部分是辛亥革命烈士、曾任北方革命军参谋长的白雅雨(南通人,李大钊的老师)的事迹;革命文物反映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南通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文物中有1922年入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吴亚鲁创办的《平民声》报,有土地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党旗,反清乡斗争的历史文献、证件和武器等。自然标本陈列品中,有须鲸亚化石和现代鲸骨骼以及启东陨石、本地珍稀鸟类和昆虫标本。
历年来,博物苑举办了多种临时展览,如"革命烈士事迹" 陈列、"反清乡斗争文物"、"民俗品物"、"爱鸟护鸟"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