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机会收入损失
1)  Spoilage Cost
机会收入损失
2)  income loss
收入损失
1.
Death indemnity is party causing an injury pay a certain amount of money to victim s near relatives when natural person s right of life receives the illegal violation that causing the damage of right of life itself and future income loss.
死亡赔偿金是指自然人的生命权受到不法侵害,针对受侵害的生命权本体和生命权丧失所遭受的未来收入损失,由加害人向受害人近亲属所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3)  opportunity loss
机会损失
1.
Moreover,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opportunity loss or regret, we give a universal formula of the crisis ratio for stochastic inventory model.
本文统一论述了确定性静态存贮系统的最优存贮策略 ,并将具有数量折扣的经典 EOQ公式推广到了一般的确定性静态存贮系统 ;用机会损失 (后悔值 )概念对随机存贮系统的各种临界比公式进行了统一处理 。
2.
At last,this article tries to prove the farmer s opportunity losse by planting crops by investigating the 100 households He-nan farmers.
粮食产业的这种特殊性限制了农户技术进步和增加收入的机会,文章以粮农参照收入与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差别为机会损失,并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100户粮农种粮调查的实例求证了粮农种粮的机会损失,得出粮农的这种机会损失正在逐步加剧,粮农之所以从事粮食生产是因为其职业转移成本还大于这种机会损失。
4)  To insure against loss of earnings
保收入损失险
5)  expectation opportunity
期望机会损失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5 types of exploration decision strategies of the foreign countries, and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expectation opportunity loss to carry out an approval study on the optimized selection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decision.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 5种勘探决策策略 ,并引入期望机会损失概念 ,对石油勘探决策的优化选择进行了实证研
6)  opportunity loss of game
博弈机会损失
1.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Nash-Equilibrium,general equilibrium and Pareto optimum,opportunity loss of game is defined from the view of payment function,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operation game and non-cooperation game.
在对博弈中的纳什均衡、经济中的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概念进行比较之后,从博弈支付函数的角度利用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之间的区别,提出了博弈机会损失的概念,以博弈机会损失与为消除博弈机会损失而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之间的权衡作为是否采取措施的判据。
补充资料: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

juedui shouru jiashe yu xiangdui shouru jiashe
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and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关于收入与消费关系即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理论。
  绝对收入假设 或称绝对收入理论,是凯恩斯学派在J.M.凯恩斯消费函数等理论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用以说明消费随绝对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并慢于收入的增加的理论。这一假设有两个要点:①消费者是根据其收入的绝对水平来决定将其现有收入的多大部分用于消费的,绝对收入即收入的绝对量水平;②消费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消费增长的速率慢于收入增长的速率,在高收入增长时尤其如此。这一理论依据于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即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绝对收入假设的基本涵义如图1。图中□□□=1.00的45°线是收支平衡线,45°线与消费曲线在右上的间距为负储蓄,在左下的间距为净储蓄。图中显示收入渐高时消费曲线向下倾斜,出现较多的净储蓄。
  相对收入假设 或称相对收入理论,是由J.S.杜森贝里于1949年提出的与绝对收入假设对立的一种理论。根据这一假设,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依赖于他的现期收入,而且还依赖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以及他过去曾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因此,当消费者在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相对收入)上升时,或当收入超过原来的最高收入时,消费者都会根据其收入的相对变化而增加消费支出。相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相对地位上的变化将导致其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上升,而不论其绝对收入有否变化。相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者的两种心理行为,即攀比效应和示范效应。由于这两种行为,各类同等级的家庭因收入不同所导致的消费差距将得以缩小,并使消费与相对收入保持某种协调的比例,即:家庭消费函数随所有家庭总收入变动而成比例地向上移动。相对收入假设的基本涵义如图2。
  分歧点 绝对收入假设与相对收入假设相对立的两个分歧点是:①前者认为消费主要由绝对收入水平决定,后者认为消费主要由相对收入决定;②前者认为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后者认为二者间大体保持一种比例增长关系。
  关于收入与消费之间的长期关系是比例的或非比例的关系的命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如果基本消费函数是非比例的,则意味着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储蓄将以更大速率增长,由此即产生出如何把超比例增加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凯恩斯提出以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吸纳这部分超量的储蓄,以避免国民经济走向停滞。如果基本消费函数是比例的,这个问题就不会对未来发展造成梗阻。
  虽然一些经济学家仍持绝对收入理论观点,但多数经济学家已更倾向于相对收入理论及其他理论。由于经济学家一般同意基本消费函数是成比例的,事实上等于抛弃了绝对收入理论的主要原则。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根据收入及消费的若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指出:包括半个多世纪的经验数据证实,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长期关系大致是成比例的。
   (邓乐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