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quasi-dynamic method
准动态法
2) quasi-dynamic chamber method
准动态箱法
1.
The authors proposed a quasi-dynamic chamber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NH3 emission from a soil-plant system.
提出了能够原位测定农田土壤-植物体系NH3排放的准动态箱法,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对其进行评估。
3) Quasi-RTK algorithm
准实时动态算法
4) quasi dynamic calibration
准动态校准
1.
The methods of common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the meaning of quasi dynamic calibration on copper cylinders and the method of making table of copper cylinders are presented.
介绍了测压铜柱常用的温度修正方法及准动态校准的含义与编表方法 ,分析了测压铜柱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得到的准动态校准数据 ,根据校准数据 ,应用回归技术导出了压力温度修正公式 ,并利用落锤动标装置验证了该公式的可行性 ,该公式可用于计算测压铜柱在非标准温度下工作时的压力修正值和编制温度修正
2.
The meaning of quasi dynamic calibration of copper balls using to measure artillery chamber pressure is presented .
介绍了火炮膛压测压铜球准动态校准含义 ,分析了引起准动态校准压力对照表编表误差的因素。
3.
The meaning of quasi dynamic calibration of copper balls is presented and factors affecting errors on working out the table with quasi dynamic calibration is analyzed.
本文介绍了测压铜球准动态校准的含义 ,分析了影响准动态编表误差的因素。
5) Three-point dynamic collimation method
三点式动态准直法
6) dynamic calibration
动态校准
1.
Application of MATLAB to dynamic calibration of thin-film thermocouple;
基于预测误差参数辨识的薄膜热电偶动态校准研究
2.
Dynamic calibration of ultra-low acceleration for the vibration transducer;
振动传感器的微加速度动态校准
3.
Development of A Fast Open Device for High Pressure Dynamic Calibration;
用于高压动态校准的快开阀装置
补充资料:准契约的准据法
准契约为契约以外的债务关系,即没有双方当事人的同意,由于一方的行为或事实依法律规定所产生的债务关系。就大多数国家而言,准契约包括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其准据法没有区别;有的法律将两者分别加以规定,其准据法也有所不同。
事实发生地法 依大多数国家法律的规定,准契约的准据法为事实发生地法。其理由在于准契约既然由于一方的行为或事实所产生,无因管理行为的实施地、不当得利的给付地就是这种法律关系的所在地,当然是最自然的连结因素(见连结根据),这是一个客观的,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因素,也是实际上最方便的因素,因为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有正当原因和是否发生债务关系,只能根据这个地方的法律的规定。
支配原来法律关系的法律 如果无因管理或不当得利不是由一个独立的行为或事实所构成,而是由原先存在的法律关系所产生,例如由于代理人的越权或代理关系消灭后所产生的无因管理,由于买卖合同无效或被取消而产生的不当得利,这时就应适用原来支配代理关系及买卖合同的法律来处理这种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即适用支配其所由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而不适用事实发生地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事实发生地只是一个偶然的连结因素,而原先的法律关系是决定性的因素。1940年的蒙得维的亚《国际民法条约》第43条末句,和《布斯塔曼特法典》第222条,都采取这个主张。
其他法律 由于侵权行为和准契约都由当事人双方中的一方造成,二者虽有违法与不违法之分,但有的国家对二者不加区别,二者的准据法也没有区别。例如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前加编第25条规定,以侵权行为的准据法为准契约的准据法。在分别规定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的法律中,例如《布斯塔曼特法典》,则规定无因管理依事实发生地法,而不当得利首先依各当事人的共同属人法,无共同属人法时才依给付地法。这种见解受19世纪后期欧洲大陆法系影响,是扩大属人法的适用范围的反映。
判断无因管理财产行为所产生的物权效果,以及财产权是否已经取得或消灭,适用财产所在地法。
事实发生地法 依大多数国家法律的规定,准契约的准据法为事实发生地法。其理由在于准契约既然由于一方的行为或事实所产生,无因管理行为的实施地、不当得利的给付地就是这种法律关系的所在地,当然是最自然的连结因素(见连结根据),这是一个客观的,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因素,也是实际上最方便的因素,因为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有正当原因和是否发生债务关系,只能根据这个地方的法律的规定。
支配原来法律关系的法律 如果无因管理或不当得利不是由一个独立的行为或事实所构成,而是由原先存在的法律关系所产生,例如由于代理人的越权或代理关系消灭后所产生的无因管理,由于买卖合同无效或被取消而产生的不当得利,这时就应适用原来支配代理关系及买卖合同的法律来处理这种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即适用支配其所由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而不适用事实发生地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事实发生地只是一个偶然的连结因素,而原先的法律关系是决定性的因素。1940年的蒙得维的亚《国际民法条约》第43条末句,和《布斯塔曼特法典》第222条,都采取这个主张。
其他法律 由于侵权行为和准契约都由当事人双方中的一方造成,二者虽有违法与不违法之分,但有的国家对二者不加区别,二者的准据法也没有区别。例如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前加编第25条规定,以侵权行为的准据法为准契约的准据法。在分别规定无因管理及不当得利的法律中,例如《布斯塔曼特法典》,则规定无因管理依事实发生地法,而不当得利首先依各当事人的共同属人法,无共同属人法时才依给付地法。这种见解受19世纪后期欧洲大陆法系影响,是扩大属人法的适用范围的反映。
判断无因管理财产行为所产生的物权效果,以及财产权是否已经取得或消灭,适用财产所在地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