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梁式动力吸振器
1)  beam-type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梁式动力吸振器
1.
A kind of broadband uniform beam-type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for elastic structures is brought forward.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弹性结构宽频带吸振的均直梁式动力吸振器,研究了梁板耦合结构的功率流特性。
2)  MDVA
复式动力吸振器
1.
An optimum design method of Multiple Dynamic Vibra - tion Absorbers(MDVA)is studied.
本文以简支薄板为主振系统,对其附加复式动力吸振器,提出以输入系统的净功率流在整个激励频带内的总声功率级为控制量的优化设计方法。
3)  inverse dynamic absorber
逆式动力吸振器
1.
A new inverse dynamic absorber (IDA) is developed based on traditional dynamic absorber.
对传统的动力吸振器加以发展,研制出新型逆式动力吸振器。
4)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动力吸振器
1.
Optimal design of parameters of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in deep sea;
深海中动力吸振器的相关参数最优化设计
2.
Simulative design of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阻尼动力吸振器的仿真设计
3.
Study of air-spring-based semi-driving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空气弹簧半主动式动力吸振器的研究
5)  vibration absorber
动力吸振器
1.
It is essential to sample the external excitation and extract its frequency through FFT when the current semi active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a piecewise linear vibration absorber is applied to the vibration control.
在采用分段线性动力吸振器的振动半主动控制过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采样后 ,再对采样信号作谱分析 ,故控制系统存在时滞 ,不能跟踪外激励的快速变化。
2.
In the paper,by using Fourier Series,basic harmonic balancing approximation and optimum numerical iterration,the response computation of a two-degrees-of-freedom dry friction damped vibration absorber system with velocith-dependent variable coefficient of sliding friction under harmonic excitation is discussed.
通过一个数值例分析 ,考察了干摩擦动力吸振器的性能及简化为理想干摩擦模型时带来的计算误差。
6)  dynamic absorber
动力吸振器
1.
Analysis on active suspensions with dynamic absorbers;
装有动力吸振器的主动悬架性能分析
2.
Study on suspensions with dynamic absorbers;
装有动力吸振器的汽车悬架性能分析
3.
Flutter suppression for sandwich panel using dynamic absorber
动力吸振器用于夹层壁板颤振抑制的研究
补充资料:动力吸振器
      利用共振系统吸收物体的振动能量以减小物体振动的设备。
  
  J.奥蒙德罗伊德等在1928年提出了动力吸振器的方法。其原理是在振动物体上附加质量弹簧共振系统(见图),这种附加系统在共振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使振动物体的振动减小。当激发力以单频为主,或频率很低,不宜采用一般隔振器时,动力吸振器特别有用。如附加一系列的这种吸振器,还可以抵销不同频率的振动。图中m1是振动物体的质量(千克);m2是动力吸振器的振动质量(千克);K1为振动物体的劲度(牛顿/米);K2为动力吸振器的劲度(牛顿/米);x1为振动物体的位移(米);x2为动力吸振器的位移(米);F1是物体所受的振动力(牛顿)。  动力吸振器的共振频率,要设计成使主系统的振动等于零。动力吸振器的固有角频率ωa要设计成等于需要吸收的激发角频率ω,即:
  
  
  
  
   上式表明在给定频率的情况下,动力吸振器的质量越重,其弹簧越硬。通常,动力吸振器的质量为主系统质量的1/10至1/4。
  
  图中b的组合系统x1、x2可用下式求出: 式中 为主系统固有角频率;为动力吸振器固有角频率;为主系统静态压缩量;为动力吸振器质量与主系统质量的比值。
  
  当ω =ωa时:
  x1=0
  因此, m2不可过小,否则其振幅就会很大。设计动力吸振器时,要考虑能容许的最大振幅,上述m2就是据此选择的。这也就是动力吸振器对主质量的作用力正好平衡了主系统质量上的作用力F1sinωt。
  
  动力吸振器虽然主要是根据给定的频率ω设计的,但也适用于与ω稍有不同的激发频率。在这种情况下,m1的运动虽然不等于零,但振幅很小。阻尼越大,允许偏离越大。
  
  在实际使用中,附加的质量弹簧系统的阻尼一般很小,如果加入阻尼来吸收振动,这种系统就成为一种阻尼器,称为"阻尼吸振器"或"附加质量阻尼器"。阻尼吸振器的最佳值为:
  
  
   和  式中n为吸振器的频率比;δR为吸振器的阻尼比;ηa为吸振器的粘性阻尼系数;
  
  J.C.斯诺登对三元件吸振器和双吸振器的功能作过分析。三元件吸振器是由两个弹簧和一个阻尼器组成,其频率范围较宽,中心部分效用可增加3分贝左右。
  
  

参考书目
   C.M.Harris & C.E.Crede,Shock and Vibration Hand-book,2nd ed.,McGraw-Hill Co., New York,1976.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