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ew technique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新技术
2)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水土保持技术
1.
Short ridge farming technology is the onl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垄向区田技术是目前唯一能落实于农业生产中的水土保持技术。
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WC
水土保持科学技术
4) engineering measur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
5) forestry measur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
补充资料: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
为防止水土流失和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应用工程原理修筑的各项设施。主要包括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及河道护岸工程。工程设施与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牧业技术措施构成完整的综合治理体系(见水土保持)。
坡面治理工程 按其作用又可分为:①梯田工程。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成的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农田。修建梯田是山区、丘陵区最重要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②坡面蓄水工程。为拦蓄坡面地表径流而修建的蓄水工程,主要有旱井和涝池。旱井也称水窖,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缺水或苦水地区存蓄雨水、雪水的一种设施。在地边路旁、村院附近水流汇集的地方开挖旱井,其内壁与底部均有防渗设施。窖水除供人、畜饮用外,有时还可供抗旱点播用水。旱井的容积根据不同类型土地的径流量确定,一般大的有40~50立方米,小的为20~30立方米。涝池也称陂塘,多修在村庄附近、路旁、山坡浅凹地等集流处。根据地形和土质条件,用石料垒砌或就地挖深,并采取防渗措施。涝池以圆形为多,设进水口、放水口和溢洪道,涝池可以蓄水防洪,供人、畜用水和灌溉农田。③山坡截流沟。在坡地沿等高线修建,用以拦截和排出坡面水流。截流沟在坡面上的布置应使两截流沟之间的坡面径流速度小于临界速度,以减轻径流冲力,防止水土流失。
沟道治理工程 主要有下述几种。
沟顶防护工程 其作用是防止因径流冲淘而引起的沟顶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展,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对农田、村庄、道路的切割破坏。可分为蓄水式和泄水式两类。蓄水式工程是根据土壤情况、沟壁高低和沟顶形状在顶部修的拦水沟埂或埂墙涝池。当沟顶上部来水量过大或土质不宜修蓄水式工程时,则可修悬臂式或台阶式泄水工程,将沟顶上方来水直接渲泄入沟。无论采用哪种沟顶防护工程,都应结合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才能有效地发挥水土保持作用。
沟道蓄水工程 又名小型水库。其作用是削弱洪峰,防止山洪为害,满足人、畜用水及农田灌溉的需要。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水库属水土保持工程。选定库址时应注意:①蓄水量大,藻溉条件好,淹没损失小,污染及淤积危险小;②施工便利,取料方便,水库坝址谷口狭窄,库址地形开阔;③有适于修溢洪道及泄水洞的地形及地质条件;④库址及两岸基岩透水性小,避免有石缝或较厚的砾石层。
引洪漫地工程 其作用是削减山区溪流的洪峰流量,利用山洪中挟带的泥沙和有机物淤垫坡地。主要有 3种方式:①沟道引洪。洪水较大的沟道多采用渠首无坝引水。在沟道凹岸处开引洪口,沿渠口向上游修建导流堤,引水口比沟底高0.3~0.5米,以减少入渠沙卵石,比降一般为1/100左右。②引坡面洪水漫地。 在坡洼和支、毛渠地段,利用坡洼、村庄、道路的小股洪水漫地。③河道引洪漫地。在河道较宽、滩地多的河流两岸,或在溪流的冲积扇地带,结合整治河道,淤滩漫地。先在滩地上修围堤,临河一侧修顺河坝或丁坝,然后沿引洪口向上修导流坝或溢流坝。引流堤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成10°~12°,以减缓水流冲刷。
山洪、泥石流排导工程 又称排洪道、异流堤。其作用是防止山洪、泥石流为害,开发利用荒溪冲积扇,发展农业生产。有4种平面布置形式:①向中部排。排导沟经冲积扇中部把山洪直接排入下一级河道。排导沟的出口与河流大致正交,居民区或农田分布在两侧。②向下游排。将排导沟修在冲积扇靠下级河道下游的一侧,排导沟的出口与大河斜交。③向上游排。将排导沟布置在冲积扇靠下游河道上游一侧,排导沟流向与下级河道成钝角相交。④横向排。在沟口修筑横向排导沟,把数条河道的山洪汇集到一条主干沟并选择适当的地方排入大河。上述 4种排导方式中,第1及第2种方式适用于具有泥石流发生危险的荒溪;第3及第4种方式适用于山洪荒溪。
此外,谷坊、拦沙坝、淤地坝也是常见的沟道治理工程。
河道护岸工程 简称护岸工程。是防止河道、沟道、水库沿岸侧向冲刷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保护河道两岸的耕地、道路及建筑物、稳定河床等具有重要作用(见河道护岸工程)。
坡面治理工程 按其作用又可分为:①梯田工程。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成的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农田。修建梯田是山区、丘陵区最重要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②坡面蓄水工程。为拦蓄坡面地表径流而修建的蓄水工程,主要有旱井和涝池。旱井也称水窖,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缺水或苦水地区存蓄雨水、雪水的一种设施。在地边路旁、村院附近水流汇集的地方开挖旱井,其内壁与底部均有防渗设施。窖水除供人、畜饮用外,有时还可供抗旱点播用水。旱井的容积根据不同类型土地的径流量确定,一般大的有40~50立方米,小的为20~30立方米。涝池也称陂塘,多修在村庄附近、路旁、山坡浅凹地等集流处。根据地形和土质条件,用石料垒砌或就地挖深,并采取防渗措施。涝池以圆形为多,设进水口、放水口和溢洪道,涝池可以蓄水防洪,供人、畜用水和灌溉农田。③山坡截流沟。在坡地沿等高线修建,用以拦截和排出坡面水流。截流沟在坡面上的布置应使两截流沟之间的坡面径流速度小于临界速度,以减轻径流冲力,防止水土流失。
沟道治理工程 主要有下述几种。
沟顶防护工程 其作用是防止因径流冲淘而引起的沟顶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展,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对农田、村庄、道路的切割破坏。可分为蓄水式和泄水式两类。蓄水式工程是根据土壤情况、沟壁高低和沟顶形状在顶部修的拦水沟埂或埂墙涝池。当沟顶上部来水量过大或土质不宜修蓄水式工程时,则可修悬臂式或台阶式泄水工程,将沟顶上方来水直接渲泄入沟。无论采用哪种沟顶防护工程,都应结合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才能有效地发挥水土保持作用。
沟道蓄水工程 又名小型水库。其作用是削弱洪峰,防止山洪为害,满足人、畜用水及农田灌溉的需要。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水库属水土保持工程。选定库址时应注意:①蓄水量大,藻溉条件好,淹没损失小,污染及淤积危险小;②施工便利,取料方便,水库坝址谷口狭窄,库址地形开阔;③有适于修溢洪道及泄水洞的地形及地质条件;④库址及两岸基岩透水性小,避免有石缝或较厚的砾石层。
引洪漫地工程 其作用是削减山区溪流的洪峰流量,利用山洪中挟带的泥沙和有机物淤垫坡地。主要有 3种方式:①沟道引洪。洪水较大的沟道多采用渠首无坝引水。在沟道凹岸处开引洪口,沿渠口向上游修建导流堤,引水口比沟底高0.3~0.5米,以减少入渠沙卵石,比降一般为1/100左右。②引坡面洪水漫地。 在坡洼和支、毛渠地段,利用坡洼、村庄、道路的小股洪水漫地。③河道引洪漫地。在河道较宽、滩地多的河流两岸,或在溪流的冲积扇地带,结合整治河道,淤滩漫地。先在滩地上修围堤,临河一侧修顺河坝或丁坝,然后沿引洪口向上修导流坝或溢流坝。引流堤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成10°~12°,以减缓水流冲刷。
山洪、泥石流排导工程 又称排洪道、异流堤。其作用是防止山洪、泥石流为害,开发利用荒溪冲积扇,发展农业生产。有4种平面布置形式:①向中部排。排导沟经冲积扇中部把山洪直接排入下一级河道。排导沟的出口与河流大致正交,居民区或农田分布在两侧。②向下游排。将排导沟修在冲积扇靠下级河道下游的一侧,排导沟的出口与大河斜交。③向上游排。将排导沟布置在冲积扇靠下游河道上游一侧,排导沟流向与下级河道成钝角相交。④横向排。在沟口修筑横向排导沟,把数条河道的山洪汇集到一条主干沟并选择适当的地方排入大河。上述 4种排导方式中,第1及第2种方式适用于具有泥石流发生危险的荒溪;第3及第4种方式适用于山洪荒溪。
此外,谷坊、拦沙坝、淤地坝也是常见的沟道治理工程。
河道护岸工程 简称护岸工程。是防止河道、沟道、水库沿岸侧向冲刷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保护河道两岸的耕地、道路及建筑物、稳定河床等具有重要作用(见河道护岸工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