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ext organization
篇章组篇
1.
English idioms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text organization and cohesion.
英语习语在语篇中有着不容忽视的篇章组篇功能以及衔接功能。
2)  text
篇章
1.
On subjec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forms of text reiteration;
论影响篇章重述手段选择的主观因素
2.
On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hought Patterns and Textual Organization;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与篇章的构建
3.
On Textual Stylistic Variation and Its Motivations;
论篇章的文体变异及其理据
3)  discourse
篇章
1.
Approach of domain natural language discourse understanding;
基于领域的自然语言篇章理解的实现方法
2.
On Focus in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at the Discourse Level;
论篇章信息结构中的焦点
3.
The Reconsideration on the Analysis of Contrast to Discourse in the Russian and Chinese Encyclopedia;
再议俄、汉百科词典中篇章的分析对比
4)  Chapter
篇章
1.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it from the sound,type of sentence,rhetoric,paragraph and chapter,so as to explain the cause which Xiao Yao You can get through the ages.
本文试从声音、句式、辞格、篇章等方面对《逍遥游》的语言特色做一分析,从而揭示其影响后世、流传千古的原因。
2.
Then two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a) adopting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instead of text analyzing ; b) improving the reading skills in respects of vocabulary, paragraph, chapter analysis.
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指出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课文分析法和缺乏阅读技巧,进而提出改进的方法是用交际教学法代替传统的课文分析法,并着重从词汇、段落、篇章几方面提出了培养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3.
Psycholinguistics says that chapter is a basic communication unit,which is a verbal product from the demand of social intercourse.
篇章是一个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语言现象。
5)  text reading
篇章阅读
1.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give an analysis of text reading from a totally new perspective.
篇章阅读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基本是传统的词汇分析、句法分析、衔接手段分析、主谓结构分析等。
6)  publicity-oriented texts
外宣篇章
1.
As a publicizing vehicle,the C/E translation of the publicity-oriented texts 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媒介,外宣篇章的翻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组蛋白是存在于染色体内的与 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质,染色体中组蛋白以外的蛋白质成分称非组蛋白。绝大部分非组蛋白呈酸性,因此也称酸性蛋白质或剩余蛋白质。组蛋白于1834年由德国科学家A.科塞尔发现。
  
  组蛋白对染色体的结构起重要的作用。染色体是由重复单位──核小体组成。 每一核小体包括一个核心8聚体(由 4种核心组蛋白H2A、H2B、H3和H4的各两个单体组成);长度约为200个碱基对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一个单体组蛋白H1。长度约为140个碱基对的DNA盘绕于核心8聚体外面。在核心8聚体之间则由长度约为60个碱基对的DNA连接。这种DNA称为"接头"DNA。
  
  组蛋白的组分  几乎所有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蛋白均可分成5种主要的组分,分别用字母或数字命名,命名方法也不统一,如H1或称F1,Ⅰ;H2A或称F2A2,Ⅱb1;H2B或称F2B,Ⅱb2;H3或称F3,Ⅲ;H4或称F2A1,Ⅳ。有核的红细胞或个别生物体中,还存在特别的组蛋白成分,红细胞中为H5或F2C,Ⅴ,鲑鱼组织中为H6或T。H2A、H2B、H3、H4组成核小体的核心,也称核心组蛋白。根据组蛋白的一级结构,又可将它们分为3种类型:赖氨酸含量特别丰富的组蛋白(H1);赖氨酸含量较丰富的组蛋白(H2A和H2B);精氨酸含量丰富的组蛋白(H3和H4)。从整体来说,组蛋白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很强。其中H1变化较大,H3和H4变化最小。如对小牛胸腺的5种组蛋白,豌豆苗组蛋白的H3、H4和兔胸腺组蛋白H1等的一级结构比较中发现,小牛胸腺和豌豆苗的组蛋白H4间只在60位和77位上的两个氨基酸残基不同。但已知的真菌和原生动物的组蛋白的部分一级结构和动、植物的组蛋白间的差异较大。
  
  组蛋白合成后的修饰  这是形成组蛋白各组分微不均一性的主要原因。修饰的方式有:①乙酰化。有两种,一种是H1、H2A、H4 组蛋白的氨基末端乙酰化,形成α-乙酰丝氨酸,组蛋白在细胞质内合成后输入细胞核之前发生这一修饰。二是在H2A、H2B、H3、H4的氨基末端区域的某些专一位置形成 N6-乙酰赖氨酸。②磷酸化。所有组蛋白的组分均能磷酸化,在细胞分裂期间,H1的1~3个丝氨酸可以磷酸化。而在有丝分裂时期,H1有3~6个丝氨酸或苏氨酸发生磷酸化,其他四个核心组蛋白的磷酸化可以发生在氨基末端区域的丝氨酸残基上。组蛋白的磷酸化可能会改变组蛋白与 DNA的结合。③甲基化。仅发现于H3的 9和27位和H4的20位的赖氨酸,鸭红细胞组蛋白H1和H5的组氨酸。④ADP-核糖基化。组蛋白H1、H2A、H2B及H3和多聚ADP-核糖的共价结合,ADP-核糖基化被认为是在真核细胞内启动复制过程的扳机。
  
  非组蛋白  染色质中一大群分子量5000~ 15000的蛋白质的总称。真核细胞的非组蛋白可能有 100种以上。由于非组蛋白本身具有聚合特性,它们和组蛋白、核酸等也有结合能力,用电泳和层析技术完全分离非组蛋白比较困难,用双向电泳技术曾在兔肝和诺维科夫肝癌细胞分别分离到69个和84个组分。非组蛋白大致包含下列三类蛋白质:①细胞核内大量的酶。包括 DNA合成及修复过程中的DNA多聚酶和连接酶,核糖核酸(RNA)聚合酶,以及核酸和蛋白质如组蛋白在修饰过程中所需要的酶;②在染色体中起结构作用的蛋白质;③其他尚未阐明功能的蛋白质。非组蛋白在各种组织和细胞的分化及发育过程中以及在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过程中均会发生变化。各种不同的动物和组织中的非组蛋白成分也有较大的变化。非组蛋白能够选择性地和同源 DNA 结合,它们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在体外能促进DNA的转录,所以有人认为染色质中的具有专一功能的非组蛋白在基因转录的选择性调控上起重要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