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间势力
1)  middle force
中间势力
1.
There are quite many achievements in academic circle with the following main viewpoints: middle force takes a neutral route;it possesses multiplicity;and it played important role in pushing Chinese revolution into victory.
中间势力在中国现代史上存在过相当长的历史,是研究中国现代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2.
By Anti-Japanese War period,the middle force proposed a series of democratic thoughts of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
3.
In the effective conformity of resources to take power,how to gain self-identity and trust of the middle force becomes an inevitable question for CPC to take power.
中共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建立在对其执政资源的有效整合基础之上的,在执政资源的有效整合中,如何获取中间势力的认同与信任,成为中共执政地位确立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尝试着从理论资源、历史资源、权力资源、组织资源去考察中间势力与中共执政地位确立的动态关系。
2)  Intermediate forces
中间势力
1.
Intermediate forces formed parties which represented their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interest and produced widespread influence on balance of politics.
中间势力形成了代表自己政治意识和利益的政党,对平衡政治格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  intermediate force
中间势力
1.
The intermediate force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on the political stage in China s revolutionary history.
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中间势力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
The intermediate force during the Anti Japanese War wa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for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s Ant Japanes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抗战期间的中间势力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4)  policy towards the middle forces
中间势力政策
5)  Review on Middle-force Research
中间势力研究述评
6)  central forces
中心势力
1.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is precepts of "the third new civilization," "cherishing the present times" and "central forces.
本文主要论述了他的"第三新文明"说、"崇今"说和"中心势力"论。
补充资料: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政府承诺或彼此协议,划分中国的特定地区,以使该国享有排他性独占利益的一种侵略形式。势力范围或称"利益范围"。
  
  势力范围的划分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英、法、德、俄、日等国,为要保证自己在中国的某一特定地区具有优先的、独占的权益,迫使中国承诺,不把这一地区的各种权益让与他国;或者与自己的竞争对手协议,互相承认某一地区为对方的势力范围。1897年 3月和1898年4月,法国先后两次迫使清政府以换文方式,应允海南岛和毗邻越南各省(实指云南、广东、广西三省)不"让予"他国。1898年 2月,英国采取同样方式,迫使清政府承诺"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同年 4月,中日间互换了不割让福建与他国的照会。1896年 6月《中俄密约》和继之以《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章程》的订立,以及1898年3 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的成立,标志着俄德两国分别把整个东北地区和山东全省,认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各国间又通过各种方式,互相承认对方在某一地区享有特殊权益,或作出某种妥协。1896年 1月,英法间达成协议,两国均沾在中国云南、四川两省境内贸易诸利益。1898年 9月,英德两国银行代表各秉承其本国政府的意旨,相互承认英国的利益范围是长江流域,德国的利益范围是山东全省以及与之毗邻的黄河流域一些地带。1899年4月,英国驻俄公使与俄国外交大臣互换照会,认定长城以北是俄国的利益范围,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利益范围。通过这些国际文书的约定,帝国主义列强悍然把中国划分成为各该国势力范围的局面便形成了。大略地说,法以中国西南地区,俄以东北地区,英以长江流域,德、日两国分别以山东和福建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某一帝国主义国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里力图排除他国势力侵入,同时,力谋使自己的势力向他国的势力范围伸展。英国几乎与承认长城以北为俄国势力范围的同时,取得了往东北延展的关内外铁路的借款权益,德国一方面承认长江流域为英国势力范围,另一方面继续执行"打入长江流域"的政策,就是两个显著的例子。
  
  势力范围的变动和消除  随着帝国主义各国实力的消长,上述势力范围也有所变动。根据1905年《日俄和约》,日、俄两国在擅自把东北地区划分为所谓"南满"、"北满"的同时,互相承认俄国在"北满"、日本在"南满"的势力范围。从1907年起的六年间,两国经三次密约,又把内蒙古地区作了划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出兵山东,强占青岛、胶州湾和胶济铁路,事实上取代德国把山东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帝国主义列强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以1922年华盛顿会议为标志,作了从划分势力范围向着联合压迫的转变;但由于历史等原因,某些国家在某些特定地区,仍留有特殊的势力和影响。1924年 5月,《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声明书》中载明:苏联政府声明前俄帝国政府与中国所订立的、以及与第三者所订立的一切条约、协定等项,有妨碍中国主权及利益者,概为无效,予以废止。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才最后消除。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