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对象化
1)  objectification [英][əb,dʒektɪfɪ'keɪʃn]  [美][əb'dʒɛktəfə'keʃən]
对象化
1.
Alienation and Estrangement and Objectification——The third of Studies of Estrangement and Aesthetics;
外化、异化与对象化——“异化与美学”研究之三
2.
Marxian Theory on Objectific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Aesthetics;
马克思的对象化理论及其对美学的意义
2)  Object [英]['ɔbdʒikt]  [美]['ɑbdʒɪkt]
对象化
1.
To a certain extent,"Perceptual Activity","Object","Alienation" and so on which Marx proposed and explained,had realized a double beyond to the independent thought of the self and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他提出和阐释的"感性活动"、"对象化"和"异化"等重要范畴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自我和传统哲学主体性思想的双重超越。
2.
The Hegel s diagnostic method is the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theory system about the absolute idea,the reasonable essence in the Hegel objective idealism philosophy system,also the direct theory origin of the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但由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主体只是绝对精神,内容只是在想象中的扬弃,致命缺陷是在意识领域里把异化等同于对象化,所以它对现实的批判不是现实的,只能是虚假的、无批判的批判。
3.
Particularly,ask and solve " the value question " by way of object in western traditional philosophy,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is to think with " disposition " that asks and solves" the value question " in the.
具体说来,以对象化的方式求解“价值问题”是西方哲学的传统;中国传统哲学是以“心性”觉解的方式求解“价值问题”;马克思哲学则以实践的方式来求解“价值问题”。
3)  objectify [英][ɔb'dʒektifai]  [美][əb'dʒɛktə,faɪ]
对象化
1.
The subject s process of objectifying,the assimilation and dissimil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society,and the existing action of the liberal egoism is put into effect in the structure of families that depend on each oth.
主体的对象化和客观化过程 ,个体和社会的异质化与同质化作用 ,以及开明的自我主义的生存活动 ,都是在相互依存的家庭结构中 ,在密集交织着的“地方世界”或社会共同体中进行和实施的。
4)  objectization
对象化
1.
The objectization of the power of man s nature is a process of generalization in which man acquires his nature.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泛化”过程,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
2.
The objectization theory in Max s Economics Philosophy Manuscript In 1844 explains, in art creation, the various characters about nature of subject, procession of creation, object of creation, self-reflection of creative subject etc.
七月派小说在主体的创造性本能、主体认知的投射方式、主体对小说人物反映的特异性、以及作品产生后所呈现的一定的不足等等方面,无不显示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化”理论在美学上的启迪与丰富性,从而使七月派小说具备了独特的艺术个性。
3.
Art is the ″objectization of emotion″, with literature and poetry as the most common forms and closest to the ″humanities″.
美是"对象化了的情感",这是美的本质的现象学定义,它具有"作为自我意识的情感"、"作为情感的美感"和"作为美感的情调"三个层次。
5)  objectivation
对象化
1.
During the process of social practice, its essence shows as that the moral agent forms the moral object through the objectivating act of self-enactment and self-creation and creates th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ve social practical activity in the objectivation process of the moral object.
在社会实践上,其本质呈现为道德主体通过自我设定自身、创造自身的对象化活动形成道德客体,并在道德客体的对象化过程中创造道德主体的双向互动性社会实践活动。
6)  abstract subject
对象化抽象
补充资料:对象化
      标志人类有目的的对象性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哲学范畴。马克思用这个范畴揭示劳动的实现、劳动物化为对象的事实。劳动的实现意味着创造一定的产品,而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对象化表明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本质的力量由活动(运动)的形式转化为物质存在形式,创造出一定的客体。与对象化相对立的反向转化是非对象化。非对象化不是对象的丧失,而是对象转化为主体的活动能力,使对象由它自身存在的形式进入主体活动的形式。对象化是主体向客体的转化,非对象化是客体向主体的转化。对象化和非对象化通过对象性的活动达到具体的同一。
  
  G.W.F.黑格尔曾经用对象化的概念来揭示劳动的本质,但他把劳动仅仅看作是抽象的精神活动。他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自我意识是主体,它外化为客体,这是自我意识的对象化,即自我意识的异化,从而把对象化和异化非历史地等同起来。L.费尔巴哈也曾经把对象化和异化当作同义词来使用。不过,他认为对象化的主体不是自我意识,而是有血有肉的、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他把对象化运用于宗教批判,认为人在宗教中将自己的隐蔽的本质对象化,因而上帝跟人的对立、分裂不过是人跟自己本质的分裂。马克思把对象化和异化区分开来,认为异化是同雇佣劳动相联系的一种历史性的暂时现象,而对象化则是社会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必要因素,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性基础。同时,马克思强调作为对象性活动(劳动)的对象化的客体的创造,是作为主体的人通过对象性活动对自然界、外部世界的占有和改造。"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2页)。人在生产中只能象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只能改变自然物的形式。人在改变自然物的形式的时候,就在其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对象化就是人的有目的的对象性活动的实现。马克思关于对象化的解释揭示了人类通过对象性活动有目的地改造和利用客观世界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事实,指出了人类生产自己的社会生活、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对象性活动的特征。同时,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唯物辩证地研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深刻地解决认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