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无冲突哈希
1)  non-collision hash
无冲突哈希
2)  hash conflict
哈希冲突
1.
To cut down the mating node numbers and the mating time it increased the hash conflict arranging mathod.
给出了在遍历匹配规则子集时,将模式串分为两组,长度小于3的模式串为一组,其他为一组,分别应用不同算法;同时增加哈希冲突二次散列处理以减少匹配节点数,减少匹配时间。
3)  hash collection link
哈希冲突链
4)  motionless conflict
无为冲突
5)  conflict free
无冲突
1.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strictly conflict free is given, and using the line graph as tools, it is certified that line graph of a database schema and its duplicate reduced sub graph are triangulated, and every triangle in line graph is compatible.
文中提出了严格无冲突的概念,以线图为工具,证明了应用分解树算法对一个严格无冲突的MVD集分解得到的数据库模式对应的线图及等权化简子图都是三角化的,而且线图中每个三角形都是相容的。
6)  hash [英][hæʃ]  [美][hæʃ]
哈希
1.
Implementation of Classification Rules Table Query in MPLS Using Hash Unit;
用哈希单元实现MPLS中分类规则表查询
2.
URL Store and Look-up Algorithm Based on Improved Aggressive Hashing;
基于改进主动哈希的URL存储和查找算法
3.
A Fast Routing Lookup Algorithm Based on Hash and Trie;
一种基于哈希表和Trie树的快速IP路由查找算法
补充资料:《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为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写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写于1886年,同年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杂志《新时代》的第4~5期上。1888年出版单行本。19世纪90年代初被译为俄文、保加利亚文和法文,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传入中国,曾出版过林超真、彭嘉生、张仲实等人的 6种译本。1936年被国民党政府列为禁为。1949年 9月北平解放社出版了张仲实重新校译的版本。196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根据德文重新译校出版,并收入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这本著作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G.W.F.黑格尔、L.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中革命变革的实质。
  
  著作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中两大阵营根本对立的原理,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们依照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著作在分析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时,阐明了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但是黑格尔哲学。"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在这个矛盾中,占?鞯嫉匚坏牟皇撬姆椒ǎ撬奶逑怠U饩龆撕诟穸荒艽铀谋缰し椒ㄖ凶鞒雒魅返母锩崧邸V鞣治隽瞬庖幻艿慕准陡础?
  
  著作在评论费尔巴哈的哲学时,肯定了费尔巴哈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唯物主义立场。 指出, 费尔巴哈承认"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此外,还分析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以前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批判了费尔巴哈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中的唯心主义观点;揭示了费尔巴哈的以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为核心的历史唯心主义及其社会根源。
  
  著作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即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和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三大发现;论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发展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
  
  列宁指出,"在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反杜林论》里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他们的观点,这两部著作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列宁选集》第2卷,第442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