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作战使用
1)  operational use
作战使用
1.
Aiming at shortage of the CEP assessment method,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CEP assessment method of a missile and constructed operational use statistical quantity.
针对导弹命中精度评定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导弹射击的CEP评定方法,构造了使用固定母体统计量,通过对不同射程下误差的计算与合成,得到了不同射程下的作战使用CEP评定模型。
2)  tactics [英]['tæktiks]  [美]['tæktɪks]
作战使用
1.
Carrier electronic warfare helicopter and its tactics used in disturbing anti-ship missile of new guide type;
舰载电子战直升机及其干扰新型末制导方式反舰导弹的作战使用
2.
This paper emphasizes on the study of tactics of oppressive jamming against space-borne SAR by taking the operational feature of space-borne SAR into account and analyzing the techniques of oppressive jamming.
本文针对星载SAR的作战使用特点,在分析压制式干扰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对星载SAR压制式干扰的战术使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将压制干扰与间接波压制干扰的作战使用作了比较。
3)  operation [英][,ɔpə'reɪʃn]  [美]['ɑpə'reʃən]
作战使用
1.
The expression of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for single anti-radar UAV is given by means of a WSEIAC weapon system effectiveness model, that of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multi-anti-radar UAV are de-riv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rations for multi-anti-radar UAV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讨论了反辐射无人机的作战使用特点,并针对多架反辐射无人机的作战效能分析了攻击资源的分配。
4)  Combat operation
作战使用
1.
Combat operation and command control of ship-to-air missile;
舰空导弹作战使用及指挥控制
5)  combat employment
作战使用
1.
Overseas although is developing counter-torpedo torpedo(ATT),but regarding its combat employment method question,actually very little public report.
国外海军在研究发展反鱼雷鱼雷(ATT),但对于其作战使用方法问题,却很少公开报道。
6)  Study of Combat Usage
作战使用研究
补充资料:“三非”作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战争特点更加呈现“非对称性”、“非接触性”与“非线式”。为充分发挥技术方面的优势,美将更加追求 “三非”作战。如美军的《2020年联合作战构想》中“主导机动、全维防护、精确打击、聚焦后勤”的作战原则与观念实质上就是“三非”作战思想的体现。

“三非”是信息化战争的本质

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社会形态的转变必然引起战争形态的改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使得人类社会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而战争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形态也必然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变。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军事领域,使战争更加呈现“三非”的特点。

一是作战对象的“非对称性”。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水平、科学技术不一样,因此各国的军队战斗力强弱有别,呈现出“非对称性”。如武器装备性能的“ 非对称”、战斗主体素质的“非对称”。科索沃战争中美与南联盟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美伊的“非对称性”尤为突出。

二是作战手段呈现出“非对称性”与“非接触性”。因作战对手技术上的差异,造成双方武器装备性能差距较大,无论是优势一方,还是处于劣势的一方,都以“非对称”手段实施作战,以求发挥各自的特长。海湾战争,美军首先是利用空中力量的“非对称”优势,大大削弱伊军的战斗力,然后在空中火力支援“ 非对称”的情况下实施地面进攻,从而100小时就结束了地面战斗。其次是表现为 “非接触性”。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利用“非接触”作战即远程精确打击,让南联盟不得不屈服。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南联盟利用网络战为手段的“非接触”作战也曾一度瘫痪美军作战指挥系统。因此,美陆军在1998年新版《作战纲要》中提出,在未来联合作战中,“必须假定敌方拥有几种类型的先进武器,使美军遭受‘非对称’打击的威胁”,要求“陆军不仅自己必须追求‘非对称’效应,而且还必须警惕对手利用其自身优长按‘非对称’打击的条件来攻击美军”。

三是作战方式的“非接触性”与“非线式”。技术决定战术。由于技术的发展,武器性能大大改善,作战平台与部(分)队的机动能力大大提升,战场趋于单向透明,作战方式呈现出“非接触性”与“非线式”。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流控制物质流与能量流。信息流的无规则流动导致了战场的“非线式”。作战双方都根据信息,寻找对方的弱点实施攻击与打击,而不再是两军成绵亘线式展开,打层层剥壳式的战争。机械化战争中的程序化、程式化、标准化、规模化以及与大机器流水线生产相对应的、按时间表协同的线式作战方式将被信息化战争中非程式化、非程序化、非标准化、非规模化以及与信息时代“分众化”生产相对应的小型、分散、灵活多变的“非线式”作战方式所代替。美军1993年版《作战纲要》明确指出,未来作战将是“非线式”作战。战场更加不规则,没有固定的战线,战场没有前后之分,以往的线式梯次结构将不复存在,代之的是以全纵深、大范围的“非线式”机动作战。

技术优势是“三非”的内动力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旦技术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只有无线电通信、有线通信以及飞机、坦克、火炮的出现并大量运用于战场,才出现了合同作战。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武器性能的提高,美军为充分发挥其技术上的优势,更加注重实施“三非”作战,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器装备效能,达成战争的速战速决。

一是发挥侦察监视技术优势,为其实施“三非”作战提供及时可靠的情报信息。由于美军在侦察监视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已构建了全维全天候全时的立体侦察监视体系,战场对其具有单向透明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