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金属磨损自修复
1)  metal wear self-repair
金属磨损自修复
1.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of general friction & wear test machine,metal wear self-repair test machine for radial sliding bearing under boundary lubrication condition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基于通用摩擦磨损实验机设计思想,模拟边界条件下的径向滑动轴承,依据金属磨损自修复边界润滑状态下发生的特点,应用自主开发的润滑状态判断软件,研制了径向滑动轴承金属磨损自修复实验机。
2)  self-repairing metal material
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
1.
The situation of experiment on self-repairing metal material applied to diesel engine of locomotive in Beijing Railway Bureau is introduced,and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 is analyzed objectively,schedule and focal points of experiment in the future are defined.
介绍了北京铁路局开展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在内燃机车柴油机上扩大试验的情况 ,对试验所产生的效果做了全面、客观的分析 ,明确了今后试验工作的重点和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的安排。
3)  self-repairing
磨损自修复
1.
Influence of the Wear-self-repairing Effect on the Cr-plated Cylinder Liner by a Cermet Additive in Lubricating Oil;
陶瓷润滑油添加剂对镀铬缸套磨损自修复特性的影响
4)  Abrasion repairing
磨损修复
5)  self-repairing technology
金属自修复技术
6)  wear-self-repairing effect
磨损自补偿修复效应
补充资料:金属材料磨损


金属材料磨损
wear of metallic materials

金属材料磨损wear of metallie materials金属零件间相对摩擦时,摩擦表面上不断出现不希望的物质损失或残余变形的现象(见磨损)。对于金属零件摩擦表面材料逐渐流失现象作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初。由于磨损过程包含许多现象,而这些现象又互相影响,因此至今尚未建立起能够和摩擦定律相比的简明而又定量性的磨损定律。但人们都承认,磨损的时间长和承受的载荷大,则磨损严重。工程中常采用润滑来减少磨损。 磨领形式1957年J.T.布威尔(Burwell)根据磨损时材料从摩擦表面流失的原因将磨损划分为4种基本形式。 ①粘着磨损:由于固相焊合,在接触表面相对运动时,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而造成的磨损。粘着磨损主要出现在发动机汽缸壁与活塞环、重载蜗轮副的蜗杆、滑动轴承(瓦)上,严重的粘着会导致齿轮的胶合甚至轴承的咬死。 ②磨料磨损:又称磨粒磨损。由硬颗粒或硬突物在摩擦过程中以分离出屑片和划伤的磨屑方式造成的材料流失。这类磨损多见于农业机械、工程或矿山机械中那些与泥沙、矿石或灰浆接触的零部件上。在各类磨损事件中,磨料磨损占50%以上。 ③接触疲劳:当接触表面作滚动或滚滑复合康擦时,在交变的接触压应力作用下材料表面疲劳而产生材料流失的现象。这类磨损都经历裂纹萌生、在表面应力作用下扩展、直至断裂的过程。大多出现在滚动轴承、列车轮轨及齿轮副上,并以点坑或片状剥落为破坏特征。 ④腐蚀磨损:又称磨蚀。摩擦过程中材料与周围介质同时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物质损失。其中包括磨损产物的交互作用。最常见的腐蚀磨损有氧化磨损、冲蚀气蚀和微动损伤,后两者主要出现在水力机械的过流部件及某些紧配合件上。 润滑在两个接触表面间加入另一类物民可减少相对运动时的摩擦或控制其磨损。这类物质一般都具有低剪切强度。如油类、脂类和某些晶体结构特殊、容易在摩擦力作用下开裂成片的固体(如二硫化钥)。这类物质通常称为润滑剂。润滑根据润滑剂在接触表面间存在的状态,分为气体润滑、流体润滑、半流体润滑和固体润滑;按供给润滑剂的方式,分为循环润滑、滴注润滑、油浴润滑、油雾润滑、飞溅润滑和干膜式润滑。 润滑剂都以薄膜状态存在于相对运动的两表面间。流体润滑剂膜的厚度受输送压力、表面运动速度、润滑剂粘度和其在接触区内的流变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膜厚足以将两接触表面隔开,则为全膜润滑,这时摩擦和磨损明显减小。如果润滑剂膜的厚度不足以完全隔开两个表面,这时摩擦磨损不仅受润滑剂的影响,还与两表面的特性有关,则为边界润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