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金陵女子大学
1)  Ginling College
金陵女子大学
1.
The "Feminine Orientation"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of Ginling College during the Nationalist Period;
对民国时期金陵女子大学“女性取向”的体育教育考察
2.
Ginling College is the first women’s universit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spatial form of which drew on the design of Forbidden City in Beijing.
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第一所女子大学,其校园规划与空间布局充分借鉴了中国故宫的构图手法,和西方近代大学成熟的三合院形制相结合,采取主次院落和轴线对称的群体布局,形成富有空间序列感的建筑群,倡导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复兴。
2)  Jinling female students
金陵女学生
3)  Jinling University
金陵大学
1.
Both Jinling University and Jinling Girls University were among the earliest in old China which had sociology department,offered courses on social work and set up the major of social work.
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是旧中国较早设置社会学系及开设社会工作课程、成立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
2.
A new vigoamus Jinling University with multy specialities, should he set up.
借鉴省内外高校的改革经验,顺应高教发展的潮流,适应合并办学的需要,确实是明智与紧迫之举,建立一所集众多专业于一体、充分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具有特色和充满活力的金陵大学,从而做到严师高徒“四大支柱”“三张通行证”等,使科教真正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3.
The introductions about the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three universities built during that time in Nanjing such as Jinling university, Jinling women\'s university,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have been analyzed and valued from four parts such as: time background, design idea, structure and decoration.
该文简要介绍了南京三所高等学府: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的创办经历和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对这三组建筑群从时代背景,设计创意,建筑结构和装饰特色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探讨了南京近代高校建筑中的中西方融合及它们各自的艺术价值。
4)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Nanking
金陵大学农学院
1.
Agricultural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Nanking and its Benefits;
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推广及其效益
5)  Woman College
女子大学
1.
Study on the Historical Retrospec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oman College;
我国女子大学历史回顾与发展研究
6)  Chinese Department of Jinling University
金陵大学华言科
1.
The Chinese Learning of the Modern Missionaries in China——Taking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Jinling University as the Study Case;
近代来华传教士的中文学习——以金陵大学华言科为中心
补充资料:中国女子大学
      中国共产党为了培养妇女干部和吸收敌占区的爱国女知识青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所创办的一所学校。1939年7月10日在延安创立。校址在延安北门外一带的土窑洞里。校长原为王明,后由李富春担任,副校长柯庆施、林莎,教育长张琴秋,总务处长吴朝祥。全校1000多人,来自全国21省(包括台湾)。她们中有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女工,有刚从敌人监狱里逃出来的女同志,有经过长征的工农女干部,也有从敌占区来的出身不同的青年女学生。从入学文化程度上看,有大学生、中学生,也有不识字但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女战士。年龄平均在18~22岁之间。
  
  学校按学员文化程度分别编为普通班、高级班、陕干班与特别班。普通班学员是从敌占区来的高、初中程度的爱国女青年。高级班中,有一部分是红军中的妇女领导干部,还有一部分是从敌占区来的女高级知识分子。陕干班是专门培养边区妇女工作干部的。特别班学员则是经过长征,有一定的战斗经验,但文化水平较低的工农干部。
  
  "女大"的教育方针以毛泽东制定的"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列主义的方针,提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学风。毛泽东、周恩来、邓颖超、博古等都曾亲自为"女大"讲中共党史课。
  
  政治课主要有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近代史、抗日游击战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中国共产党问题、妇女运动等。高级班内还分为马列主义、政治经济、中国问题等系。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某一个系作专门研究。1940年 9月高级班扩大到90余人。特别班有识字课、政治课、妇女工作等。此外,还设有选修课、外语课、新闻学速记技术、会计、医药等职业课程。教员大部分是各机关干部兼任。
  
  陕甘宁边区在物质生活极为困难的年月,学校提出"半农半学"的号召,学员自己动手,开荒种菜。"女大"的设备非常简陋,课堂雨天设在窑洞,晴天设在树林中,生活虽艰苦,但学员们情绪饱满、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女大"先后向各部队输送了1000多名优秀妇女干部,她们为革命做出了贡献。1941年 9月女大与其他学校合并,改为延安大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