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ype BVAC.N99 vacuum breaker
BVAC.N99型真空断路器
1.
Improvement on electric interface about type TDZ1 air circuit breaker replaced by type BVAC.N99 vacuum breaker;
BVAC.N99型真空断路器替代TDZ1型空气断路器电气接口改进方案
2) Vacuum breaker
真空断路器
1.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intelligently choosing phase design for vacuum breaker;
智能选相型真空断路器的几个设计问题
2.
Operating overvoltage of vacuum breaker and its protective measures;
真空断路器的操作过电压及防止措施
3.
Design of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for vacuum breaker;
真空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
3) vacuum circuit breaker
真空断路器
1.
Key issues in proceeding of intelligent Middle-voltage vacuum circuit breaker;
中压真空断路器智能化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2.
The failures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10kV vacuum circuit breaker;
10kV真空断路器的故障分析及处理
3.
Design of vacuum circuit breaker on-line testing system based on DSP;
基于DSP的真空断路器在线检测系统的设计
4) vacuum circuit-breaker
真空断路器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type vacuum circuit-breaker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mine flameproof feed switches.
本文在分析国内矿用隔爆馈电开关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型真空断路器,并阐述其作为隔爆馈电开关内装元件的优越性。
2.
The vacuum circuit-breaker development and the permanent magnetism organization circuit breaker main structure,the performance are introduced.
介绍了真空断路器的发展及永磁机构型断路器的主要结构、性能,着重分析了永磁操动机构的控制系统原理,将永磁机构与真空断路器进行完美匹配,提高了断路器的可靠性及寿命。
3.
To test mechanical lifespan of vacuum circuit-breaker,serial control by single one only was usually adopted,which possessed lower productivity.
介绍了PLC的应用特点及真空断路器机械寿命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5) vacuum circuit breakers
真空断路器
1.
A design method for the spring operated mechanisms of high-voltage vacuum circuit breakers;
高压真空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的设计
2.
A method of fault diagnosis for vacuum circuit breakers is proposed based on complementary strategy,which is integrated with rough set theory and Bayesian networks.
真空断路器故障诊断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与模糊性,采用单一的智能方法难以准确描述。
3.
The on-line monitoring method for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acuum circuit breakers is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研究了真空断路器机械特性的在线监测方法。
6) vacuum interrupter
真空断路器
1.
Discussion on vacuum interrupters acting as generator circuit breakers;
真空断路器用作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的探讨
2.
A mechanical system of VG1 type vacuum interrupter is studied with ADAMS dynamic simulation pro-gram.
采用ADAMS动态分析软件对VG1型真空断路器机械操作部分进行动态仿真,获得了断路器合问瞬间机械操作部分的动态特性。
3.
According to the phenomena of high-frequency(HF) reignition after the interruption ofthe line current by vacuum interrupters,the auther analyses and discusses some factors thatinfluence the interrup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F current of vacuum inlerrupters.
本文结合真空断路器开断工频电流后所产生的高频重燃现象,对影响真空断路器高频电流开断特性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补充资料:真空断路器
触头在高真空(气压为10-2~10-6帕)容器内闭合和断开的一种断路器。
发展简史 1893年,美国的里顿豪斯提出了结构简单的真空灭弧室,并获得了设计专利。1920年瑞典佛加公司第一次制成了真空开关。1926年美国索伦森等公布的研究成果也显示了在真空中分断电流的可能性,但因分断能力小,又受到真空技术和真空材料发展水平的限制,尚不能投入实际使用。随着真空技术的发展,50年代美国才制成第一批适用于切断电容器组等特殊要求的真空开关,分断电流尚停在4千安的水平。由于真空材料冶炼技术上的进步和真空开关触头结构研究上所取得的突破,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始生产15千伏、分断电流为12.5千安的真空断路器。1966年试制成15千伏、26千安和31.5千安的真空断路器,从而使真空断路器进入了高电压、大容量的电力系统。80年代中期,真空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已达100千安。
中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真空开关,1960年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开关整流器厂共同研制成第一批6.7千伏、分断能力为600安的真空开关;随后又制成10千伏、分断能力为 1.5千安的三相真空开关。1969年华光电子管厂和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制成了 10千伏、2千安单相快速真空开关。70年代以后,中国已能独立研制和生产各种规格的真空开关。
真空电弧 当断路器触头在真空中分断电流时会产生真空电弧。真空电弧靠触头材料所生成的金属蒸气来维持。由于气体压力低,电弧等离子体中的电子、离子或金属粒子具有强烈的扩散作用,因此真空电弧很容易被熄灭,并且触头间隙的介质强度恢复速度很高。真空电弧有扩散型和集聚型两种基本形态。扩散型真空电弧通常在数千安以下的电流范围内产生,它没有显著的阳极位降区,而阴极斑点不断向四周迅速扩散。集聚型真空电弧在电流超过某个数值(一般在10千安以上)时产生,阴极上所有斑点相互吸引而集聚在一起,其运动变得很缓慢,并出现阳极斑点和位降区。
扩散型交流真空电弧一般在第一次电弧电流过零时就熄灭,这是因为扩散型电弧在电流过零后,触头不会再产生新的阴极斑点,间隙的介质强度恢复很快,当触头距离足够大时,不会发生电弧重燃现象。集聚型真空电弧由于阳极斑点的形成,阴极和阳极表面都有较大面积和一定深度的熔融区,电极的熔融区在一定时间内仍向弧柱提供大量的金属蒸气,使得在恢复电压上升过程中,弧区内仍是一个充满金属蒸气的间隙,不可避免会发生间隙的击穿而使电弧重燃。真空断路器在分断较大的交流短路电流时,通常要产生集聚型电弧,因而设计断路器时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在被分断的电流范围内始终保持扩散型真空电弧;或者使大电流的集聚型真空电弧在工频半波的末尾又转变成扩散型电弧,从而使真空电弧在电流过零后不再引起重燃。
结构组成 真空断路器主要组成部分是真空灭弧室。此外还有绝缘支撑、传动机构、操动机构和基座等。真空灭弧室的结构原理见图。其外壳是由绝缘筒、两个金属端盖和波纹管组成的密封容器。灭弧室内的静触头固定在静导电杆上,它穿过静端盖并与之焊成一体;动导电杆在中部与波纹管的一个端口焊在一起,波纹管的另一端口与动端盖的中孔焊接,动导电杆则从中孔穿出外壳。由于波纹管在轴向上可以伸缩,因而这种结构既能实现在灭弧室外带动动触头作合分运动,又能保证真空外壳的密封性。为防止电弧喷溅、烧灼而引起的绝缘破坏或零件烧损,在动、静触头和波纹管周围都装有屏蔽罩。绝缘筒广泛采用硬质玻璃和高氧化铝陶瓷等无机绝缘材料,也可采用微晶玻璃作绝缘筒。
真空断路器按真空灭弧室的布置方式可分为落地式和悬臂式两种,此外还有由此两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式和接地箱式。
特点和应用 真空断路器具有下列特点:①熄弧能力强,燃弧时间短,全分断时间也短。②触头电磨损小,电寿命长,触头不受外界有害气体的侵蚀。③触头开距小,减小了操动机构的操作功,机械寿命长。④结构简单,维修工作量小。真空灭弧室和触头不需检修。⑤体积小、重量轻。⑥环境污染小,电流分断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电弧生成物不会污染周围环境,操作时也没有严重噪音,没有易燃易爆介质,无爆炸和火灾危险。⑦适合于频繁操作和快速切断,特别适合于切断电容性负载电路。
由于单断口真空断路器额定电压相对较低,虽然研制出245千伏、500千伏和765千伏断路器,但实际应用主要在7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中。
参考书目
王季梅主编:《真空开关理论及其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发展简史 1893年,美国的里顿豪斯提出了结构简单的真空灭弧室,并获得了设计专利。1920年瑞典佛加公司第一次制成了真空开关。1926年美国索伦森等公布的研究成果也显示了在真空中分断电流的可能性,但因分断能力小,又受到真空技术和真空材料发展水平的限制,尚不能投入实际使用。随着真空技术的发展,50年代美国才制成第一批适用于切断电容器组等特殊要求的真空开关,分断电流尚停在4千安的水平。由于真空材料冶炼技术上的进步和真空开关触头结构研究上所取得的突破,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始生产15千伏、分断电流为12.5千安的真空断路器。1966年试制成15千伏、26千安和31.5千安的真空断路器,从而使真空断路器进入了高电压、大容量的电力系统。80年代中期,真空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已达100千安。
中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真空开关,1960年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开关整流器厂共同研制成第一批6.7千伏、分断能力为600安的真空开关;随后又制成10千伏、分断能力为 1.5千安的三相真空开关。1969年华光电子管厂和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制成了 10千伏、2千安单相快速真空开关。70年代以后,中国已能独立研制和生产各种规格的真空开关。
真空电弧 当断路器触头在真空中分断电流时会产生真空电弧。真空电弧靠触头材料所生成的金属蒸气来维持。由于气体压力低,电弧等离子体中的电子、离子或金属粒子具有强烈的扩散作用,因此真空电弧很容易被熄灭,并且触头间隙的介质强度恢复速度很高。真空电弧有扩散型和集聚型两种基本形态。扩散型真空电弧通常在数千安以下的电流范围内产生,它没有显著的阳极位降区,而阴极斑点不断向四周迅速扩散。集聚型真空电弧在电流超过某个数值(一般在10千安以上)时产生,阴极上所有斑点相互吸引而集聚在一起,其运动变得很缓慢,并出现阳极斑点和位降区。
扩散型交流真空电弧一般在第一次电弧电流过零时就熄灭,这是因为扩散型电弧在电流过零后,触头不会再产生新的阴极斑点,间隙的介质强度恢复很快,当触头距离足够大时,不会发生电弧重燃现象。集聚型真空电弧由于阳极斑点的形成,阴极和阳极表面都有较大面积和一定深度的熔融区,电极的熔融区在一定时间内仍向弧柱提供大量的金属蒸气,使得在恢复电压上升过程中,弧区内仍是一个充满金属蒸气的间隙,不可避免会发生间隙的击穿而使电弧重燃。真空断路器在分断较大的交流短路电流时,通常要产生集聚型电弧,因而设计断路器时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在被分断的电流范围内始终保持扩散型真空电弧;或者使大电流的集聚型真空电弧在工频半波的末尾又转变成扩散型电弧,从而使真空电弧在电流过零后不再引起重燃。
结构组成 真空断路器主要组成部分是真空灭弧室。此外还有绝缘支撑、传动机构、操动机构和基座等。真空灭弧室的结构原理见图。其外壳是由绝缘筒、两个金属端盖和波纹管组成的密封容器。灭弧室内的静触头固定在静导电杆上,它穿过静端盖并与之焊成一体;动导电杆在中部与波纹管的一个端口焊在一起,波纹管的另一端口与动端盖的中孔焊接,动导电杆则从中孔穿出外壳。由于波纹管在轴向上可以伸缩,因而这种结构既能实现在灭弧室外带动动触头作合分运动,又能保证真空外壳的密封性。为防止电弧喷溅、烧灼而引起的绝缘破坏或零件烧损,在动、静触头和波纹管周围都装有屏蔽罩。绝缘筒广泛采用硬质玻璃和高氧化铝陶瓷等无机绝缘材料,也可采用微晶玻璃作绝缘筒。
真空断路器按真空灭弧室的布置方式可分为落地式和悬臂式两种,此外还有由此两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式和接地箱式。
特点和应用 真空断路器具有下列特点:①熄弧能力强,燃弧时间短,全分断时间也短。②触头电磨损小,电寿命长,触头不受外界有害气体的侵蚀。③触头开距小,减小了操动机构的操作功,机械寿命长。④结构简单,维修工作量小。真空灭弧室和触头不需检修。⑤体积小、重量轻。⑥环境污染小,电流分断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电弧生成物不会污染周围环境,操作时也没有严重噪音,没有易燃易爆介质,无爆炸和火灾危险。⑦适合于频繁操作和快速切断,特别适合于切断电容性负载电路。
由于单断口真空断路器额定电压相对较低,虽然研制出245千伏、500千伏和765千伏断路器,但实际应用主要在7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中。
参考书目
王季梅主编:《真空开关理论及其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