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olarity comparison
极性比较
1.
The paper presents the scheme of integrated protection and introduces integrated protection system based on transient current polarity comparison principle.
提出了电力系统集成保护的方案,描述了一种基于暂态电流极性比较原理的多出线集成保护系统。
2.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morphology into the ultra-high-speed protection by traveling wave current polarity comparison,a highly efficient algorithm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gradient(MG) is proposed.
将形态学的概念引入到电流行波比较式保护原理中,提出了基于形态学梯度变换的超高速电流行波极性比较式保护算法。
3.
and then the principle of directional protective relaying basedon polarity comparison of travelling wave is analyzed by using wavelet transform.
以小波变换为工具提取行波信号中的故障信息 ,实现行波极性比较式方向保护原理 ,避免了基于该原理的 RALDA保护受谐波影响的问题。
2) polarity comparison demodulation
极性比较法解调
3) current polarity comparison method
电流极性比较法
1.
A new countermeasure to current transformer(TA) saturation,namely,current polarity comparison method,for differential current protec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 is proposed.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抗电流互感器(TA)饱和的新方法——电流极性比较法。
4) current polarity comparison relay
电流极性比较继电器
5) limit theory by comparison
比较极限论
补充资料:地磁极性转向年表
地质时期地磁场正、反向磁极持续和转换的时间表。早期主要根据正、反向磁化的熔岩标本的同位素年代测定获得。 近年来根据海底扩张说和瓦因-马修斯关于条带状磁异常的解释模型,已将地磁极性转向年表(以下简称地磁年表)延展到1.6亿年前。将所研究的沉积层或岩层的剩余磁化方向序列,与地磁年表相对比可用来确定沉积层或岩层的年龄。
根据熔岩测定建立的地磁年表 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岩石中约有一半是正向磁化,另一半为反向磁化,提示地球磁场曾经反复转向,即磁北极变为磁南极,磁南极变为磁北极。美国A.V.考克斯、R.R.多尔和G.B.达尔林普尔等,从世界各大陆采集熔岩标本,用同位素方法测定正、反向磁化的标本的年龄,于1963年发表了最早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此后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已相信地磁场的周期性转向是地球历史的一个基本特征。
根据陆上熔岩测定建立的地磁年表仅限于 450万年以来的年表(图1),它可分出4个主要极性期:布容正向期、松山反向期、高斯正向期和吉尔伯特反向期,每期中还有极性转向的短期事件。对于古老的岩石,由于同位素年龄测定的误差超过极性转向期或转向事件的时间间隔,所以此方法还不能建立比450万年更老的地磁年表。
根据深海沉积物磁性建立的年表 火山喷发具有间歇性,喷出的熔岩很难恰好在一种极性转向到另一种极性时被磁化。可是,深海沉积物经常是连续沉积,沉积物中所含的铁磁性矿物颗粒就在连续的沉积过程中受到磁化。这样,深海沉积物便提供了连续的地球磁场的历史记录,从中可以判断出一种极性到另一种极性的转变。1964年C.G.A.哈里森和B.M.芬内尔首先发现沉积物反向磁化的现象。1966年美国N.D.奥普代克和T.H.福斯特等查明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许多沉积岩心都具有正反向磁化层相互交替的完整顺序,把这些磁化顺序与地磁年表相互比较,可以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年表。据此还可以确定深海沉积层的年龄。
晚中生代以来的地磁年表的建立 由图1可知,陆上熔岩测出的地磁年表只回溯到400多万年前,在这期间所形成的磁异常条带只限于大洋中脊轴部附近几十到几百公里的范围。但有些海域条带状磁异常的宽度达数千公里。如果海底扩张的速率是恒定的,则根据 400多万年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可以将年表外推到条带状磁异常存在的整个范围,从而突破同位素测定岩石年龄所受到的限制。外推年表所采用的扩张速率是根据已知的近 400多万年的地磁年表与相应磁异常的宽度相对比计算出来的。根据远离脊轴的条带状磁异常的宽度,结合扩张速率可以确定相应极性间隔的时间,从而将地磁年表外推到中生代(1.6亿年)。
深海钻探为海底年龄和扩张速率提供了更多的资料,也使地磁年表得以不断完善。1977年J.L.拉布雷克等对晚白垩世和新生代的地磁年表作了改进,并和深海钻探所得到的生物地层年代对比,其结果是一致的(图2)。1975年R.L.拉尔森和T.W.C.希尔德改进了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图3)。由年表可见,大约16000~11000万年前,是地磁场频繁倒转时期,有关磁异常编号之前冠以M字;大约11000~8000万年前,是近3000万年的漫长正极性期,在此期间无条带状磁异常生成,形成磁静带;近8000万年来,又是地磁场频繁倒转时期。 研究意义 根据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和瓦因-马修斯的理论模式,再根据海底玄武岩块体的厚度和磁性,可计算出理论磁异常曲线,将理论曲线与观测曲线对比可以确定条带状磁异常的年龄,进而推断出大洋地壳生成的年龄及其演化历史。把深海地层的古生物年龄、同位素年龄和利用地磁年表得出的古地磁年龄三者相互对比,将有助于新生代的地质年代表和大洋地层学的研究。
根据熔岩测定建立的地磁年表 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岩石中约有一半是正向磁化,另一半为反向磁化,提示地球磁场曾经反复转向,即磁北极变为磁南极,磁南极变为磁北极。美国A.V.考克斯、R.R.多尔和G.B.达尔林普尔等,从世界各大陆采集熔岩标本,用同位素方法测定正、反向磁化的标本的年龄,于1963年发表了最早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此后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已相信地磁场的周期性转向是地球历史的一个基本特征。
根据陆上熔岩测定建立的地磁年表仅限于 450万年以来的年表(图1),它可分出4个主要极性期:布容正向期、松山反向期、高斯正向期和吉尔伯特反向期,每期中还有极性转向的短期事件。对于古老的岩石,由于同位素年龄测定的误差超过极性转向期或转向事件的时间间隔,所以此方法还不能建立比450万年更老的地磁年表。
根据深海沉积物磁性建立的年表 火山喷发具有间歇性,喷出的熔岩很难恰好在一种极性转向到另一种极性时被磁化。可是,深海沉积物经常是连续沉积,沉积物中所含的铁磁性矿物颗粒就在连续的沉积过程中受到磁化。这样,深海沉积物便提供了连续的地球磁场的历史记录,从中可以判断出一种极性到另一种极性的转变。1964年C.G.A.哈里森和B.M.芬内尔首先发现沉积物反向磁化的现象。1966年美国N.D.奥普代克和T.H.福斯特等查明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许多沉积岩心都具有正反向磁化层相互交替的完整顺序,把这些磁化顺序与地磁年表相互比较,可以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年表。据此还可以确定深海沉积层的年龄。
晚中生代以来的地磁年表的建立 由图1可知,陆上熔岩测出的地磁年表只回溯到400多万年前,在这期间所形成的磁异常条带只限于大洋中脊轴部附近几十到几百公里的范围。但有些海域条带状磁异常的宽度达数千公里。如果海底扩张的速率是恒定的,则根据 400多万年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可以将年表外推到条带状磁异常存在的整个范围,从而突破同位素测定岩石年龄所受到的限制。外推年表所采用的扩张速率是根据已知的近 400多万年的地磁年表与相应磁异常的宽度相对比计算出来的。根据远离脊轴的条带状磁异常的宽度,结合扩张速率可以确定相应极性间隔的时间,从而将地磁年表外推到中生代(1.6亿年)。
深海钻探为海底年龄和扩张速率提供了更多的资料,也使地磁年表得以不断完善。1977年J.L.拉布雷克等对晚白垩世和新生代的地磁年表作了改进,并和深海钻探所得到的生物地层年代对比,其结果是一致的(图2)。1975年R.L.拉尔森和T.W.C.希尔德改进了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图3)。由年表可见,大约16000~11000万年前,是地磁场频繁倒转时期,有关磁异常编号之前冠以M字;大约11000~8000万年前,是近3000万年的漫长正极性期,在此期间无条带状磁异常生成,形成磁静带;近8000万年来,又是地磁场频繁倒转时期。 研究意义 根据地磁极性转向年表和瓦因-马修斯的理论模式,再根据海底玄武岩块体的厚度和磁性,可计算出理论磁异常曲线,将理论曲线与观测曲线对比可以确定条带状磁异常的年龄,进而推断出大洋地壳生成的年龄及其演化历史。把深海地层的古生物年龄、同位素年龄和利用地磁年表得出的古地磁年龄三者相互对比,将有助于新生代的地质年代表和大洋地层学的研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