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阻尼系统
1)  damped system
阻尼系统
1.
Calculati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order derivatives of eigenpairs of nonsymmetric damped systems;
非对称阻尼系统特征对一阶导数与二阶导数的计算
2.
A matrix perturbation method of complex modes in vibration analysis of damped system is studied.
研究了阻尼系统振动分析的复模态矩阵摄动法,推导了孤立特征值及重特征值情况的一阶、二阶摄动公式,特别是通过引进1个非常简单的范化条件,就完全确定了现有方法中的有关摄动项的不确定量。
2)  system damping
系统阻尼
1.
The feasibility to simulate the initial earth stress of the large underground structure by using the algorithm of dynamic relaxation and system damping in LS-DYNA is investigated.
主要研究使用LS-DYNA的动力松弛算法和系统阻尼算法相结合来求解大型地下结构初始地应力状态的可行性。
2.
Based on a simplified model of a self-synchronous mechanical system,the influence of system damping on the steady-state rotational speed of non-ideal system is analyzed,including vertically translating damping and eccentric rotor\'s rotary damping.
基于一个简化的自同步机械系统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阻尼对非理想系统稳态转速的影响。
3)  system total damping
系统总阻尼
1.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ystem total damping and does the mathematical deduction of the system total damping in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research.
介绍了系统总阻尼的概念,对低频振荡中系统总阻尼进行了数学推导,分析了与系统阻尼有关的参数及如何通过调整某些参数达到使系统总阻尼增加,且不会造成其他振荡模式阻尼的减小。
4)  lightly damped system
弱阻尼系统
1.
The problem of pole--zero cancellation in Riccati equation--based H_∞ synthesis is demonstrated with a lightly damped system.
以弱阻尼系统为例,说明了H∞控制问题中RIC法的零极点对消问题;然后通过分析LMI法的特点,指出限制LMI解的范数可以控制靠近虚轴的闭环极点,即可以通过函数hinflmi()本身的选项来控制极点位置,因此单用混合灵敏度同样可以解决弱阻尼系统的H∞控制问题,而不必如文[2]那样再增加极点配置的LMI约束条件。
2.
This design idea is illustrated in H ∞ control of ill conditioned plant and robust stabilization of lightly damped systems.
基于这一思路给出了病态对象控制和弱阻尼系统鲁棒镇定的 H∞ 综合方法 ,并结合 Benchmark问题给出了算
5)  hydraulic damper system
液压阻尼系统
1.
Uplift control study on vertical unanchored storage tank with hydraulic damper system;
液压阻尼系统控制浮放立式储罐提离失稳
6)  undamped structural system
无阻尼结构系统
1.
Eigen-structure assignment problem for an undamped structural system is referred to as that a feedback matrix G∈Rm×n is chosen properly so that the quadratic pencil Qc(λ)=λMa-Ka-BG has a prescribed subset of eigenvalues and eigenvectors.
无阻尼结构系统的特征结构配置问题是指选择反馈矩阵G∈Rm×n使得闭环束Qc(λ)=λMa-Ka-BG具有给定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补充资料:安全系统能否与控制系统结合的争论
但是通过采用现代化的、高集成度的处理技术,采用防火墙和主动诊断技术,在共同的环境中功能性地把控制和安全系统分开是完全可以保证安全的,也能够满足国际安全标准的要求。

  一些供应商采用了吓唬用户的策略,他们暗示用户: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到单一的可靠平台上将会使你的工厂处于“不安全”的状态。

  一些反对控制和安全结合技术的典型争论是这样的:

  “过程控制器不能被应用于安全保护功能。”这里指的不是设计用于安全应用、经过国际认可的认证机构(例如:T哣)认证的控制器和I/O模件,而是在安全应用中采用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PCS)的控制器和I/O模件。
  “如果你没有采用三重化冗余的系统,那你就是在增加自己的风险。” 从逻辑控制器的角度看,一个三重化、四重化,甚至五重化的模件冗余系统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达到所需要的降低风险的要求。实际上如果你去检查一下已经安装的双重化或是三重化模件冗余的系统,你会发现许多传感器和终端执行元件没有达到SIL(安全完整性等级)的SIF(安全仪表功能)要求。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因为大多数系统故障都是由于现场设备引起的,而不是由逻辑控制器造成的。冗余只是带来了可用性,而不是可靠性;所有安全系统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冗余。三重化模件冗余系统采用冗余来降低发生危险事故的可能性。采用更新的技术可以设计出没有危险事故、诊断覆盖率接近100%的可靠系统。
  “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在一起不是一种好的做法。” 但拥有双倍的工程工具,操作员界面,附加的系统元件以及全生命周期内双倍的培训、备品备件成本,肯定更不是好事情。在这类攻击组合系统的辩论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常常被忽视了——在大多数这类新系统中,你不需要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到一起,因为这些系统都具有在同一个系统中实现过程控制和安全功能的能力;有些甚至可以在同一个控制器中实现,还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把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起来的理由
  为什么要把安全和过程控制两个不同的领域结合在一起?因为这使最终用户可以在保持所需要的安全等级的同时减少费用。这样也可以在项目工程实施和测试阶段节约费用。例如在同一个系统中移动I/O点和在完全不同的系统之间移动I/O点,考虑到文档和设计等方面的影响,这项工作所需要的费用和工作量将会大大减少。
  在系统调试阶段也会有其它方面的费用减少,因为整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在受控的环境下进行预先测试,这样就不会导致两个相互隔离的不同系统运到现场后才第一次对接。这样的预先测试还可以增强用户对所采用系统的了解,因而可以提高整个解决方案的完整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