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古代园林
1)  ancient Chinese garden
中国古代园林
1.
By historical documents research,combining modern experimental data analysis resul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cient Chinese garden habita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were discussed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cological health of modern people.
采用历史文献研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国古代园林人居环境与人类生态健康的相关性,对改善现代人居环境,提高生态健康质量有较高的史鉴价值。
2.
The genetic process of ancient Chinese gardens was very slow and complicated.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生过程非常缓慢而复杂。
2)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中国古典园林
1.
The ecological eth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态伦理理念
2.
Geomantic and aesthetic thought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水美学思想
3)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中国古典园林
1.
The Latent Orders——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ime-space Conception;
隐藏的秩序感——浅析时空观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园林
2.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 Garden in “China Wind” and “New China Wind” Period;
“中国热”与“新中国热”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西方园林发展影响的研究
4)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中国古典园林
1.
A Study on the Mood Beauty of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研究
2.
Through comparing the planting landscape in the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and modern interior landscape, the features of interior and exterior landscape were analyzed from cultivation range, functio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ting patterns.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室内景观中的植物造景在种植空间范围、功能、美学特性、种植方式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室内与室外植物造景的特点。
3.
Time and space is the basic form of everything including the existence of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包括中国古典园林得以存在的基本形式。
5)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中国古典园林
1.
Poetic Dwelling--The Spiritual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诗意栖居——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2.
Two Kinds of Scene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展屏全是画——论中国古典园林之“景”
3.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in the origins and their courses of development.
本文论述了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在起源和发展中的联系和区别。
6)  Chinese classic garden
中国古典园林
1.
The aesthetics of zen in the Chinese classic garden;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禅宗美学
2.
Chinese classic gardens have very long history and contain abundant theses and implicit ideal condition.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
3.
Applying in Chinese classic garden s architecture, route, landscape and plant, the be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sign of Chinese classic garden.
通过探讨"曲"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路径、山水、植物方面的应用,指出"曲"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重要特点,并指出在现代园林中应充分利用"曲",使现代园林具有中国特色。
补充资料:中国古代园林
      从有文字记载的殷周的囿算起,中国园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
  
  西周素朴的囿  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是《诗经·灵台》篇中记述的灵囿。灵囿是在植被茂盛、鸟兽孳繁的地段,掘沼筑台(灵沼、灵台),作为游憩、生活的境域。
  
  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模宏伟壮丽。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苑中有宫、有观,成为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汉武帝刘彻扩建上林苑,地跨五县,周围三百里,"中有苑二十六,宫二十,观三十五。"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西汉山水建筑园  西汉时已有贵族、富豪的私园,规模比宫苑小,内容仍不脱囿和苑的传统,以建筑组群结合自然山水,如梁孝王刘武的梁园。茂陵富人袁广汉于北邙山下筑园,构石为山,反映当时已用人工构筑石山。园中有大量建筑组群,园中景色大体还是比较粗放的,这种园林形式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
  
  南北朝自然山水园  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这些变化引起园林创作的变革。早在东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大起第舍,"又广开园囿,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象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这已开山水园的先河。十六国时期,后燕帝慕容熙在平城(今大同)筑龙腾苑,广袤十余里,起景云山于苑内,基广五百步,峰高十七丈。这时期的筑山以仿真山为主,所以山必求其宏大,峰必求其高峻。
  
  西晋时已出现山水诗和游记。当初,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只是用山水形象来谈玄论道。到了东晋,例如在陶渊明的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上,则追求再现山水,有若自然。
  
  南朝地处江南,由于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山水园别具一格。南齐文惠太子(萧长懋)开拓元圃园,多聚奇石,妙极山水。湘东王(梁元帝萧绎未登位前封号)造湘东苑,穿池构山,跨水有阁、斋、屋。斋前有高山,山有石洞,蜿蜒潜行二百余步。山上有阳云楼,楼极高峻,远近皆见。这个时期的园林穿池构山而有山有水,结合地形进行植物造景,因景而设园林建筑。在北朝,北魏官吏张伦在宅园中模仿自然造景阳山。这个时期对于植物、建筑的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如北魏官吏茹皓营华林园,"经构楼馆,列于上下。树草栽木,颇有野致。"从这些例子可看出南北朝时期园林形式和内容的转变。园林形式由粗略地模仿真山真水转到用写实手法再现山水;园林植物由欣赏奇花异木转到种草栽树,追求野致;园林建筑不再徘徊连属,而是结合山水,列于上下,点缀成景。南北朝时期园林是山水、植物和建筑相互结合组成山水园。这时期的园林可称作自然(主义)山水园或写实山水园。
  
  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  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广建佛寺。佛寺建筑可用宫殿形式,宏伟壮丽并附有庭园。尤其是不少贵族官僚舍宅为寺,原有宅园成为寺庙的园林部分。很多寺庙建于郊外,或选山水胜地营建。这些寺庙不仅是信徒朝拜进香的圣地,而且逐步成为风景游览的胜区。此外,一些风景优美的胜区,逐渐地有了山居、别业、庄园和聚徒讲学的精舍。这样,自然风景中就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在东京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囿。别苑中以西苑最著名,西苑的风格明显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见隋西苑)。这是中国园林从建筑宫苑演变到山水建筑宫苑的转折点。
  
  唐代宫苑和游乐地  唐朝国力强盛,长安城宫苑壮丽。大明宫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莱山独踞,池周建回廊四百多间。兴庆宫以龙池为中心,围有多组院落。大内三苑以西苑为最优美。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连环。长安城东南隅有芙蓉园、曲江池,一定时间内向公众开放,实为古代一种公共游乐地。
  
  唐代的离宫别苑,比较著名的有麟游县天台山的九成宫,是避暑的夏宫;临潼县骊山之麓的华清宫,是避寒的冬宫。
  
  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  盛唐时期,中国山水画已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寄兴写情的画风。园林方面也开始有体现山水之情的创作。盛唐诗人、画家王维在蓝田县天然胜区,利用自然景物,略施建筑点缀,经营了辋川别业,形成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中唐诗人白居易游庐山,见香炉峰下云山泉石胜绝,因置草堂,建筑朴素,不施朱漆粉刷。草堂旁,春有绣谷花(映山红),夏有石门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四时佳景,收之不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城南门外沿江处,发现一块弃地,斩除荆丛,种植竹、松、杉、桂等树,临江配置亭堂。这些园林创作反映了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是在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来造景、借景而构成优美的园林境域。
  
  唐宋写意山水园  从中晚唐到宋,士大夫们要求身居市井也能闹处寻幽,于是在宅旁葺园地,在近郊置别业,蔚为风气。唐长安、洛阳和宋开封都建有大量第宅园池。宋代洛阳的第宅园池多半就隋唐之旧。从《洛阳名园记》一书中可知唐宋宅园大都是在面积不大的宅旁地里,因高就低,掇山理水,表现山壑溪池之胜。点景起亭,揽胜筑台,茂林蔽天,繁花覆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巧得自然之趣。这些名园各具特色(见洛阳名园)。这种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北宋山水宫苑  北宋时建筑技术和绘画都有发展,出版了《营造法式》,兴起了界画。宋徽宗赵佶先后修建的诸宫,都有苑囿。政和七年(1117)始筑万岁山,后更名艮岳。艮岳主山寿山,岗连阜属,西延为平夷之岭;有瀑布、溪涧、池沼形成的水系。在这样一个山水兼胜的境域中,树木花草群植成景,亭台楼阁因势布列。这种全景式地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林,称为山水宫苑。
  
  元明清宫苑  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大力营造宫苑,历经营建,完成了西苑三海(见北海、中海、南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及承德避暑山庄等著名宫苑。
  
  这些宫苑或以人工挖湖堆山(如三海、圆明园),或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如避暑山庄、颐和园)。宫苑中以山水、地形、植物来组景,因势因景点缀园林建筑。这些宫苑中仍可明显地看到“一池三山”传统的影响。清乾隆以后,宫苑中建筑的比重又大为增加。
  
  这些宫苑是历代朝廷集中大量财力物力,并调集全国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施工的,总结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造园经验,融汇了南北各地主要的园林流派风格,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是中国园林的宝贵遗产。大型宫苑多采用集锦的方式,集全国名园之大成。承德避暑山庄的"芝径云堤",仿自杭州西湖苏堤,烟雨楼仿自嘉兴南湖,金山仿自镇江,万树园模拟蒙古草原风光。圆明园的一百多处景区中,有仿照杭州的"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曲院风荷",有仿照宁波"天一阁"的"文源阁",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假山等。这种集锦式园林,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一种传统。
  
  这时期的宫苑还吸收了蒙、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如北京颐和园后山建筑群、承德外八庙等。清代中国同国外的交往增多,西方建筑艺术传入中国,首先在宫苑中被采用。如圆明园中俗称"西洋楼"的一组西式建筑,包括远瀛观、海晏堂、方外观、观水法、线法山、谐奇趣等就是当时西方盛行的建筑风格以及石雕、喷泉、整形树木、绿丛植坛等园林形式。这些宫苑后来被帝国主义侵略者焚毁了。
  
  明清北京宅园  元建大都后,城内外渐有私园构筑,明清时兴建日盛,参见北京宅园。
  
  江浙文人山水园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南京、湖州、杭州、扬州、无锡、苏州、太仓、常熟等城市,宅园兴筑盛极一时(见江南园林、扬州名园、苏州名园、太仓园林)。这些园林都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
  
  进入近代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园林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参见中国近代公园、中国现代公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