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锥形光纤
1)  tapered fiber
锥形光纤
1.
Study on modulated properties of tapered fiber;
锥形光纤的调制特性研究
2.
Both transmission loss and coupling efficiency of tapered fiber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研究了锥形光纤的几何形状对锥形光纤的传输损耗和耦合效率的影响。
3.
The power distribution of the tapered fib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based onMaxwell s equation and the Taylor series expansion method.
从波动理论出发,对锥形光纤的纵向传播常数进行泰勒(Taylor)级数展开,经近似得到了锥形光纤功率分布的解。
2)  Taper fiber
锥形光纤
1.
Through improving the usual optical fiber drawbench out-nozzle diameter and tub wheel s rotating speed,a new design method of making 1~2 m taper fiber with numerical control in two crucibles comes true.
利用微机与步进电机相结合的技术,控制常用的双坩埚光纤拉丝机出丝管口的直径大小和鼓轮转速快慢,实现了数控拉制1~2 m长锥形光纤的新方法,并且利用传播模式分析了拉制方法的优劣。
2.
The overall scheme is determined, and three key components of optical source, optical filter and taper fiber as a device of concentrating optical wave are designed.
确定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对其中光源、滤波器、作为合波装置的锥形光纤三个关键器件进行了设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3)  tapered optical fiber
锥形光纤
1.
The optical field distribution in optical fiber, tapered optical fiber and optical fiber connecting with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ex distributionsis simulated by FD-BPM.
利用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FD-BPM)模拟出在不同折射率下的均匀光纤、锥形光纤及光纤对接中的光场分布,着重分析光纤的不同折射率分布对光纤传输能量以及光纤传输中造成能量损耗的影响,为研究不同折射率下光纤的能量传输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2.
Tapered optical fibers are fabricated by means of melting and pulling the end of optical fiber.
采用熔拉法获得锥形光纤
3.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field in tapered optical fiber for dual-fiber optical trap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然后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数值计算了锥形光纤光场分布,论述了在不同的包层半径处,光纤锥的光场分布特性。
4)  straight tapered fiber
直锥形光纤
5)  fused tapering optical fibers
熔锥形光纤
1.
The fused tapering optical fibers are the significant research project both in the theory and in the technology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根据国内外有关熔融拉锥耦合理论的研究概况和现状,本论文首先从熔锥形光纤的动态形状曲线、空气层对熔锥形光纤传输特性的影响和熔锥形光纤波导耦合三个方面入手,以解决目前不能严格而完整地表示熔锥形光纤的形状曲线函数和熔锥形光纤耦合的分段处理等问题。
6)  semi-tapered fiber
半锥形光纤
1.
A new structure as tapered and semi-tapered fiber is used in this method, which has the advantage of easily manufacturing, simply packing, low cost and high coupling efficiency and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of the laser diode and the fiber mode field.
本论文就半导体激光器与光纤耦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采用锥形和半锥形光纤结构的光学耦合系统。
补充资料:“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

20世纪90年代后,由德国dasa等公司研制的独眼巨人、以色列拉菲尔公司研制的道钉等导弹,为光纤制导导弹(fogm)的代表作。使fogm发挥神奇功能的关键在于光纤的使用。与传统的金属导线相比,光纤具有直径小、质量轻、价格低廉、频宽高、信号衰减小等优势。在这样的传输特性下,光纤可以做到在一个方向传送图像的同时,在另一个方向传送指令。美国早在1970年即以光纤替代金属导线进行fogm与视距外作战的概念展示。随着光纤技术的成熟与图像感测器的发展,使fogm的概念更具有现实性,让射手的视野延伸,不论白天、夜晚或气候如何,均可全天候提供导弹的末端图像。

独眼巨人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1982-1984年间,当时的西德mbb公司利用改型的mamba导弹进行了光纤制导的初步原理试验,其目的是验证光纤绕线轴、光纤传输图象和控制指令的可行性情况。试验距离为0.9-2.5公里。1984年,两家公司联合提出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发展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在1984-1986年间,又利用法国生产的ss-11(或ss-12m)线导反坦克导弹做进一步改装试验,验证在几公里长的光纤中双向通信的可行性,试验弹上装有由陀螺稳定的昼夜电视摄像机。

在1987年12月-1989年间又进行多次实际尺寸导弹的发射和飞行试验。试验目的是验证光纤制导用于潜空导弹和反装甲导弹的有关情况, 主要包括光纤放线速度、双向信息传输的能力和质量、传输距离以及人工制导的能力等。试验距离多为6.5公里,最大达7公里。在测试时,导弹弹头装有电视摄象机,以150米的高度,150米/秒的速度飞行。各项资料显示,当射程达60公里时,视频信号仍维持相同的性能。最终目标是将制导距离提高到60公里,甚至100公里,速度提高到350米/秒以上。自1989年开始,由德、法两国政府提供经费,估计总研制经费约为1.75亿美元。1992年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也加入进来。

独眼巨人导弹计划有潜空型和反装甲型两种。独眼巨人潜空型和反装甲型有许多异同。二者的弹径、射程和飞行速度相同,而弹长、导弹重量和战斗部重量有所不同。据估计,制导用的光纤也不尽相同。潜空型光纤除了具有和反装甲光纤相同的性能要求外,在水密和强度方面可能会有更特殊的要求。二者在发射方法上也不同,反装甲型采用垂直发射,而潜空型则采用斜向发射。

独眼巨人的作战对象为反潜巡逻飞机和直升机。其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如下:弹长1.85米,弹径165毫米,导弹系统总重105公斤(其中运载器重62公斤,导弹重43公斤)作战距离10公里,飞行速度150米/秒(搜索时)和250米/秒(攻击时),最大过载15g,发射深度为潜艇潜望深度到水下300米,制导方式为光纤制导加红外热成像或毫米波雷达导引头,战斗部为3公斤高能炸药。,推进系统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型)或涡轮喷气发动机(生产型)。3公斤高能炸药战斗部。

独眼巨人的导弹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线导反坦克导弹,特别是米兰和霍特导弹的外形和结构。导弹采用圆柱形弹体,中部有4个十字型配置的用于控制方向的鸭式弹翼,尾部也有同样4个十字形配置的稳定翼,弹翼均可折叠,导弹头部装有红外或电视摄像机,光纤线轴装在尾部并由此放出。

导弹的推进系统在试验弹上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据估计其生产型可能采用西德航空技术公司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或法国微型涡轮发动机公司的发动机。为防止损伤光纤,发动机尾部喷管是在弹体侧面伸出的。

战斗部装有3公斤重的高能炸药,备有独发和近炸两种引信。制导系统分弹上和艇上两部分,二者由光纤互传视频信息、各种测量数据和指令信号。在试验弹中,导引头采用电视摄像机。但最新资料表明,在正式产品中可能采用红外线热成像探测器或者毫米波探测器。后面两种探测器有更好的昼夜和全天候工作能力。

尽管导引头对于武器系统的效率与物质,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原则上,导引头的选择对于光纤制导导弹基本不构成太大问题。凡是可以产生视像或讯号的东西,都可作为光纤导弹的寻标器。光学纤维宽波带能力使它能与不同的感测器——普通电视、电荷耦合(ccd)摄影机、红外线、雷达、毫米波等同时使用。

一个可以提供清晰视像,且能让发射者辨识目标、追踪目标、导引导弹撞击目标的导引头,当然是光纤导引导弹的必备之物。幸运的是,焦面阵列技术正快速进步,且其技术风险很低。使用近百个感测器作焦面阵列的技术,将使光纤导引导弹如虎添翼。虽然,焦面阵列被动红外传感器既可用于白天,也可用于夜间作战,但其性能会受浓烟、浓雾、高浓度、热度等因素影响而降低。可以想象的是,焦面阵列终将被毫米波雷达所取代,因为,毫米波雷达能穿透烟、雾、大雨,适用于各种天候作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