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逐步增量弹塑性时程分析
1)  incremental dynamical analysis
逐步增量弹塑性时程分析
2)  incremental elastic-plasticity time-history analysis
增量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3)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弹塑性时程分析
1.
The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a frame shear-wall structure
框—剪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2.
A new calculation model for the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plane steel structures was presented by replacing the general bar element with a new one,which had two rotational springs at its ends.
用两端带转动弹簧的杆单元代替一般的杆单元,提出了一种新的平面杆系钢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模型。
3.
The elastic-plastic dynamic analysis program Drain-2d+ of the plane structure is used to get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for each typical mega frame under the action of seism.
采用平面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程序Drain-2d+对每个典型巨型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出了这些巨型框架在地震作用时的受力变形特点、塑性铰出现情况和整个结构的薄弱环节等,从中找出位于巨梁上的次框架底层柱底截面弯矩设计值增强系数取值的正确思路,并给出设计的合理取值,为钢筋混凝土巨型结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4)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弹塑性时程分析
1.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building was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under rare earthquake.
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CANNY对采用框架-非连续抗震墙结构的板式底商住宅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
2.
The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during rare earthquake for an aqueduct which is one of the typical aqueducts to cross the main trunk canal of the Mid-n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China.
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典型渡槽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
5)  elastic-p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弹塑性时程分析
1.
Discussion on the structural vibration model and rigid matrix of elastic-p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弹塑性时程分析中结构的振动模型及刚度矩阵
2.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stimul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hell element and beam element to make elastic-p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on the K-ec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mes.
采用梁单元与壳单元相结合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耗能梁段的长度、腹板高厚比和加劲肋间距的变化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计建议。
3.
Through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combing both the shell element and beam element,the paper makes an elastic-p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Y-ec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me to study how the change of parameters such as length of link beam and height-thickness ratio of web influences the properties of structural seismic-resistance.
采用梁单元与壳单元相结合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对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耗能梁段的长度和腹板高厚比的变化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计建议。
6)  elasto-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弹塑性时程分析
1.
The process of structural design for a five-storey T shape plan anomalous frame is presented including comparisons of elasto-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results for several structural shemes under strong earthquake.
介绍了一幢平面和竖向都不规则的五层T形框架结构的设计过程,包含多个结构方案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提出了多层不规则框架结构的设计对策和方法,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时参考。
2.
Secondly,the structural analysis model composed of multi-spring model of beams and columns is established,then the elasto-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for the shaking table test model of the structure is carried out,and the analysis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幢安装了粘滞阻尼器的复杂体型高层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1/15缩尺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梁、柱构件的多弹簧模型并组建了整体结构的计算分析模型,运用此计算模型首先对试验模型结构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最后,以同样方法对原型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结合试验结果研究探讨了此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效果。
3.
Because 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 is a structure with complex structural type and exceeds the code limits, besides conventional analysis, elasto-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was carried out.
鉴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结构体系及结构布置的复杂、结构高度及体型的超限,为了确保该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和可靠性,除进行常规的计算分析外,还应对该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
补充资料:塑性增量理论
      塑性力学中用应变增量表述弹塑性材料本构关系的理论,也称塑性流动理论。弹塑性材料的本构关系与应变和应力的历史有关,因而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和应变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为了反映变形的历史,本构关系须以增量形式给出。
  
  研究简史  1870年法国的A.J.C.B.de圣维南首先提出,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塑性材料的应变增量的分量同应力偏量的分量成比例。此后,法国的M.莱维于1871年和德国的R.von米泽斯于 1913年各自独立地得到三维情况的普遍的本构方程。1924年德国的L.普朗特提出,对某些弹塑性问题,应考虑弹性应变增量。A.罗伊斯于1930年将普朗特的思想推广到三维应力问题,并建立了弹塑性体的普朗特-罗伊斯本构方程。此后,美国的W.普拉格和D.C.德鲁克又给出了具有强化性质的材料的本构方程。
  
  增量形式的本构方程  莱维和米泽斯认为,材料在屈服后即发生塑性流动。根据他们的理论,本构方程为:
  
  
  
  
    de孆=dλsij
  
  
   (1)式中de孆为塑性应变偏量增量的分量;sij为应力偏量的分量; dλ为非负的比例系数,它不仅和材料性质有关,而且和塑性变形历史有关。式(1)称为莱维-米泽斯方程。
  
  当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相比不可忽略时,应将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同时考虑,相应的普朗特-罗伊斯本构方程(简称普朗特-罗伊斯方程)为:
  
    ,
  
   (2)式中deij、de、de孆分别为总的、弹性的和塑性的应变偏量增量的分量;G为材料的剪切模量(见材料的力学性能)。
  
  德鲁克根据塑性变形过程中附加应力对应变增量所作的功非负这一假设,在应变增量主轴和应力主轴重合的前提下,得出塑性应变增量的矢量和屈服面(见屈服条件)法线方向重合的结论。如果屈服面的外法线方向用屈服函数f的梯度矢量来表示,则有:
  
  ,
  
  
   (3)
  式中σij为应力分量;dε孆为塑性应变增量分量。在几何上,式(3)表示塑性应变增量的矢量与屈服面正交。在塑性变形体积不可压缩的假设下,塑性应变增量的分量和塑性应变偏量增量的分量是相等的,即
  
  
  
  
   dε孆=de孆。
  
  
   (4)f在式(3)中起着塑性势能的作用。如果取f为米泽斯屈服函数,则由式(3)可以得到式(1)。式(3)称为与屈服条件相关联的塑性流动法则,也叫正交法则。
  
  对于强化材料,塑性变形通常改变屈服面的大小、形状和位置(见强化规律),这时要用加载面(又称后继屈服面)来判断一点的应力状态是否达到了塑性状态。如果材料在从一个塑性状态变化到另一个塑性状态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塑性应变,则这个过程称为塑性加载(简称加载);如果从某个塑性状态转到某一弹性状态的过程中并不产生新的塑性变形,则这个过程称为卸载;如果材料从一个塑性状态转到另一个塑性状态,而应力增量不引起塑性应变的变化,则这个过程称为中性变载。由于在加载、卸载和中性变载过程中弹塑性介质的本构方程具有不同的形式,所以必须给出一个判断加载、卸载和中性变载的准则。对强化材料,塑性加-卸载准则可表示为:
  
     (5)式(5)的几何意义是,在应力空间中,应力增量矢量指向加载面外侧为加载,指向内侧为卸载,与加载面相切则为中性变载。由于只有当才可能有新的塑性变形,因此可将流动法则中的dλ和df用下式联系起来:
  
  
  
  
    dλ=hdf,
  
  
    (6)式中h称为强化函数,它与应力、应变、塑性变形历史和强化模型的选取有关。根据式(3)和式(5)并考虑弹性应变增量,便可得到普拉格-德鲁克的弹塑性强化材料的本构方程(简称普拉格-德鲁克方程):
  
  
   ,式中为材料的弹性常数;重复下标表示约定求和。
  
  应用和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普朗特-罗伊斯方程或普拉格-德鲁克方程求弹塑性问题的解析解是很困难的,但近年来它们在金属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见有限元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金属加工和成型问题的计算中,由于塑性变形比弹性变形大得多通常略去弹性变形,因而莱维-米泽斯方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51年,德鲁克提出一个塑性的基本公设,称为德鲁克公设。它可叙述为:处于某一初始应力状态下的材料单元,借助一个外部作用,在原有的应力状态上缓慢地加上一组附加的应力,然后卸除,则在附加应力作用过程中,以及在附加应力作用与卸除的一个循环内,外部作用所作的功是非负的。此外,苏联的A.A.伊柳辛也提出一个以应变表述的塑性基本公设。用这些公设可以证明塑性流动的正交法则,导出加-卸载准则,以及证明加载面的外凸性。这两个公设对塑性力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参考书目
   王仁、熊祝华、黄文彬著:《塑性力学基础》,科学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