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jecting earthquake device
工程地震仪
1.
The article interprets the design methods and implements about how to build minimize projecting earthquake device that based on ARM processor and embedded application system Windows CE.
net构造微型工程地震仪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2) multiwave engineering seismometer
多波工程地震仪
1.
Based on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 of multiwave engineering seismometer and combined detection experience of tunnel,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wave engineering seismometer in soft and weak rock stratum as well as fault fracture zone advanced prediction of tunnel.
在介绍多波工程地震仪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隧道工程探测实践,对其在软弱岩层、断层破碎带等超前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与开挖后实际结果比较一致的结论。
3) SZGC 93 digital seismograph
SZGC-93型数字工程地震仪
4) Engineering earthquake
工程地震
1.
The standard of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for precautions against earthquake has been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at the same time,nine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earthquake a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serv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ore better.
本文在概述建筑工程防震标准的同时,提出了工程地震需要注意的9个问题,以便更好地为其工程建设服务。
2.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experience of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and the alike,the engineering earthquake questions in th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of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analyzed.
简要介绍了汶川地震震害和发震原因,根据汶川地震及其他地震灾害的经验,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存在的一些工程地震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工程抗震设防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加强和重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工程结构防震抗震能力,为灾后重建提供有益参考价值。
5) engineering seismology
工程地震
1.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udy of earthquake disaster and phenomenon that occurred during several notable great earthquakes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seismology related to them are discussed and some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seismological research in Xi'an city are studied.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发生的几次著名大地震的震害资料和震时现象 ,讨论了与其相关的工程地震问题 ,并对西安市工程地震问题进行了研
6) engineering seismic
工程地震
1.
It provides experience for engineering seismic prospecting in city.
城市工程地震勘察因场地及地震环境条件的限制,其施工难度大。
2.
In this paper, some engineering seismic problems involved in the seismic effect analysis of the offshore.
本文对海洋石油平台地震作用分析中涉及的一些工程地震问题研究进行了讨论,包括设防地震动水准、设定地震、地震动衰减关系、长周期地震动及其相关问题。
补充资料:地震工程地质勘察
为城市抗震设防和工程抗震设计而进行的专门勘察。其目的是对工程建设场地与地基在较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可能产生的各种效应,作出分析和论断,以作为抗震设计的依据。为此通常需要分析、论证岩土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地震可能造成场地地基本身的震害,以及评价场地地基在地震波及下对工程设施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地震工程地质勘察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地下水及土质岩性在地震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实际上,就是要分析研究一个工程场地在未来的一次强烈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场地地基在构成宏观震害中所起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在勘察中,为了预测未来,往往还必须从分析历史地震着手,以探索其规律,所以也包括对已经发生的地震进行调查、勘探、测试工作。常进行的勘察工作主要有:
地震小区划分 中国地震区的各个城市或区(县),均由国家给定了地震基本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的基本依据(见地震烈度)。近年来,工程抗震设计逐渐认识到地质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根据工程场地的具体条件,进一步区分不同地段的地震反应,做为按基本烈度进行抗震设防时的补充依据或调整设计参数(图1)。
目前,常用的地震小区划分方法,是通过场地地基的动力反应分析,求得能够反映土质岩性变化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见地震作用),借以提供工程场地地面运动在其固有周期下的加速度值,进而计算地震荷载。这仅仅是初步的小区划分工作,因为由于理论分析与计算上的困难,未能把更多的影响因素(如地形、地貌等)包括在内。目前,各国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新探索。
断裂的分析鉴定和评价 断裂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地震工程地质勘察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断裂的地震效应。分析、鉴定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①地震危险区内的发震断裂(或孕震构造断裂),在工程使用期限内可能活动的规模和强度;②在远场或近场地震影响下,已有断裂带上的地面运动可能发生的变化(衰减或激化);③场地内的发震断裂,在一次地震中产生地面错动,包括第四系中的构造性地裂(图2)的可能性。
地震液化势评价 液化势评价是指对液化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展趋势的估量。评价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分为:①经验方法,即根据与已有地震液化实例(图3)的对比,估计一个场地在未来地震中发生液化的可能性;②半经验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已有液化实例,建立液化及非液化土的特征参数与相应地震烈度的相互关系,或利用某种试验方法,求得能反映土的强度及其埋藏条件的指标(如用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与已知相似条件下的液化土的同一指标对比,以判别是否可能液化;③解析方法,与理论结果对比地震剪应力与土的强度的大小,并配合模拟条件下的动力试验予以验证(见砂土液化)。
场地地基动力参数的测定 工程抗剪设计需要验算有关场地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性状,其中最常用的验算就是场地地基的动力反应(可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表示)的谱值。为此需要测求下列参数:①纵波和横波在各个地层中的传播速度;②地表面波(瑞利波或乐甫波)速度;③土层的动弹性常数,阻尼比和剪切刚度等。
历史地震的宏观研究 对已有的地震区在已知地震烈度影响下出现的宏观震害和各种地震效应进行调查。历史地震区的勘察是把已经发生地震,或已受地震波及的地区,看作一个大的实验场,来研究其中的地震效应。地震的宏观研究包括:①地面振动;②地表破坏、失稳,包括液化、滑移、基岩断裂(第四系)、塌陷、岩崩等;③特殊的地震灾害,如海啸、雪崩、泥石流等。
在缺乏基本烈度资料的地区进行特殊工程抗震设计时,宜进行"设计地震"的工作。设计地震是根据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强度和频度,结合抗震设防的具体条件和要求而做出的一种论断。这项推论涉及下列地震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①根据区域地震地质背景,估计在今后100~200年内,工程场地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震级或烈度。②勘察场地或其所在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③可能出现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值,是抗震设计中的主要参数,它是估算地震荷载的依据。④场地运动的卓越周期,用以考虑建筑物与场地的共振问题。很多震害是由于场地、地基与工程设施的共振或某类共振效应而引起的,如软土地区的高层建筑或重型建筑,远场的砖烟囱及其他高柔结构等。⑤场地距离地震释能中心或发震断裂的最小距离,借以估计设计地震的强度。(见彩图)
参考书目
王钟琦等著:《地震工程地质导论》,地震出版社,北京,1983。
地震工程地质勘察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地下水及土质岩性在地震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实际上,就是要分析研究一个工程场地在未来的一次强烈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场地地基在构成宏观震害中所起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在勘察中,为了预测未来,往往还必须从分析历史地震着手,以探索其规律,所以也包括对已经发生的地震进行调查、勘探、测试工作。常进行的勘察工作主要有:
地震小区划分 中国地震区的各个城市或区(县),均由国家给定了地震基本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的基本依据(见地震烈度)。近年来,工程抗震设计逐渐认识到地质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根据工程场地的具体条件,进一步区分不同地段的地震反应,做为按基本烈度进行抗震设防时的补充依据或调整设计参数(图1)。
目前,常用的地震小区划分方法,是通过场地地基的动力反应分析,求得能够反映土质岩性变化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见地震作用),借以提供工程场地地面运动在其固有周期下的加速度值,进而计算地震荷载。这仅仅是初步的小区划分工作,因为由于理论分析与计算上的困难,未能把更多的影响因素(如地形、地貌等)包括在内。目前,各国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新探索。
断裂的分析鉴定和评价 断裂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地震工程地质勘察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断裂的地震效应。分析、鉴定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①地震危险区内的发震断裂(或孕震构造断裂),在工程使用期限内可能活动的规模和强度;②在远场或近场地震影响下,已有断裂带上的地面运动可能发生的变化(衰减或激化);③场地内的发震断裂,在一次地震中产生地面错动,包括第四系中的构造性地裂(图2)的可能性。
地震液化势评价 液化势评价是指对液化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展趋势的估量。评价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分为:①经验方法,即根据与已有地震液化实例(图3)的对比,估计一个场地在未来地震中发生液化的可能性;②半经验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已有液化实例,建立液化及非液化土的特征参数与相应地震烈度的相互关系,或利用某种试验方法,求得能反映土的强度及其埋藏条件的指标(如用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与已知相似条件下的液化土的同一指标对比,以判别是否可能液化;③解析方法,与理论结果对比地震剪应力与土的强度的大小,并配合模拟条件下的动力试验予以验证(见砂土液化)。
场地地基动力参数的测定 工程抗剪设计需要验算有关场地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性状,其中最常用的验算就是场地地基的动力反应(可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表示)的谱值。为此需要测求下列参数:①纵波和横波在各个地层中的传播速度;②地表面波(瑞利波或乐甫波)速度;③土层的动弹性常数,阻尼比和剪切刚度等。
历史地震的宏观研究 对已有的地震区在已知地震烈度影响下出现的宏观震害和各种地震效应进行调查。历史地震区的勘察是把已经发生地震,或已受地震波及的地区,看作一个大的实验场,来研究其中的地震效应。地震的宏观研究包括:①地面振动;②地表破坏、失稳,包括液化、滑移、基岩断裂(第四系)、塌陷、岩崩等;③特殊的地震灾害,如海啸、雪崩、泥石流等。
在缺乏基本烈度资料的地区进行特殊工程抗震设计时,宜进行"设计地震"的工作。设计地震是根据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强度和频度,结合抗震设防的具体条件和要求而做出的一种论断。这项推论涉及下列地震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①根据区域地震地质背景,估计在今后100~200年内,工程场地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震级或烈度。②勘察场地或其所在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③可能出现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值,是抗震设计中的主要参数,它是估算地震荷载的依据。④场地运动的卓越周期,用以考虑建筑物与场地的共振问题。很多震害是由于场地、地基与工程设施的共振或某类共振效应而引起的,如软土地区的高层建筑或重型建筑,远场的砖烟囱及其他高柔结构等。⑤场地距离地震释能中心或发震断裂的最小距离,借以估计设计地震的强度。(见彩图)
参考书目
王钟琦等著:《地震工程地质导论》,地震出版社,北京,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