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unting
[英]['hʌntɪŋ] [美]['hʌntɪŋ]
围捕
1.
A general scheme of cooperative hunting for a moving target by multiple mobile robots in continuous unknown environments is presented.
提出一种在连续未知环境中实现多移动机器人协作围捕移动目标的整体方案。
2.
The hunting task for multiple mobile robots in an unknown environment is modeled as five states, namely, lining up, random search, surrounding, catch, and prediction states in the paper.
为了实现多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围捕 ,本文将任务建模为排队、随机搜索、包围、捕捉和预测五种状态 。
4) coordinated hunting
协调围捕
1.
Strategy of coordinated hunting/intercepting by multiple mobile robots based on potential points is 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reference model of UGV systematic software definition and organization in the 4D/RCS framework.
根据4D/RCS体系结构提供的无人车辆系统软件定义与组织的参考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势点"的多移动机器人协调围捕/拦截策略。
5) take combined besiege
联合围捕
6) strategy of surrounded arrest
围捕战术
补充资料:围网捕捞
以长带形或一囊两翼形网具包围鱼群进行捕捞的作业方式。主要对象为中上层鱼类。多见于海洋渔业,大型湖泊和水库中也有使用。一般网次产量为50~100吨,最高可达2500吨左右,是目前世界海洋捕捞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世界围网捕捞产量一般约占海洋总捕捞产量的1/4。
沿革 埃及早在公元前13世纪时已出现了围网渔具。中国是从事围网捕捞较早的国家之一,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有"......罛,下海水深多用之,其深八九丈,其长五六十丈,以一大为上纲,一为下纲,上纲间五寸一藤圈,下纲间五寸一铁圈,为圈甚众,贯以以为收放"的记载,说明当时中国已使用有环围网进行捕捞生产。1900年左右,小型机动双船围网作业方式由美国传入冰岛和挪威,并逐渐盛行于欧洲其他沿海国家。此后,随着捕捞对象的变动和机动渔船的发展,在外海进行的单船围网作业开始在美国西海岸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围网作业渐占主要地位。50年代日本结合光诱鱼群进行围网作业。中国此时开始利用机动渔船进行双船和单船围网作业,至60年代中期发展光诱围网作业,现已成为中国海洋渔业的重要作业方式之一。
渔具 按结构形式分无囊和有囊围网两大类。
无囊围网一般为长带状,中部高两端低,有的中间低两端高,有的各部高度相等(图1)。网具由取鱼部和网翼组成。取鱼部位于网具一端或中间,前者用于单船作业,后者多用于双船作业。网具下纲无底环装配的,是无囊围网的原始形式,适用于小船在近岸作业。网具下纲装配一定数量底环的,是围网类中的先进形式。放网后通过收绞贯穿于底环中的括纲,使环集拢,封闭网圈底部。
围网下纲长度通常以上纲长度为依据。对高度不大的围网,为有助于迅速封闭网圈底部,下纲应比上纲短10%左右。对高度较大的大型深水围网,则因在收绞网具过程中,下纲收绞速度比上纲快,应比上纲长10%左右或相等,才能使上下纲能同时收绞完毕。围网高度通常是指网具的网衣拉直最大高度。围捕表层鱼群的围网,其高度一般为上纲长度的 1/8~1/10。围捕中下层鱼群时,围网高度取决于鱼群的栖息水层,一般为鱼群栖息水层深度的2.5~3倍。现代大型围网长度一般为800~1000米,有的可达1500米,渔船速度每小时10~15海里;中小型围网长度为150~500米,船速每小时6~8海里。船速低的多采用双船围网作业。
有囊围网由1个囊袋和2个特别长的网翼组成,每个网翼长度约为囊袋长度的4~5倍,如中国的围缯网、欧洲的丹麦式围网等。围缯网是中国近海捕捞中下层鱼群的典型有囊围网。网具上下纲分别装配浮子和沉子,以保证在操作过程中网口能充分张开。网衣多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网目长度从翼端向网囊逐渐减少。
渔法 鱼群侦察是围网捕捞的首要环节。侦察鱼群所耗的时间约占渔船在渔场作业时间的60~80%。对表层鱼群可用目视侦察;对中下层鱼群则须依靠垂直探鱼仪或渔用声纳。有时还使用飞机侦察(见鱼群侦察)。
围网捕捞分单船、双船和多船3种形式。
单船围网捕捞 由一艘放网船承担围网捕捞作业,另有一艘辅助船进行辅助作业,一般使用取鱼部位于一端的无囊围网。当侦察到鱼群时,放网船应在下风或流向的上方与鱼群保持适当距离,网具一端由辅助船系带,自身以鱼群为目标快速旋回放网,形成包围圈。当放网船旋回到原来位置时,即从辅助船接过网具一端并固定于船首;同时迅速收绞括纲两端,使底环聚集以封闭网圈底部。随即自网具后端依次起网,使网圈逐渐缩小到适当程度,以捞取渔获物。这种作业方式对近海和远洋捕捞都适用。
光诱围网船组作业时,每个船组一般需配备2~3艘灯船和一般运输船。灯船白天侦察、跟踪鱼群,供放网船瞄准捕捞;夜间根据渔场的风、潮流和鱼群密集程度,确定光诱队形和诱集方式(锚泊或漂流)。当鱼群诱集到适当程度时,各灯船以慢速将鱼群引至主灯船周围后熄灯离开。放网船即选定位置,以主灯船为目标放网包围(图2),收拢底环后主灯船即驶出网圈,由放网船起网捞鱼。(见彩图)
双船围网捕捞 使用有囊围网或无囊围网。有囊围网作业具有围网、张网和拖网捕捞3种方式结合的性质。作业时两船靠拢,放网船(装载网具)将一根曳纲递给带网船系于右舷尾部后,即以鱼群为目标,依次放出网具作圆弧形航行包围鱼群,经一段时间的拖、张后,两船逐渐靠拢。由带网船将曳纲传递给放网船,后者在前者拖曳下起网,迫使鱼群进入网囊内,待起网时捞鱼(图3)。
无囊围网作业时,两船靠拢,将各载的半盘网具联结在一起,然后两船以鱼群为目标,分别以相反方向作圆弧形前进,各自放出网具包围鱼群。待两船靠拢时,分别迅速收绞括纲,使底环聚集以封闭网圈底部,然后两船同时起网,缩小网圈并捞取渔获物。这种方式适用于在近海风浪较小的渔场作业。
多船围网捕捞 使用无囊围网作业,由3艘装载网具的放网船,先共同对鱼群形成一个大包围圈,同时相互连接网具。然后各放网船向网圈中部聚集,并连接在一起,分别收拉网具两端,使之形成各自独立的包围圈,再起网捞取渔获物。
渔场 围网作业渔场应具有大而密集稳定的鱼群,渔场要风浪较小,潮流较缓,且无二重潮,水底无障碍物。捕捞鲣及金枪鱼的渔场,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美国西南部沿海以及几内亚湾等。沙丁鱼渔场主要分布于非洲西北部、摩洛哥西部和塞内加尔沿海,日本沿海亦有分布。鲱类渔场主要分布于欧洲的北海和冰岛周围海域等;美国东部沿海和墨西哥湾是油鲱的主要渔场。鳀类渔场主要分布于秘鲁和智利北部沿海。鲐、鲹类渔场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沿海。
沿革 埃及早在公元前13世纪时已出现了围网渔具。中国是从事围网捕捞较早的国家之一,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有"......罛,下海水深多用之,其深八九丈,其长五六十丈,以一大为上纲,一为下纲,上纲间五寸一藤圈,下纲间五寸一铁圈,为圈甚众,贯以以为收放"的记载,说明当时中国已使用有环围网进行捕捞生产。1900年左右,小型机动双船围网作业方式由美国传入冰岛和挪威,并逐渐盛行于欧洲其他沿海国家。此后,随着捕捞对象的变动和机动渔船的发展,在外海进行的单船围网作业开始在美国西海岸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围网作业渐占主要地位。50年代日本结合光诱鱼群进行围网作业。中国此时开始利用机动渔船进行双船和单船围网作业,至60年代中期发展光诱围网作业,现已成为中国海洋渔业的重要作业方式之一。
渔具 按结构形式分无囊和有囊围网两大类。
无囊围网一般为长带状,中部高两端低,有的中间低两端高,有的各部高度相等(图1)。网具由取鱼部和网翼组成。取鱼部位于网具一端或中间,前者用于单船作业,后者多用于双船作业。网具下纲无底环装配的,是无囊围网的原始形式,适用于小船在近岸作业。网具下纲装配一定数量底环的,是围网类中的先进形式。放网后通过收绞贯穿于底环中的括纲,使环集拢,封闭网圈底部。
围网下纲长度通常以上纲长度为依据。对高度不大的围网,为有助于迅速封闭网圈底部,下纲应比上纲短10%左右。对高度较大的大型深水围网,则因在收绞网具过程中,下纲收绞速度比上纲快,应比上纲长10%左右或相等,才能使上下纲能同时收绞完毕。围网高度通常是指网具的网衣拉直最大高度。围捕表层鱼群的围网,其高度一般为上纲长度的 1/8~1/10。围捕中下层鱼群时,围网高度取决于鱼群的栖息水层,一般为鱼群栖息水层深度的2.5~3倍。现代大型围网长度一般为800~1000米,有的可达1500米,渔船速度每小时10~15海里;中小型围网长度为150~500米,船速每小时6~8海里。船速低的多采用双船围网作业。
有囊围网由1个囊袋和2个特别长的网翼组成,每个网翼长度约为囊袋长度的4~5倍,如中国的围缯网、欧洲的丹麦式围网等。围缯网是中国近海捕捞中下层鱼群的典型有囊围网。网具上下纲分别装配浮子和沉子,以保证在操作过程中网口能充分张开。网衣多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网目长度从翼端向网囊逐渐减少。
渔法 鱼群侦察是围网捕捞的首要环节。侦察鱼群所耗的时间约占渔船在渔场作业时间的60~80%。对表层鱼群可用目视侦察;对中下层鱼群则须依靠垂直探鱼仪或渔用声纳。有时还使用飞机侦察(见鱼群侦察)。
围网捕捞分单船、双船和多船3种形式。
单船围网捕捞 由一艘放网船承担围网捕捞作业,另有一艘辅助船进行辅助作业,一般使用取鱼部位于一端的无囊围网。当侦察到鱼群时,放网船应在下风或流向的上方与鱼群保持适当距离,网具一端由辅助船系带,自身以鱼群为目标快速旋回放网,形成包围圈。当放网船旋回到原来位置时,即从辅助船接过网具一端并固定于船首;同时迅速收绞括纲两端,使底环聚集以封闭网圈底部。随即自网具后端依次起网,使网圈逐渐缩小到适当程度,以捞取渔获物。这种作业方式对近海和远洋捕捞都适用。
光诱围网船组作业时,每个船组一般需配备2~3艘灯船和一般运输船。灯船白天侦察、跟踪鱼群,供放网船瞄准捕捞;夜间根据渔场的风、潮流和鱼群密集程度,确定光诱队形和诱集方式(锚泊或漂流)。当鱼群诱集到适当程度时,各灯船以慢速将鱼群引至主灯船周围后熄灯离开。放网船即选定位置,以主灯船为目标放网包围(图2),收拢底环后主灯船即驶出网圈,由放网船起网捞鱼。(见彩图)
双船围网捕捞 使用有囊围网或无囊围网。有囊围网作业具有围网、张网和拖网捕捞3种方式结合的性质。作业时两船靠拢,放网船(装载网具)将一根曳纲递给带网船系于右舷尾部后,即以鱼群为目标,依次放出网具作圆弧形航行包围鱼群,经一段时间的拖、张后,两船逐渐靠拢。由带网船将曳纲传递给放网船,后者在前者拖曳下起网,迫使鱼群进入网囊内,待起网时捞鱼(图3)。
无囊围网作业时,两船靠拢,将各载的半盘网具联结在一起,然后两船以鱼群为目标,分别以相反方向作圆弧形前进,各自放出网具包围鱼群。待两船靠拢时,分别迅速收绞括纲,使底环聚集以封闭网圈底部,然后两船同时起网,缩小网圈并捞取渔获物。这种方式适用于在近海风浪较小的渔场作业。
多船围网捕捞 使用无囊围网作业,由3艘装载网具的放网船,先共同对鱼群形成一个大包围圈,同时相互连接网具。然后各放网船向网圈中部聚集,并连接在一起,分别收拉网具两端,使之形成各自独立的包围圈,再起网捞取渔获物。
渔场 围网作业渔场应具有大而密集稳定的鱼群,渔场要风浪较小,潮流较缓,且无二重潮,水底无障碍物。捕捞鲣及金枪鱼的渔场,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美国西南部沿海以及几内亚湾等。沙丁鱼渔场主要分布于非洲西北部、摩洛哥西部和塞内加尔沿海,日本沿海亦有分布。鲱类渔场主要分布于欧洲的北海和冰岛周围海域等;美国东部沿海和墨西哥湾是油鲱的主要渔场。鳀类渔场主要分布于秘鲁和智利北部沿海。鲐、鲹类渔场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沿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