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upling beam
连梁
1.
Study and design of coupling beam in shearwall structure of Jilin Jiangnan No.1 real estate project;
吉林江南壹号工程中剪力墙连梁的设计探讨
2.
Experimental study of shear resistance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coupling beams;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连梁抗剪试验研究
3.
Mechanics analysis of strengthened RC coupling beam;
钢筋混凝土连梁组合加固的力学分析
2) connecting beam
连梁
1.
Design of connecting beam of shear wall in high-rise building;
浅谈高层建筑中剪力墙连梁的设计
2.
Shallow to talk the high building shear wall connecting beam design notice problem
浅谈高层剪力墙中连梁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
The conceptu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onnecting beam of shear wall
剪力墙连梁的概念设计与分析
3) coupling beams
连梁
1.
Study on the ductility of coupling beams at coupled shear wall;
双肢剪力墙中连梁延性的研究
2.
St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upling beams;
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抗震性能研究
3.
Based on the modified-multi-vertical-line shear wall model,this paper adopted partial fiber model with rigid region to simulate coupling beams.
本文在改进多垂直杆剪力墙模型基础上,以带刚域的局部纤维模型模拟连梁,两模型结合可很好的模拟联肢剪力墙。
4) coupling wall-beam
连梁
1.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coupling wall-beam in staggered-hole wall of one high-rise building;
某高层建筑错洞剪力墙连梁有限元分析与设计
2.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esigned engineering project as a special case to explainthe design method and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coupling wall-beam in frame-tube structural system,and purposes a practical design method of the coupling wall-beam with horizontal seams.
本文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图文信息中心工程设计的实测 ,对框架—筒体结构中的连梁的受力特征和抗震设计要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针对连梁设计中的难点 ,提出了连梁中的开设水平通缝的实用设计方法 ,并提出相关设计建议 ,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3.
Analyse the mode of the high-building s coupling wall-beam and damaging effect under load.
分析了高层建筑连梁的受力机理和破坏形式 ,提出了连梁的概念设计方法 ,根据深连梁和深连续梁受力特性的近似性 ,提出了深连梁的钢筋配置方法和近似计算公
5) continuous beam
连梁
1.
The design of continuous beam in the shear wall of high-rise buildings;
高层建筑剪力墙中的连梁设计
6) cantilever beam of bridge
桥梁连续梁
补充资料:连续梁
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支座的梁。连续梁有中间支座,所以它的变形和内力通常比单跨梁要小,因而在工程结构(如桥梁)和机件中应用很广。
连续梁属静不定结构,可用力法求解其中的内力。具体方法是,对n跨连续梁(图1a),将它在每个内部支座处断开,化成n根简支梁,并以各支座处的弯矩Μi(i=1,2,...,n-1)为多余的未知内力,就得到一个力法的基本系统(图1b),而每个内部支座左右两根梁形成一个单位系统(图2)。
根据转角的连续条件,支座左右梁端的转角应该相等,即θ=θ,运用单位载荷法计算该转角,可得到力法的方程组。对于用同一材料制成的连续梁,这组方程为:
(i=1,2,...,n-1),式中Li为第i个跨的跨距;Ii为第i个跨上的梁截面的惯性矩(见截面的几何性质);i是第i个支座的单位系统中各外载荷(集中力、分布力、力矩)的函数,外载荷给定后,它就是确定的。由于每个方程中含有三个支座力矩,所以这个方程组称为三弯矩方程组,简称三弯矩方程。它的系数矩阵为三对角线矩阵。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三弯矩方程,便于在数学上求解(见变形分配法)。
最早得到三弯矩方程的是法国的 B.P.E. 克拉珀龙(1849)和H.贝尔托(1855),他们得到的方程组只适用于支座等高、跨距相等并受均布横向载荷的连续梁。后来德国的H.舍夫勒等人将方程组推广到支座不等高的情况。法国的J.布雷斯进一步又推广到跨距不等并且载荷任意分布的情况。20世纪初,捷克斯洛伐克的K.A.恰利谢夫和美国的H.克罗斯为便于工程运用,又提出逐次近似的力矩分配法。50年代后期以来,发展出用有限元法解连续梁的多种标准程序。
参考书目
S.铁摩辛柯、J.盖尔著,胡礼人译:《材料力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78。(S.Timoshenko and J.Gere,Mechanics of Materials,Van Nostrand Reinhold Co.,New York,1972.)
孙训方等编:《材料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连续梁属静不定结构,可用力法求解其中的内力。具体方法是,对n跨连续梁(图1a),将它在每个内部支座处断开,化成n根简支梁,并以各支座处的弯矩Μi(i=1,2,...,n-1)为多余的未知内力,就得到一个力法的基本系统(图1b),而每个内部支座左右两根梁形成一个单位系统(图2)。
根据转角的连续条件,支座左右梁端的转角应该相等,即θ=θ,运用单位载荷法计算该转角,可得到力法的方程组。对于用同一材料制成的连续梁,这组方程为:
(i=1,2,...,n-1),式中Li为第i个跨的跨距;Ii为第i个跨上的梁截面的惯性矩(见截面的几何性质);i是第i个支座的单位系统中各外载荷(集中力、分布力、力矩)的函数,外载荷给定后,它就是确定的。由于每个方程中含有三个支座力矩,所以这个方程组称为三弯矩方程组,简称三弯矩方程。它的系数矩阵为三对角线矩阵。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三弯矩方程,便于在数学上求解(见变形分配法)。
最早得到三弯矩方程的是法国的 B.P.E. 克拉珀龙(1849)和H.贝尔托(1855),他们得到的方程组只适用于支座等高、跨距相等并受均布横向载荷的连续梁。后来德国的H.舍夫勒等人将方程组推广到支座不等高的情况。法国的J.布雷斯进一步又推广到跨距不等并且载荷任意分布的情况。20世纪初,捷克斯洛伐克的K.A.恰利谢夫和美国的H.克罗斯为便于工程运用,又提出逐次近似的力矩分配法。50年代后期以来,发展出用有限元法解连续梁的多种标准程序。
参考书目
S.铁摩辛柯、J.盖尔著,胡礼人译:《材料力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78。(S.Timoshenko and J.Gere,Mechanics of Materials,Van Nostrand Reinhold Co.,New York,1972.)
孙训方等编:《材料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