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pigraphs in the Ming Dynasty
明代墓志
1.
Changshu Museum and Changshu Inscription Museum have collected over 200 epigraphs in the Ming Dynasty,which provide first-hand valuable sources for studying agricultural economy,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the rise and fall of clans,and folk customs as well as private garde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other social problems.
常熟博物馆、常熟碑刻博物馆藏250余件明代墓志为研究常熟地区明代时期建置沿革、农业经济、科举教育、氏族兴衰和民俗风情诸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4) The Collection of the Epitaph of Tang Dynasty
唐代墓志汇编
1.
Proofreading the Notes to The Collection of the Epitaph of Tang Dynasty
《唐代墓志汇编》释文校正
5) cemeteries ranging from the Han to Ming Dynasties
汉至明代墓地
6) Epitaph
[英]['epɪtɑ:f] [美]['ɛpə'tæf]
墓志
1.
New idea on the origin of Chinese ancient epitaph —— making commentary on different opinions of the predecessors simultaneously;
中国古代墓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
2.
Epitaph:the Widows Life of Tang Dynasty;
唐代寡居女性生活探微——以墓志为基础
3.
My View on the Epitaph of Ino Manari, a Japanese Student Studying in the Tang Dynasty, China;
关于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之我见
补充资料:墓志
埋入墓中的记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文字。由于在志文之后附有用韵语所作之铭,故又称为墓志铭。一般多刻于石上,也有写刻于砖上的,还有个别的是用铁铸或瓷土烧成的。中国墓志约起源于东汉时期,魏晋以后盛行。日本、朝鲜受中国的影响也有墓志,日本的最早出现于奈良时代前期。
河南洛阳出土的汉延平元年 (106)贾武仲妻马姜墓志,虽不自称为墓志,但所记的内容已与墓志相近。江苏邳县元嘉元年 (151)缪宇墓后室石门上方所刻的题记,有官职姓名、死葬日期、韵语颂辞,实为后世墓志铭之滥觞。当时由于盛行在墓前立碑,故此种埋入墓中的石刻文字是很少见的。魏晋时期严禁在墓前立碑,而埋入墓中的小型墓碑的数量增多,如洛阳出土的永平元年(291)徐夫人菅洛墓碑、元康元年(291)成晃碑,形式和内容都与地面上的墓碑相同,只是形体缩小而已。其后,有作圭形的,如洛阳出土元康九年徐美人墓志;有作竖长方形的,如北京出土的永嘉元年(307)华若墓志。它们都自称为"铭",因为志文后皆有四言韵语组成的"颂"辞。也有比较简单的,只记姓名和卒年的,如江苏镇江出土的升平元年 (357)刘尅墓志。自称为"墓志铭"的是山东益都出土的刘宋大明八年 (464)《刘怀民墓志铭》,这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墓志铭。6世纪初的南北朝后期,墓志逐渐定型,志石多呈方形,志盖多呈盝顶形,也有个别作龟形的。墓志盖在南北朝时期尚不普遍,隋唐以后,志盖相合,遂成定制。志文的内容也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文体,首先叙述死者姓名、籍贯和家世谱系;再记其生平事迹,官职履历,并颂扬其政绩德行;最后记其卒葬年月和葬地;志文后为四字韵语的"铭",以表达悼念哀思之情。南北朝至隋的墓志上皆不署撰者书者姓名,唐代以后才在志文标题下署撰者书者姓名和官衔。也偶有自撰墓志的,如甘肃兰州出土的明彭泽墓志,志前线刻彭泽肖像,志文为彭泽自述,长达7000余字,是特殊的一例。
河南洛阳出土的汉延平元年 (106)贾武仲妻马姜墓志,虽不自称为墓志,但所记的内容已与墓志相近。江苏邳县元嘉元年 (151)缪宇墓后室石门上方所刻的题记,有官职姓名、死葬日期、韵语颂辞,实为后世墓志铭之滥觞。当时由于盛行在墓前立碑,故此种埋入墓中的石刻文字是很少见的。魏晋时期严禁在墓前立碑,而埋入墓中的小型墓碑的数量增多,如洛阳出土的永平元年(291)徐夫人菅洛墓碑、元康元年(291)成晃碑,形式和内容都与地面上的墓碑相同,只是形体缩小而已。其后,有作圭形的,如洛阳出土元康九年徐美人墓志;有作竖长方形的,如北京出土的永嘉元年(307)华若墓志。它们都自称为"铭",因为志文后皆有四言韵语组成的"颂"辞。也有比较简单的,只记姓名和卒年的,如江苏镇江出土的升平元年 (357)刘尅墓志。自称为"墓志铭"的是山东益都出土的刘宋大明八年 (464)《刘怀民墓志铭》,这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墓志铭。6世纪初的南北朝后期,墓志逐渐定型,志石多呈方形,志盖多呈盝顶形,也有个别作龟形的。墓志盖在南北朝时期尚不普遍,隋唐以后,志盖相合,遂成定制。志文的内容也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文体,首先叙述死者姓名、籍贯和家世谱系;再记其生平事迹,官职履历,并颂扬其政绩德行;最后记其卒葬年月和葬地;志文后为四字韵语的"铭",以表达悼念哀思之情。南北朝至隋的墓志上皆不署撰者书者姓名,唐代以后才在志文标题下署撰者书者姓名和官衔。也偶有自撰墓志的,如甘肃兰州出土的明彭泽墓志,志前线刻彭泽肖像,志文为彭泽自述,长达7000余字,是特殊的一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